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安谷乡:马氏兄弟荒山种茶开拓致富路
中国茶网资讯:阳春三月,正是种茶的好季节。
3月上旬的一天,记者来到晴隆县安谷乡安谷村马家洞组村民马应平和马应传兄弟二人合伙在荒山上开辟的茶园,见到10多位农家妇女正在忙着分苗、拉绳、掏沟、起拢、打窝,不一会儿,眼前宽阔的斜坡上,一垄垄透出隐隐约约的绿小茶苗犹如一条条“游龙”,“铺”成了蜿蜒起伏的茶园。
“这片荒山面积有1106亩,是我兄弟俩于1986年6月与乡政府承包的,承包时约定,收益按1:9分成,政府占1,我们占9。”据马应平介绍,这片荒山承包后用来种过苹果树,但因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不符,任凭怎样管理,苹果树死的死,没死的成了“铁树”,几年下来,不仅分文无收,还折了近万元的苗木和管理费,最后以失败告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国上下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马应平和马应传兄弟二人积极响应,在征得政府的同意后,狠心挖掉苹果树,用来种植杉树。但由于当时资金、劳力、杉苗等原因制约,结果只种了100余亩杉树,其他的地块除了少部分开垦出来种植农作物外,大部分成了荒山。
晴隆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20个重点产茶县和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后,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拓展“晴隆绿茶”商标,该县先后出台和制订了一系列茶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群众发展茶叶产业,走生态产业致富之路。广大群众积极响应,纷纷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掀起种茶热潮。截止2013年底,茶园面积达到了12.9万亩。
在一系列茶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激励下,马应平和马应传心动了,他俩觉得自己承包的那片荒山平均海拔高达1100余米,早晚云雾缭绕,而且土质较肥、养分充足,正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理想之地,荒着怪可惜的,决定把它开垦出来,在那里发展以高品质吉安白茶为主要品种的生态茶。
说干就干,去年11月初的一天,他俩邀约来到该县安谷乡政府,向乡领导汇报了要把承包的荒山开垦出来种茶的想法,得到了乡里面的支持。乡政府相关领导表示在提供种植技术支持的同时,按县里优惠政策为其无偿提供茶苗和发放管护费,并要求他俩立即行动,着手整理荒山,赶在2014年植树节前后完成第一批200亩的种植任务。
县里优惠政策的激励、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吊起了马应平和马应传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胃口”,也给他俩吃下了“定心丸”。回到家里,他们请来挖机,组织家人,带着几名临时工,不顾寒冷,早出晚归奔忙在荒山上,拉开了建设“生态茶园”的帷幕。经过近一个月的劳作,他们合伙投资12万余元,开垦出了200余亩荒山。
今年2月初,政府无偿提供的茶苗运到后,马应平和马应传又组织家人,按照每天60元的酬劳,请来寨邻,着手在已开垦好的200余亩荒山种植茶苗。“承包荒山过来原本就要利用,但前几年一直荒着,不知拿来发展什么好,现在政府有了好政策,让我们在荒着多年的荒山上找到了种茶致富的路子,真的很感谢!”正在指挥种植茶苗的马应平高兴地说。
马应传告诉记者,他俩准备用3年的时间在承包的荒山上发展茶园700余亩。“按计划,我们种的700亩茶园,5年后将进入大量采摘期,按每亩收入3000元计算,5年后每年就有210万元的毛收入。”对茶园今后的经济效益,马应传兄弟俩信心满怀。另外,他俩还说,在荒山上种茶,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可以长期或季节性为100多位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老人提供就近打工的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马应平成竹在胸:茶叶作为一种产品要进入市场流通,必须要获得市场准入,即必须取得QS认证,这就意味着茶叶产品必须按照无公害化进行生产,这就要求我们还要持续投入资金,采取走出去学习和请进技术人员传授技术的方式,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产业效益最大化,争取更多的收入。
茶叶水好处茶叶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