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安化黑茶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推动黑茶走向世界

2021-02-28 14:48:43热度:160°C

中国茶网资讯去年年末,4名湖南省安化县的汉子挑着安化黑茶担子昂首走进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举办的“2009界新军推介会”,顿时引起了轰动。

然而,更轰动的是,经过十几位经销商轮番竞价,茶厂为举办活动而运抵济南的10支千两茶单支价格从2800元被竞价到4800元。从少人问津到风行茶品展销会,安化黑茶正从偏远山区走出,迅速蹿红。

隐身深山初展颜

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北麓,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海拔落差大,山区常年云雾缭绕,为喜阴的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最早记录安化黑茶的历史文献出现在唐朝时期,正式定名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巴陵县志》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昔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安化茶农采用锅炒杀青、揉捻、渥堆、明火焙干方式生产黑毛茶,通过这种加工方式除去青叶气,使成品茶滋味醇和,带有松烟香味,适合西北各民族的口味。

明末清初,大批晋商来安化办茶,开辟了湖南安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此间,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兴办茶庄、茶号、茶行,一时商贾云集,商埠多达300余家,境内沿资江两岸出现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壮观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安化茶产业的发展。据清同治《安化县志》记载,安化黑茶在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就被朝廷定为官茶,并主宰西北茶叶市场。19世纪中叶,安化黑茶以“安化”字样进入国际市场,在西洋市场及国内游牧民族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创下“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历史纪录。1862年,安化“三和茶行”在安化边江创制的安化黑茶精品——安化千两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品质而享有“中国茶文化化身”的美誉,行家们认为安化千两茶是“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的特色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西北和华北地区对黑茶的需求,国家将安化黑茶实行以销定产、统购统销的政策,保持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平稳发展。由于安化黑茶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可靠、生产规模可观,黑茶产销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注入新力露新姿

从历史上看,安化黑茶是边区农牧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有“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安化黑茶的保健功能不断被发现和证实,其消食健胃、降脂消滞、减肥益寿、抗氧化、抗癌症、抗尿酸等神奇功效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安化黑茶还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尽管安化黑茶保健功能明显,但在长期以来也仅仅做为边销茶销售到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市场上鲜有安化黑茶的踪影。究其原因,与黑茶生产一直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以及生产企业散、小、弱和品牌多、乱、杂、营销模式落后不无关系。由于黑茶生产没有准入门槛的限制,不少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在技术、人员都欠缺的情况下匆忙开张,按照老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技术条件、生产工艺、产品包装都难以控制,导致市场上的安化黑茶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安化黑茶产品的整体形象。

据专家介绍,安化黑茶使用的是安化栽培的“云台山大叶种”和“安化群体品种”茶树鲜叶,历经杀青、揉捻、渥堆、明火焙干等复杂工序,制作工艺颇为讲究。而制作千两茶的23道工序则全部需手工完成,一般每年只有七、八、九3个月份才能生产,因此产量更少,“安化千两茶加工工艺”已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使安化黑茶这个养在深山里的宝贝为世人所识,发挥安化黑茶的产业优势,安化县政府将“安化黑茶”列入了“3+2”政府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成立了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及实施细则。省、市、县质监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自2008年起相继出台了《安化黑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安化千两茶》、《花砖》、《黑砖》、《茯砖》、《天尖》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做到了由县茶业协会统一供应良种苗、有机肥料、无公害高效低毒农药,统一进行茶园的培管。

县农业局茶叶专家和县茶叶协会还主动到乡镇、村、组先后举办茶农培训班80余次,培训人数达8800多人次。茶农在质监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始逐步实施标准化生产,企业也逐渐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该县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农对安全用药、科学用肥技术的掌握水平,推行茶叶清洁生产,有效地规范了安化黑茶的生产加工,使茶叶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质监部门不断加强茶叶质量检验、质量跟踪与监测监督工作,加大品牌保护力度,有力地保障了安化黑茶的品质水平和市场信誉。

标志助推成奇葩

随着质量的明显提升,安化黑茶产品开始畅销北京、上海、河南等20多个省市,部分产品还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等国外市场。特别是2005年2月14日,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将上世纪50年代初生产的一篓天尖茶成功地拍卖出48万元的天价后,安化黑茶市场声誉迅速提升,市场销量不断扩大。

为了弘扬安化黑茶文化,扩大黑茶影响,提升黑茶品牌,开拓黑茶市场,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安化县委、县政府将目光投向了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于2007年4月成立了安化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小组。

该县质监部门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安化茶树(即“安化黑茶”)栽培技术规范》、《安化黑茶加工技术规范》、《安化千两茶(花卷茶)》、《安化黑茶加工企业条件规范》3个强制性农业标准,使安化黑茶在种植、施肥、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均有标可依、有标必依,以保证安化黑茶独特的品质。与此同时,安化县还对3500公顷老茶园进行了改造,并新建了20公顷良种茶苗基地,并规划建设资江沿岸片、柘溪库区片、前乡片3个优势茶产业带。到目前为止,已建立良种茶园基地7个,完成母本茶园38公顷、新育苗基地20公顷,老茶园基地改造640公顷。另一方面,该县大力扶持湖南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安化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安化茶厂为首的3大龙头企业进行科研和技改,推行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全面提高工艺水平和茶叶质量,开发出科技含量高、优质安全且符合现代消费潮流的新产品。目前,全县茶园面积8300多公顷,2009年茶叶总产量为1.24万吨,产值1.4亿元。

辛勤的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回报:2009年12月18日,历时2年多的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尘埃落定,安化黑茶成功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地理标志既是一种产地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是推动地方特产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安化黑茶有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护身符’,必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安化县质监局局长刘青峰认为,安化黑茶品牌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和保存安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迅速产生品牌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利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推动安化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茶叶货架茶叶店工资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6182715 27152658 26581872 18722972 29722156 21563277 32771774 17745430 54301890 18903823 3823170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52502) and MATCH(title) AGAINST('16182715 27152658 26581872 18722972 29722156 21563277 32771774 17745430 54301890 18903823 3823170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