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福州人竟然这样做茶叶“跨境电商”生意!
说福州茶,不能不说到茉莉花茶。福州茉花茶与闽海关又有什么渊源呢?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
当时福州的长乐帮茶号生成、大生福、李祥春等窖制茉莉花茶 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
生顺茶栈曾是福州最大的茶行、茶叶加工厂和茶农交易站。创办当年福州著名的商号“一枝春”、“第一峰”、“阜兴春”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福州茉莉花茶生产加工总量超过2万吨,外国商人先后来福州开洋行,花茶畅销欧、美和南洋,那是茉莉花茶崛起 的黄金年代。即使是在中国茶叶出口下降时期,福州茉莉花茶依然有着良好的国内市场。
清末开始,北京涌现出不少经营福州茉莉花茶的茶庄,如前门大街由福州人 开设的庆林春茶庄、东四大街由安徽人开的吴裕泰茶庄、天津正兴德茶庄等等。有人说, “吴裕泰”、“正兴德”、“张一元”等老字号茶庄所卖的茉莉花茶“京味”足。其实,“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清廷被迫允许沿海五个口岸对外通商,福州是其中之一。
近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蒋滨建收到多张百年前的老照片扫描图,这些照片来自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记录了福州茶叶贸易史,也是海丝的历史见证。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几张照片1866~1868年拍摄于福州,是洋人镜头下的福建茶叶贸易的老照片;而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的一张照片,再现了1880年英国商人在中国福州茶叶品尝室中的情景。
“五口通商前,武夷山的茶叶要通过水路和陆路,历尽艰辛运到广州出口。五口通商后,闽茶出口中心转到福州,晚清福州茶市极盛,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和‘世界茶港’。”福州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张振玉说。
五口通商的原福州
166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中国茶叶直接输入欧洲。1684年,福州设立闽海关,为中国首个设立海关的城市。1844年,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茶叶贸易在经历了开埠初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由于太平天国战争和上海小刀会的起义,切断了武夷山通往广州的旧茶路和通往上海的新茶路,清政府被迫解除海禁,开放福建茶市,允许茶叶从福州出口,各地茶叶经闽海关输往欧美各国,茶叶贸易成为福州出口贸易的支柱。
制茶作坊
福州开阜以来,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立领事馆,福州成为世界最大茶叶港口,茶叶贸易的兴盛带动了闽江上游其他物品的贸易出口。
当时在仓山南台岛设立洋行的有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各国商人采购武夷茶每年支出10000万至20000万银元,而当时清朝每年的全部税收也不过40000万银元左右,表明当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是清朝税收的主要来源。
中国茶叶出口冲击世界第一
福州清代茶市设在泛船浦、海关埕一带,翁时农所作的《榕城茶市歌》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茶市的繁荣景象:
“头春已过二春来,榕城四月茶市开。陆行负担水转运,番船互市顿南台。千箱万箱日纷至,胥吏当关催茶税。半充公费半私抽,加重征商总非计。前年粤客来闽疆,不惜殚财营茶商。驵伶恃强最奸黠,火轮横海通西洋。独不闻,夷人赖茶如粟米,一日无茶夷人死。”
可惜,好景不常。维持了20多年的繁荣后,进入19世纪80年代,随着印度、锡兰、日本新产茶国的兴起,华茶荣光日渐黯淡,福州港的国际地位也因之遭受冲击。另外,由于制茶技术落后,茶质大不如前,加之高昂的运费、税收,质量、价格的竞争力渐失。
福州港复归于沉寂,一晃就是100多年。
图文来源:海峡都市报、福州新闻网、海都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