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市观察:做茶叶品牌 拓国内市场
中国茶网资讯:正是在这一危机下,自己带领双园茶叶进行转型:重心从外贸转向国内市场,而且花大力气打造自主品牌,寄望品牌致胜。“
”受金融风暴之累、外贸遇冷后,主动、迅速主攻国内市场,并力推自主品牌,3年后核心自主品牌占公司营收逾30%,成为省级驰名商标。“安徽双园茶叶有限公司在董事长袁诚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践行自主品牌梦之路,这在国内茶叶公司中并不多见。
”中国有的茶叶一斤卖几万元,卖的就是品牌。“袁诚感慨道,”我们争取在\&;十二五\&;末将\&;九华红\&;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化危为机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叶大国而非茶叶强国。中国6万多家茶叶企业的年产值抵不上英国一个立顿公司,这被视为行业的一大悲哀。在”十一五“之前,中国茶叶的发展主要模式是做加工。在这种粗放模式下,企业自然不重视做品牌。此外,很多企业都简单经营四大名茶(如铁观音、祁门红茶),而不是做企业自己的品牌,这导致企业规模小、利润率低、竞争力不强。
尤其是经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造成重大冲击,其中茶产业未能幸免,不少企业单是在汇率上即亏损不少--这对很多主攻外贸的企业是致命性的。袁诚表示,正是在这一危机下,自己带领双园茶叶进行转型:重心从外贸转向国内市场,而且花大力气打造自主品牌,寄望品牌致胜。
袁诚的品牌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中国茶叶的反思--”立顿的茶叶利润率超过40%.比如,国内卖给立顿的茶叶是六元一斤,立顿对外卖的是一袋5克茶5毛左右,那个利润空间大得要命。“袁诚表示,中国茶叶企业做大宗货物出口的平均净利润仅为5%-15%,这种利润水平让企业根本无钱投入研发,永远处于价值链低端。
控出口做品牌
2012年,”九华红“成为安徽省驰名商标。从2008年注册起,袁诚在此品牌打造方面投入了逾600万元,而这对双园茶叶并非小数目:袁诚一手创办的双园茶叶年创产值千万元、利税百万元(目前,双园茶叶拥有产权基地1000亩,有机茶基地60公顷,原料加工地1.5万亩,固定资产4000万元)。在品牌打造方面,双园茶叶采取了两条腿走路之策。
首先,池州有着名、全国数一数二的、始于1875年的祁门红茶,这让双园茶叶拥有地利。于是,双园茶叶推出双园祁红。”茶叶\&;十二五\&;期间要发展自主品牌,要借助祖先们留下的地理标志,比如祁门红茶,我们要依靠这个大的历史背景做自主品牌。“袁诚说。
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争取\&;十二五\&;末将\&;九华红\&;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茶的价格有时是没有办法衡量的,品牌、文化包含在其中。目前公司的策略是用外贸做市场,同时用一部分高端产品做品牌、拓展内销市场。“袁诚透露,九华红现在占公司营收的30%多,3年之内要达到70%,公司今年在做全国连锁、区域代理时,也将以九华红为主。
为集中精力打造品牌,袁诚甚至从去年开始有意控制出口。”2011年开始已经在控制大宗货物出口,以前出口每年增速是99%,现在减少到30%.另外,提升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做内销。“袁诚指出,”做1亿的外贸要7000万的流动资金,仅有5%的利润;做1000万的内贸,赚500万,只需投入400万的费用。企业要做少,做小,做精,做强。“此外,据透露,目前,池州的茶叶企业没有引入风险投资,已有风投接洽双园茶叶,表达合作愿意。
先做强再做大
对于”中国的茶叶应该先做强再做大,先培养品牌意识,继而催生品牌效应“的业界说法,袁诚表示很认同。”茶叶产业是传统工艺,每家每户都可以做茶叶。企业必须要差异化发展,增加实力。“
而这背后也凸显着中国茶叶现状的尴尬:我国茶园的面积以每年50%的速度在递减,另外也缺乏劳动力。袁诚表示,2008年金融风暴时是缺钱不缺人,现在是缺钱又缺人,长三角劳动力很紧张,尤其是”现在做大宗的通货,没有资源,你必须做自主创新,增加附加值“。
要做强茶叶,也需要政府”给力“,袁诚表示:”印度、斯里兰卡已经试种红茶成功了,但是他们劳动力成本低,以后说不定超过中国,娃哈哈的一款红茶是从斯里兰卡进口的。安徽出台政策推动土地流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把传统的一家一户的茶园收回来。有人说政府不扶持茶叶行业的话,5年内中国的茶叶要从国外进口。“
”现在政府投入很多,但是落实到茶叶、茶农的很少,茶叶行业是高度分散的,因此要花很大的精力、长期规划。“袁诚称。事实上,去年安徽省政府已公布了振兴茶产业规划--解决茶叶的问题,要品牌创新以及解决资源问题。
九江的茶叶茶叶头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