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万亩华侨茶厂变身工业园

2021-03-03 14:54:52热度:122°C

中国茶网资讯:今年68岁的何国华(化名)12岁随父母从马来西亚回国,被安置到清远华侨农场,18岁成为农场职工,随后结婚、生子,60岁退休后又成为农场一处仓库的管理员。“农场就是我的家。”<?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316,在一栋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何国华手指缝中夹着一根香烟,不时重重抽上几口,几许感慨写在一张饱经沧桑的脸上。

风光岁月

吃公粮 分住房

清远华侨农场建于1960年,先后接纳了来自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华侨5145人。316,清远华侨农场办公室主任温卫芳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农场占地面积2万多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场曾是副处级单位,人口最多时曾达6000以上。

罗光明(化名)1978年从越南回国后,成为了清远华侨农场的一名职工。他告诉记者,那时自己不但分到了新房,而且能够吃上“国家粮”。

与清远华侨农场一样,英德市英红茶(英德华侨农场),也曾经历过经营红火的岁月。

场陆续安置了一万多名归难华侨,1950年代曾是副厅级单位。”谈起茶场历史,英红茶场场长兼英德市英红镇党委书记植文波一脸兴奋。他告诉记者,茶场目前仍有退休副处级干部50多人,副科级以上干部500多人,老工人3000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英红茶场所产红茶行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屡获大奖,甚至还成为了英国王室的专用红茶。在英红茶场职工黄载平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茶场普通职工的月收入达到了100多元,“在那时算比较高的。”

惨淡经营

发工资 要举债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华侨农场也开始悄然变身。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场的生产和建设都得到了国家支持。”温卫芳告诉记者,1988年,清远华侨农场管理权由广东省下放到清远市;2000年,清远市将农场管理权进一步下放给清新县,并在其基础上成立清侨镇;2005年,清侨镇被并入飞来峡镇,清远华侨农场随之由飞来峡镇代管。

清远华侨农场欧阳场长认为,虽然上述改制的目的是理顺管理体制,但由于管理权几易其主,缺乏稳定性,因此“实际上长期以来是农场自己在管理自己。”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策优势消失后,一系列棘手问题摆在了清远华侨农场面前。长期以来,农场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养老院,但随着经营出现困难,这些配套机构逐渐成为沉重负担。温卫芳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农场经营状况开始下滑,为了能发工资,有时甚至要大量举债。

1995年,随着外贸统购统销政策被取消,英红茶场的茶叶出口量锐减。同时,由于人员负担重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加之产品单一,茶场经营变得愈发困难。

植文波介绍,2003年,英红茶场被下放给英德市管辖,并在其基础上成立英红镇。此时,英红茶场负债已高达一亿元。在改制中,4500多名农场职工下岗,各种矛盾一度十分尖锐。

英红茶场是清远土地纠纷最多的华侨农场。由于农场土地属于国有,职工领取国家固定工资,因此其对于周边村民侵占茶场土地起初并不在意,致使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在总计五万多亩茶场土地中,目前已被侵占12000多亩。英红茶场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问题,但至今没有获得解决。

冯学正是英红茶场越南归侨的第二代。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周边村民干同样的活,但因为身份是居民,耕种的是国有土地,所以不仅享受不到国家的惠农补贴,还要缴纳每年每亩90-120元不等的承包款。同时,因为不是茶场职工,冯学正没有办理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只能自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冯学正说,周围像他这样的青壮年大多不属于农场职工,只能承包土地种植茶叶、沙田柚、甘蔗等。“现在每斤茶叶只卖五六毛钱,加上帮茶厂收茶、村小组长的工资等,一年下来收入也只有一万元左右。”

破茧转型

甩包袱 建工厂

“农场要轻装上阵,谋求新的发展道路。”温卫芳告诉记者, 2003年后,清远华侨农场逐步将教育、医疗等职能剥离,原属农场管理的学校、医院、司法机构69名工作人员的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农场则开始专心致志从事经营。丰富的土地资源,成为清远华侨农场实现转型目标的主要支撑。

“农业方面,投资5000多万元的大厂围防洪减灾工程将在今年汛期前完工。”温卫芳说,农场东南部的常涝田将因此免于被水淹没,而在工业方面,他们正在争取一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入驻农场。

20085月,英红茶场(英红镇)开始筹划通过发展工业盘活土地。通过搞综合开发,茶场现已偿还债务五千多万元,拖欠的一千多万元职工工资、退休金、医疗费等窟窿也已被填上。

“茶场现正承接一个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植文波告诉记者,2010年底,佛山市顺德区与英德市签订区域合作协议,决定投资300亿元,在英红镇等地建立一个占地36平方千米的工业园。“一旦建成,将给英红镇的发展带来极大机遇。”

不过,随着工业园建设的推进,新的问题也摆在了植文波面前。“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占了英红茶场总面积的一半,其中涉及到不少与周边村民有争议的地块。“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工业园如期完工。”植文波说,“现在我的压力很大。”他希望,英红茶场能够成为华侨农场改制的成功案例。

而工业园建设征地后,在英红茶场,数千人也将洗脚上田。冯学正正盘算着在未来的工业园内做点小生意,或是进工厂上班。黄载平的9亩果园和4亩茶园只被工业园占用1亩多,因此他将继续耕作,他希望也能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

编后: 这是一个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群体,他们从事农业,却被称为职工;这是一类生长在农村中间的独立经济单元,曾是国家宠儿,而今却正湮入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出于安置归侨、难侨的需要,我国先后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建立了84个华侨农场,其中23个分布在广东,人口总计30万,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国之首。

作为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广东省的华侨农场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政府的眷顾。但由于管理体制、自然条件等原因,华侨农场的发展逐渐滞后。1980年代至今,广东省对华侨农场进行了数次改制。根据相关规划,2015年,广东将彻底告别华侨农场管理体制。

茶叶里有咖啡因威宁茶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5823622 36222710 27103940 39401872 18721907 19071768 17684177 41772504 25045021 5021521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85438) and MATCH(title) AGAINST('45823622 36222710 27103940 39401872 18721907 19071768 17684177 41772504 25045021 5021521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