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湖北日报讯
图为:武当道茶—“梅子贡”贡茶王
武当道茶—“龙王垭”龙峰王
武当道茶—“圣水”绿茶
优美柔和的武当道茶茶艺表演
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牌匾
策划 芦汉国 涂扬晟撰文 张岚
走万里茶道,品武当道茶。6月中旬,“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暨首届武当道茶博览会”将在十堰市启动,强力推进“中国第一文化名茶”挺进俄罗斯,走向全世界,以茶为媒,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与茶文化有机融合,整合全市茶叶品牌,合力打造“武当道茶”。2014年6月,武当道茶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第一文化名茶”。
2014年12月,中央电视台国家首次权威发布201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武当道茶以40.6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农产品第三位—武当道茶跃上新的历史起点。
千年名茶重出江湖
鄂西北秦巴山区是中国茶树的主要原产地之一,我国素有“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寺院禅茶”四大特色名茶之称。中国茶叶博物馆大厅前明确标注: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十堰茶文化厚重,生产历史悠久,气候环境适宜,是全国优势产茶区,茶产业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目前,竹溪县茶叶面积25万多亩,基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竹山县18万亩,位居全省十大茶叶县(市)之列。十堰成为全省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势茶叶产区,被省农业厅确定为“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
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十堰茶叶面积和产量在全省均排名第四,产值在全省排名第一。可武当道茶虽有优势,但与外地相比,不少问题仍然突出。
从全省“四大主产区”看,十堰茶叶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第四位,体量还不够大。
从龙头企业实力看,十堰现有茶叶企业中仅有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龙王垭、圣水、梅子贡三家企业虽位居全省十大茶企之列,但与宜昌的采花、萧氏相比,发展相对滞后;300多家茶企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单打独斗难成优势。
从品牌来看,由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运作,“武当道茶”与“龙井”、“信阳毛尖”等知名品牌相比,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
纵观全国全省茶产业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系列化开发已成主流,特别是通过茶企兼并重组,实现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开发的趋势尤为强劲。
鲜活的例子是,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天福茶业、云南普洱、湖北采花毛尖等全国全省知名茶企,通过企业重组,组建集团公司,企业实力快速提升,成为行业龙头。武当道茶亟待强筋壮骨。
攥指成拳造茶叶航母
十堰山区,道教圣地,调水源头;武当道茶,文化厚重,品质上乘。
2009年以前,武当道茶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十分有限。当时,十堰市茶叶可采摘面积仅21万亩,经营主体却多达300多家。大大小小100多个茶叶品牌各自在外“闯荡”,虽然先后拿到60多个国际国内评比奖牌,但在全国名茶强手如云的市场环境下,却很难形成大的气候。
随着农业品牌建设日益兴盛,拥有优质茶叶资源的十堰市,立志深挖文化资源,放大品牌效应。
车城、秀水、名山。人们细细琢磨,品茶,其实更多的是在品味文化。道与茶,从来不分彼此。而品质上乘的武当道茶与道教文化相结合,经过丹江一库秀水的浸润,个中滋味,奇妙无穷。
2009年,省农业厅领导到十堰市调研茶叶产业时,听到十堰市政府将重点打造武当道茶品牌时,连连表示“一定大力支持”。
2013年10月21日,《湖北日报》,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农业厅决定,2014年将在全省启动茶叶品牌整合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武当道茶”和“湖北青砖茶”两大品牌整合,旨在通过品牌整合,带动企业重组抱团发展。
2012年以来,该市组建武当道茶集团公司筹备工作小组,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反复多次协调,首批选择龙王垭、圣水、梅子贡等十堰茶叶企业,同时引进一家企业作为投资伙伴,组建武当道茶集团公司。
2013年3月,武当道茶集团公司正式注册登记,标志着十堰茶企抱团发展,打造茶业“航母”的工作拉开序幕。
打造武当道茶升级版
武当道茶,作为中国茶叶中的一支古老而又年轻的品牌,如今成为引领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新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激发了各地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武当道茶品牌打造,进一步增强了各地开发茶叶产业的信心。将“武当道”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茶叶产业作为全市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以茶叶、中药材、核桃、山羊为主的“四百万”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0万亩。
提升了十堰茶产业的知名度。2009年以来,十堰市政府连续四年每年投资200万元专门用于武当道茶品牌打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户外广告、参加多种大型农博会。武当道茶知名度大幅提高,先后荣获“亚太(国际)低碳农业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八届中国农交会金奖”、“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十大品牌茶”“十堰城市名片”等一系列殊荣。在2012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举办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武当道茶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24个进入百强的茶叶品牌中名列第一。武当道茶市内俏销,畅销国内十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促进了龙头企业盘大做强。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会运作、双牌经营、分步推进”的品牌打造运作机制,成立了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网络全市最具实力茶叶企业作为品牌打造核心企业,激活了企业盘大做强的内在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先后吸引本地和外地企业共投资近10亿元,开发茶叶产业。武当道茶集团公司组建极大地提升该市茶叶龙头企业综合实力,2014年集团公司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推进了茶产业深度系列开发。组织力量研发制定了武当道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并通过省级评审,颁布为湖北省地方标准,用标准化推进系列产品开发。武当道茶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共有绿茶、黑茶、乌龙茶、红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叶提取物等七大系列100多个产品。先后有60多个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农博会上获奖,2个产品获湖北十大名茶,2个产品获全省十佳文化旅游名茶,4个产品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开发的有机乌龙茶产品,将我国乌龙茶的生产区域由南向北推进了2个纬度,在湖北率先开发了乌龙茶,开发的红茶、茶微粉、茶多酚、茶食品、茶工艺品等一系列新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极大地提高了该市茶资源利用率,深受消费者欢迎。
提高了茶产业的开发效益。武当道茶品牌极大地促进了十堰市茶叶产业开发增效,2013年十堰市茶叶产量达到1.31万吨,生产产值达23.31亿元,综合产值达到64亿元,分别比品牌整合前的2008年增长55%、169%、220%。茶叶鲜叶收购价由2008年的平均40元/斤提高到80元/斤以上,茶叶平均价格由2008年的45元/斤提高到80元/斤以上,全市60多万茶农直接受益。2013年茶叶产业对全市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10.5%,位居特色产业之首。2014年,茶叶产量1.46万吨,产值25亿元,综合产值过70亿元。茶叶主产区竹溪、竹山两县,茶产业收入已占当地农民收入的60%以上,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保护核心水源区的生态产业。
十堰市的第四张名片
为将十堰茶产业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茶产业“三百”工程建设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茶产业培育成100万亩基地、100万从业人员、100亿元综合产值的支柱产业。市政府副市长张歌莺指出,要通过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把十堰建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茶都”。
基地规模扩规提质。以“四百万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规模经营,加大老基地改造,大力建设标准茶园,全面提升茶叶基地素质和效益。
茶叶加工突破发展。利用丰富的优质原料资源,在加大名优绿茶生产的同时,适度开发有机乌龙茶和武当红茶,大力开发茶多酚、儿茶素、茶碱、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促进全市茶叶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品牌打造再度发力。利用武当道茶的品牌优势,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为契机,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深度开发茶文化资源,加大武当道茶茶艺、茶诗、茶歌的挖掘整理力度,加强茶艺表演队伍建设,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品牌打造,把武当道茶培植成十堰继名山、名水、名车之后的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整合茶叶产业航母。加速推进武当道茶集团公司产业园区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集团公司培植成产值过50亿元,成为全国茶叶企业前三强和上市公司。
读《茶叶》玉兰香茶叶
图文:武当道茶——中国第一文化名茶
2021-02-28 13:37:16热度:164°C
图为:武当道茶—“梅子贡”贡茶王
武当道茶—“龙王垭”龙峰王
武当道茶—“圣水”绿茶
优美柔和的武当道茶茶艺表演
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牌匾
策划 芦汉国 涂扬晟撰文 张岚
走万里茶道,品武当道茶。6月中旬,“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暨首届武当道茶博览会”将在十堰市启动,强力推进“中国第一文化名茶”挺进俄罗斯,走向全世界,以茶为媒,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与茶文化有机融合,整合全市茶叶品牌,合力打造“武当道茶”。2014年6月,武当道茶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第一文化名茶”。
2014年12月,中央电视台国家首次权威发布201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武当道茶以40.6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农产品第三位—武当道茶跃上新的历史起点。
千年名茶重出江湖
鄂西北秦巴山区是中国茶树的主要原产地之一,我国素有“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寺院禅茶”四大特色名茶之称。中国茶叶博物馆大厅前明确标注: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十堰茶文化厚重,生产历史悠久,气候环境适宜,是全国优势产茶区,茶产业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目前,竹溪县茶叶面积25万多亩,基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竹山县18万亩,位居全省十大茶叶县(市)之列。十堰成为全省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势茶叶产区,被省农业厅确定为“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
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十堰茶叶面积和产量在全省均排名第四,产值在全省排名第一。可武当道茶虽有优势,但与外地相比,不少问题仍然突出。
从全省“四大主产区”看,十堰茶叶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第四位,体量还不够大。
从龙头企业实力看,十堰现有茶叶企业中仅有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龙王垭、圣水、梅子贡三家企业虽位居全省十大茶企之列,但与宜昌的采花、萧氏相比,发展相对滞后;300多家茶企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单打独斗难成优势。
从品牌来看,由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运作,“武当道茶”与“龙井”、“信阳毛尖”等知名品牌相比,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
纵观全国全省茶产业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系列化开发已成主流,特别是通过茶企兼并重组,实现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开发的趋势尤为强劲。
鲜活的例子是,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天福茶业、云南普洱、湖北采花毛尖等全国全省知名茶企,通过企业重组,组建集团公司,企业实力快速提升,成为行业龙头。武当道茶亟待强筋壮骨。
攥指成拳造茶叶航母
十堰山区,道教圣地,调水源头;武当道茶,文化厚重,品质上乘。
2009年以前,武当道茶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十分有限。当时,十堰市茶叶可采摘面积仅21万亩,经营主体却多达300多家。大大小小100多个茶叶品牌各自在外“闯荡”,虽然先后拿到60多个国际国内评比奖牌,但在全国名茶强手如云的市场环境下,却很难形成大的气候。
随着农业品牌建设日益兴盛,拥有优质茶叶资源的十堰市,立志深挖文化资源,放大品牌效应。
车城、秀水、名山。人们细细琢磨,品茶,其实更多的是在品味文化。道与茶,从来不分彼此。而品质上乘的武当道茶与道教文化相结合,经过丹江一库秀水的浸润,个中滋味,奇妙无穷。
2009年,省农业厅领导到十堰市调研茶叶产业时,听到十堰市政府将重点打造武当道茶品牌时,连连表示“一定大力支持”。
2013年10月21日,《湖北日报》,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农业厅决定,2014年将在全省启动茶叶品牌整合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武当道茶”和“湖北青砖茶”两大品牌整合,旨在通过品牌整合,带动企业重组抱团发展。
2012年以来,该市组建武当道茶集团公司筹备工作小组,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反复多次协调,首批选择龙王垭、圣水、梅子贡等十堰茶叶企业,同时引进一家企业作为投资伙伴,组建武当道茶集团公司。
2013年3月,武当道茶集团公司正式注册登记,标志着十堰茶企抱团发展,打造茶业“航母”的工作拉开序幕。
打造武当道茶升级版
武当道茶,作为中国茶叶中的一支古老而又年轻的品牌,如今成为引领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新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激发了各地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武当道茶品牌打造,进一步增强了各地开发茶叶产业的信心。将“武当道”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茶叶产业作为全市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以茶叶、中药材、核桃、山羊为主的“四百万”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0万亩。
提升了十堰茶产业的知名度。2009年以来,十堰市政府连续四年每年投资200万元专门用于武当道茶品牌打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户外广告、参加多种大型农博会。武当道茶知名度大幅提高,先后荣获“亚太(国际)低碳农业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八届中国农交会金奖”、“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十大品牌茶”“十堰城市名片”等一系列殊荣。在2012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举办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武当道茶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24个进入百强的茶叶品牌中名列第一。武当道茶市内俏销,畅销国内十多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促进了龙头企业盘大做强。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会运作、双牌经营、分步推进”的品牌打造运作机制,成立了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网络全市最具实力茶叶企业作为品牌打造核心企业,激活了企业盘大做强的内在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先后吸引本地和外地企业共投资近10亿元,开发茶叶产业。武当道茶集团公司组建极大地提升该市茶叶龙头企业综合实力,2014年集团公司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推进了茶产业深度系列开发。组织力量研发制定了武当道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并通过省级评审,颁布为湖北省地方标准,用标准化推进系列产品开发。武当道茶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共有绿茶、黑茶、乌龙茶、红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叶提取物等七大系列100多个产品。先后有60多个产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农博会上获奖,2个产品获湖北十大名茶,2个产品获全省十佳文化旅游名茶,4个产品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开发的有机乌龙茶产品,将我国乌龙茶的生产区域由南向北推进了2个纬度,在湖北率先开发了乌龙茶,开发的红茶、茶微粉、茶多酚、茶食品、茶工艺品等一系列新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极大地提高了该市茶资源利用率,深受消费者欢迎。
提高了茶产业的开发效益。武当道茶品牌极大地促进了十堰市茶叶产业开发增效,2013年十堰市茶叶产量达到1.31万吨,生产产值达23.31亿元,综合产值达到64亿元,分别比品牌整合前的2008年增长55%、169%、220%。茶叶鲜叶收购价由2008年的平均40元/斤提高到80元/斤以上,茶叶平均价格由2008年的45元/斤提高到80元/斤以上,全市60多万茶农直接受益。2013年茶叶产业对全市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10.5%,位居特色产业之首。2014年,茶叶产量1.46万吨,产值25亿元,综合产值过70亿元。茶叶主产区竹溪、竹山两县,茶产业收入已占当地农民收入的60%以上,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保护核心水源区的生态产业。
十堰市的第四张名片
为将十堰茶产业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十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茶产业“三百”工程建设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茶产业培育成100万亩基地、100万从业人员、100亿元综合产值的支柱产业。市政府副市长张歌莺指出,要通过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把十堰建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茶都”。
基地规模扩规提质。以“四百万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规模经营,加大老基地改造,大力建设标准茶园,全面提升茶叶基地素质和效益。
茶叶加工突破发展。利用丰富的优质原料资源,在加大名优绿茶生产的同时,适度开发有机乌龙茶和武当红茶,大力开发茶多酚、儿茶素、茶碱、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促进全市茶叶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品牌打造再度发力。利用武当道茶的品牌优势,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为契机,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深度开发茶文化资源,加大武当道茶茶艺、茶诗、茶歌的挖掘整理力度,加强茶艺表演队伍建设,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品牌打造,把武当道茶培植成十堰继名山、名水、名车之后的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整合茶叶产业航母。加速推进武当道茶集团公司产业园区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集团公司培植成产值过50亿元,成为全国茶叶企业前三强和上市公司。
读《茶叶》玉兰香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