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竹山茶叶产业如何转型发展打造“茶叶强县”

2021-02-28 14:50:03热度:160°C

中国茶网资讯:经过近十余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茶叶产业已跃升为竹山县农业第一大产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市场的变化、政策的调整,新时期竹山叶产业面临许多新的困难与挑战。“转型”是今后竹山茶叶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惟一出路,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竹山茶叶产业“转型”到底应该转向哪里?如何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

首先,要搞清竹山茶叶产业应该转向哪里,要明确竹山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必须先找准竹山茶叶产业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跳出竹山看发展,很多专家认为,竹山茶叶产业最大的优势是生长环境。竹山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四周有秦岭、大巴山、武当山等群山,境内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且工业企业少,生态环境好,各种污染小。优越的环境造就了竹山茶叶优异的品质,竹山茶叶不仅长势良好,而且高香爽口、病虫害少,施药少、农药残留低,因此竹山是发展生态、有机、高香、出口型茶叶理想的地区之一。目前竹山茶叶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用“八多八少”概括,即:重视建园的多,重视管理的少;低老幼龄茶园多,高产高效茶园少;高档芽茶采摘多,夏秋普茶利用少;加工绿茶的多,加工其它茶种的少;小型加工作坊多,标准化加工车间少;弱小茶叶企业多,真正有示范带动能力的规模茶叶企业少;注册的茶叶品牌多,知名度高的茶叶品牌少;立足本地销售茶叶的多,将茶叶销售到外地的企业少。竹山茶叶产业转型的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竹山茶叶产业迈入新的健康发展轨道。

其次,才是具体“怎么转”的问题。竹山茶叶产业转型发展,在具体操作上,要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发展信心与目标上,要由“摇摆不定”转为“坚定不移”。在发展茶叶产业上要持之以恒,不能因为暂时遇到挫折与困难就动摇信心。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咬定目标,鼓足把茶叶产业发展成竹山“第一富民产业”的勇气,拿出强有力的措施把该产业向前推进。

二是在发展方向上,要由“盲目趋同”转为“特色制胜”。要突出竹山茶叶的“特色”,充分发挥竹山茶叶的品质与环境优势,在抓好“生态”、“有机”上下功夫,在彰显“高香”、“富硒”上多努力,在“茶水(药、矿)结合”、“出口创汇”上做文章,走富有竹山特色的茶叶产业“差异化”发展道路。

三是在产业布局上,要由“遍地开花”转为“突出重点”。要打破乡镇界限,在境内规划出最适宜建设茶园的区域,集中力量支持建设“两大茶区”。一是以“大观山”为核心,辐射得胜、竹坪、秦古、大庙等乡镇的“西部茶区”;二是以“大泉山”为核心,辐射上庸、深河、溢水、官渡等乡镇的“南部茶区”(或“环圣水湖茶区”),其它地区因地制宜自主发展。在两大茶区内要突出“主业”,在管好现有茶园基础上,将更适宜茶树生长的耕地逐步改建为茶园。西部茶区要充分发挥二高山水田坪地面积较大优势,突出抓好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建设,努力提高茶叶产量,做好茶叶出口文章。南部茶区要充分发挥高山云雾出好茶的优势,重点抓好已建茶园的管理与环境改造,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占领茶叶高端市场。

四是在基地建设上,要由“以量为主”转为“以质取胜”。要控制建设进度,突出建园质量,确保建设一块、成园一块、高效一块。要改茶叶“上山”为茶叶“下田”,舍得拿出“当家”田地建设茶园,改善茶叶生长的立地条件。要把积温偏低、水源不稳,种植水稻产量不高、风险较大的二高山、高山水田逐步起旱,改造成效益更高、旱涝保收的高标准茶园。要改茶籽点播、有性繁殖为主为栽植优良无性系茶苗为主,提高茶树的良种普及率和茶园整齐度、鲜叶产量和最终效益。新建茶园要以能够机械化采摘为目标,提高建园标准与质量。茶园必须按照标准化要求实施抽槽、施肥、换土;无性系茶园要坚持本地育苗,严把栽植季节、栽植质量和栽后管理,确保一栽全苗、三年成园、四年丰产。

五是在茶园管理上,要由“全面发力”转为“分类管护”。要高度重视已建茶园的后期管理,改“重建轻管”为“建管并重,以管为主”。要根据茶园具体状况和目前人口流动实情,对茶园实施分类管护。幼龄茶园要科学套种,强化施肥、修剪、中耕、除草管理,使其快生长、早成园,早投产、高效益;环境条件适宜、立地条件好的茶园,要按照机械化采摘标准进行修剪改造,使其适宜机械化采摘,努力破解当前采茶工严重不足、工价过高难题;坡度较陡、土地瘠薄,立地条件太差,距离住户较远,改造管护难度较大的茶园,可以任其自然生长,改善生态环境。要通过“分类管护、扶优汰劣”,解决目前平均用力面积过大、单位面积投入不足,部分茶园荒芜严重,丰产茶园比重过低等问题,争取实现“以少胜多”。

六是在茶叶质量安全上,要由“一般产品”转为“绿色有机”。在茶叶出口上要超前谋划,要从环境选择、基地建设、农资投入和茶园管护上抓起,坚持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三废”、生活垃圾污染的地区建园,坚持使用有机肥料、安全农药,根据建设目标,将 “无公害农产品”或者 “有机农产品”标准贯穿于茶叶生产、加工、运销全过程,使产品符合国际、国内市场要求。尤其是在茶叶病虫害防治上,要尽量使用农业、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尽量控制使用农药、激素、除草剂等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数量,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必须使用农药时,要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其次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高效农药,并注意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限,防止对产品与环境造成污染。要抓好茶叶基地、产品的绿色认证与质量安全监管,以点带面促进竹山茶叶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七是在生产经营规模上,要由“过大过小”转为“规模适度”。要积极推进茶园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改变目前人均面积过小、经营过于分散,“粮农”兼职“茶农”一心多用,致使茶园管不了也管不好;同时也要防止贪多求大、盲目扩张,导致建设管理过程中请工过多、投入过大、成本过高、效益偏低等问题。经营规模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要与投入水平、管理能力相适应,坚持“有多大脚穿多大鞋”。建议一般茶农经营规模控制在10~20亩,企业核心基地面积控制在200~300亩。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资金支持与项目扶持上,由面向千家万户“撒胡椒面”,转向突出重点企业、种植大户,尽量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种植大户的引领作用,用规模化推动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只有规模适度,才能真正将茶园管好,将效益提高。

八是在经营方式上,要由“单打独斗”转为“互助合作”。要改变过去众多茶企占山为王、各自为政,众多茶农自采自收、自谋销路“小而散”的经营方式,加强政府引导,鼓励支持茶企、茶农间开展合作,组建茶叶合作社、茶叶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分散的茶企、茶农团结起来,形成“规模茶企引领、众多茶农支撑、资源利益共享、责任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使各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进而构建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减少重复建设与各种“内耗”,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矛盾,增强抗击风险、开拓市场能力。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通过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标准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解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过大,难以融入大市场等问题。

九是在茶叶加工上,要由“一枝独秀”转为“百花齐放”。要改变过去单纯加工绿茶,过于偏重“高端芽茶”,追求“高价格、高利润”做法。除加工绿茶外,还要在红茶乌龙茶、茶砖(黑茶)等其它茶类上加大研发力度。要顺应当前形势,增强企业责任感,正确处理好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在抓好春季芽茶采摘与高端“名优茶”加工的同时,更加注重夏秋季茶叶的采摘与大众化“普茶”的加工利用,提高鲜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要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按照国际市场要求做好鲜叶收购与加工,努力打通外销渠道。要在茶叶深加工上做文章,积极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叶保健品等,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十是在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上,要由“五指用力”转为 “重拳出击”。要改变目前竹山茶叶品牌过多、过滥,品牌建设投入分散,在外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开拓力强的茶叶品牌现状。要借鉴“武当道茶”整合经验,在 “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将众多品牌整合到 “圣水”旗下,集全县之力打造 “圣水”茶叶品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对 “圣水”品牌的宣传,不断提升 “圣水”品牌的对外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齐心协力唱响 “圣水”品牌,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将茶叶产业与竹山的其它优势产业相结合,积极探索茶水 (堵河源头水)结合、茶药(名贵中药材)结合、茶矿 (天然绿松石)结合、茶游 (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结合,使几大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要进一步挖掘竹山深厚的 “茶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使竹山逐步实现由 “茶区”向“茶乡”的转变,进而实现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的跨越。

茶叶生产企业茶叶自封袋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814129 41291872 18725022 50221890 18905021 50214071 40712646 26465510 55104845 48452302 2302532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52561)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814129 41291872 18725022 50221890 18905021 50214071 40712646 26465510 55104845 48452302 2302532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