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都信阳:改变观念兴茶富民
中国茶网信阳站讯:5月中下旬,由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公司等3家企业组织实施的“信阳红”产品推销活动分别在武汉、福州、上海、广州等城市举行,南方市民们带着疑问和好奇驻足街头,品尝香味浓郁的信阳红茶,发出阵阵赞叹。
“信阳红”茶走向市场一年多来,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赢得了消费者青睐,它和“信阳毛尖”一起拉动信阳茶产业强劲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江北地区地理环境不适合生产红茶的说法由来已久,“红茶不过长江”几成定论。“信阳红”的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念,创新意识冲破思维定势,引领人们走出了一条广阔的茶产业发展新路——
创新理念催生“信阳红”
“信阳红”的出现看似偶然,却又必然。
河南产茶有2300多年的历史,信阳毛尖也有近百年的美誉。但是自信阳毛尖诞生以来,单位产值低、总产值低和产业规模低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信阳人,与同是茶叶名牌的安溪铁观音相比,信阳毛尖无论在单产、单价,还是亩产值和总产值上都有较大差距。
过去信阳毛尖只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采摘和生产一季,因为用春尾、夏季和秋季的茶叶鲜叶制作的信阳毛尖口味苦涩,所以春末和夏秋季的鲜叶大都被茶农废弃了。有限的春茶产量,制约着茶农的收入和信阳市茶产业的发展。
2009年底,刚到河南工作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信阳市浉河区调研,当听说“信阳毛尖”产量很低时,他提出了利用夏秋季茶生产红茶的建议。
新观念催生了新产品。省委书记点題后,多年来致力于兴茶富民的信阳市委、市政府立即开始了考察论证,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拉长茶产业链条也正是他们多年来的追求和探索。他们带着专业技术人员到安徽、福建等红茶主产区实地考察,积极探求高纬度茶区生产红茶的技术理论,通过引进人才,实施技术攻关,在吸收“闽红”、“祁红”、“川红”等国内知名红茶的工艺的基础上,终于探索出了在长江以北的信阳生产和制作红茶的工艺和质量标准。
据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为了保持信阳毛尖茶条形精美的优点,解决信阳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口感苦涩的问题,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逐步掌握并完善了一套信阳红茶独特的加工工艺,并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阶段实现了创新,特别是在发酵工艺上,掌握了对温度、湿度、鲜叶表面温度、发酵时间的精准控制,使叶片渐变为铜红色、青气消失,直至现出清新花果香味。
2010年4月13日,信阳红茶叶公司研制的红茶成功面世,随后五云集团公司、文新茶叶公司等一批重点茶企业研制的红茶也相继推出,并被赋予一个响亮的名字“信阳红”,由于其条形好、色泽好、成份好、品感好的良好品质,受到专家和市场好评,其价格也普遍高于普通绿茶,经济效益凸显。
在信阳红茶叶公司生产车间,来自福建的技师苏春庭告诉记者,信阳红茶的制作技术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一般的红茶都是以精选绿茶后剩余的原料发酵制成,而信阳红茶都是使用高品质的夏秋季茶作原料制成,一些高端红茶还使了的产量较少的春芽,因而品质更高,价格也较高。
2010年,信阳市8个主要产茶县区已有30多家茶企业生产红茶,产量达到50多万公斤。全市平均每斤红茶售价300元以上,有的企业红茶平均价格600元以上,比夏秋茶增加两倍以上,有效地带动了茶农增产增收。
由于红茶新品问世,去年信阳市夏秋茶鲜叶的价格由往年不足的10元上涨到30元至50元,今年的春茶收购价格更是高达每斤150多元,茶农每亩地收入5000多元。信阳红茶叶公司销售部经理王代良告诉记者,今年由于气温低茶叶减产,加上红茶生产企业争相进入原料采购市场,清明前后的高品质春茶特别抢手,为了吸引茶农,他们将春芽收购价提高到150元,仍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信阳市市长郭瑞民说,“信阳红”的面世,不仅丰富了信阳茶的品种结构,而且实现了信阳茶由“绿”到“红”、红绿辉映的嬗变,为加快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茶农增收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茶农的收获“一季变三季”
在信阳毛尖的原产地浉河区,72岁的狮河港乡桃园村农民曹甫贵告诉记者,他家有3亩茶园,以前只卖春茶每斤几十元,今年春季茶每斤可以卖到120-150元,7、8月份还可以采摘夏秋茶,今年价格比去年要高,收入肯定更多了。
浉河区区委书记霍勇说,长期以来信阳多用春茶做绿茶,对夏秋茶利用率极低。仅浉河区每年就有大约1200万公斤夏秋茶被白白浪费掉。去年“信阳红”开发生产后,每亩茶园增收了2000元,全市可增收20亿元。现在浉河区的40.5万亩茶园年产红绿干茶1.5万吨,涉茶产值达到23亿元,茶农的收入和茶企业的效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过去信阳农民都是围绕制作“信阳毛尖”种植茶树,茶树品种多是适制“信阳毛尖”的中小叶品种。“信阳红”成功开发生产后,该市开始着手引进、栽种适宜制作不同茶叶的茶树品种。通过茶树品种的多元化,增加茶叶的花色品种,提高茶产业的整体效益。他们正在积极引导茶农逐步告别一家一户小块茶园的种植模式,向基地化、规模化种植方向发展。为了扶持农民种茶,市、县、乡三级政府设立了1亿多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多亿元,每年新增茶园15万亩至20万亩。
为了探索利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荒山荒坡以及次生林地区种植种茶树,该市还通过“四荒”承包、土地流转鼓励农民种茶,增加农民收入。以前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大面积荒山和次生林,经过改造种茶后,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由5年前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去年的近3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浉河区的多家茶企业和合作社跨区域联动发展,还在邻近的湖北省广水、随县及省内周边县区流转土地2万余亩种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茶园10多万亩,全区茶产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信阳市茶园面积已由“十五”末的60万亩,扩大到150万亩,茶叶产量近4万吨,茶叶总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33亿元和40亿元。
产业链在“茶叶”上无限延展
一年多前,五云茶叶集团公司、信阳红茶叶公司和文新茶叶公司等企业还是主要依靠传统产品“信阳毛尖”占领市场,而今,随着“信阳红”的声名鹊起,信阳茶“一红一绿”引领市场风骚的新格局带动着茶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目前信阳市涉茶企业已达到763家,其中有7家跻身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五云茶叶集团公司总资产已达7亿多元,拥有茶园基地10万余亩,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龙头。
“这是我们最新引进的全自动真空灌装机,以前加工茶叶的旺季每天需要几百名工人,现在只需要十几名工人操作,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在五云集团公司精制车间,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曹勇指着崭新的进口设备告诉记者。
为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信阳茶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和投资力度,纷纷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五云集团公司先后引进了日本先进的蒸青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和信阳毛尖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年可加工蒸青茶和信阳毛尖茶分别达800吨和500吨,去年引进的国内先进红茶生产线设备,年可加工红茶100吨。光山辰龙茶叶公司引进印度CTC红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年可生产红茶3万吨。全市茶业结构得到逐步优化,茶叶深加工能力逐步加强,茶色品种日渐增多,由过去单一加工生产炒青、烘青、蒸青等绿茶,发展到可加工生产绿茶、红茶、黑茶、青茶。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信阳市还将产业链不断延伸,在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化工品、实用茶机械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信阳毛尖茶饮料、环宇绿茶天然纤维内衣、茶多酚胶囊已投放市场。
2010年10月,投资120亿元的信阳国际茶城开工建设。据市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张春香介绍,信阳国际茶城集茶产品生产、交易、茶文化展示为一体,同时规划建设全国茶产品期货市场,是信阳市围绕“茶产业聚集、茶产业升级和茶产业集成”概念,加快现代物流建设、推动茶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举措。
市委书记王铁说,我们计划到“十二五”末,使全市茶园面积再翻一番,达到3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0万吨,绿茶产量达到8万吨至10万吨,红茶产量要达到1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茶农种茶收入6000元,将信阳建成全国茶叶生产大市、强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
茶叶棉纸图在线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