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趋理性,“小品牌”茶叶好卖了
11日上午,烟台路上一家茶店内,店员正接待着一名要买两斤茶叶自己喝的市民。在品尝几款茶叶后,他最终购买了售价在150元左右一斤茶叶,这是店主自家茶园生产的秋茶。
“同样规格的茶,比起大品牌的茶叶,我还是喜欢这款,便宜,质量也不差。”这位消费者介绍,自己平时很喜欢喝茶,对茶叶略有研究。与大品牌茶叶相比,他更喜欢去小茶店里“淘宝”。
据店主张女士介绍,她家代理一个知名品牌茶叶,也售卖自家炒制的茶叶。她们发现,今年以来,大的订单减少很多,代理的大品牌茶叶与自家茶叶的销量相当。“去年之前,一些外地客商、游客来店里都是首选大品牌,因为茶叶品质有保障,送礼有面子。但是价格比小牌子的要高一些。今年以来,送礼和企业团购的数量骤减,我们的中低档茶叶今年销量最好。自家的小品牌虽然名气不大,但有经验的消费者还是更会选我们的茶叶。”她说。
另外,店主还介绍,自家代理的品牌与自有品牌,后者的利润空间显然更大。因为相同价位下,店家更愿意向消费者推销自家产品。
但她也表示,知名品牌的产品能够保证品质。由于利润空间大,不知名的小品牌茶叶在销售环节有很多空间可以操作,比如掺售南方廉价茶叶。“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还是奉劝消费者要增加品质分辨能力。”她说。
在山东路上,一家茶店店主也表示,自产的茶叶,销量略有好转。能明显体现这一点的就是,省内其它地市的客商,在运货时对产品包装不再要求那样严格。“现在不需要带品牌标示,只标明是日照绿茶就可以。”他说,这样的转变并不是近期才有,自去年开始他的外地客商要求就略有松动。他分析,主要是他们的销售对象有了变化,开始大面积聚焦大众市场所致。
他认为,这样的变化不但不会加剧中低档茶叶掺假售假,相反,大家还会自觉抵制掺假售假。“因为销售的主力变成大众市场了,茶店都在努力争创市场份额,品质是第一道关,要求更严格才对。”他说。
茶叶迷失香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