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新茶变味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从品茶中不仅能体味到口腹之乐,而且能感受到“俭、清、和、静”的人生之境。然而,近年来,一些产茶区茶礼之风盛行,新茶上市之时,有向上级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送的,有单位相互之间送的,有群众办事向受理部门人员送的……这种不良现象不仅助长了公款消费的不正之风,抬高了市场上的茶叶价格,而且也使茶文化变了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也许有人觉得,茶,一叶之轻,算不上什么重礼,用不着大惊小怪。且让我们看看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对待的。据披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轶事的《走近领袖世界——100位知情者访谈录》中介绍,上世纪60年代后,中央领导喝茶一律得付费。有一个关于彭德怀喝茶的小故事。有一次,工作人员误把管理科招待客人的茶给彭德怀沏了一杯,他发现后不仅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批评,还明确要求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开放,并表示事情不大,可是个原则问题,不能占公家的便宜。“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一辈革命家对一杯茶的态度,是对“公私分明”一词的生动诠释。
地方官员给京官冬送炭火、夏送西瓜……在中国古代官场,赠送节礼、时令土特产几乎是“约定俗成”的事。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也流行送土特产,尤其是逢年过节。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后,不少地方向旧习俗说不,向“潜规则”开战,已经取得一些成效,让群众看到了转变作风的希望。然而,要突破“约定俗成”的束缚,彻底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出重拳、下狠招。只有从喝茶等小事、具体事抓起,立查立改,边破边立,才能根除积弊,筑牢作风建设的根基。
其实,明白公款、公物姓“公”,并不是什么高不可及的境界,而是对常识的回归。现在,一些人对纠正“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感到不适应,对吃饭、抽烟、喝茶需自掏腰包等做法不习惯,正是对常识的漠视。因此,在破除陋习、转变作风中,要从回归常识抓起,使党员干部真正懂得,公家的东西,一分一厘都不能占有;公共的权力,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恰似“味为甘露”的香茗酽茶,是彻底诊治沉疴的良方妙药。只要坚持教育实践的高标准,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身边的腐败现象一个一个根除掉,就一定能产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的强大功效。
莫让新茶变味,也是莫让同志之间的关系变味。古人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同志之交需要讲感情,但这种感情应该是有原则、讲规矩、明大义的,倘若过多地掺杂了物欲,甚至用公款送礼,只会导致同志之间关系的庸俗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县的“五个严禁”不仅还新茶以清香,而且给同志之间的关系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值得点赞和提倡。
山楂泡茶叶茶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