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排水
1、茶树湿害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除含有充裕的水分和养分外,还要求有足够的空气,其三相比(土壤团体、液体和气体)以接近1:1:1较为理想,土壤含水率以占田间持水量的90%左右为宜。如果土壤水分比例增大,空气即减少,致使茶树根系呼吸困难,水分、养分的吸收代谢受阻。同时由于缺氧,土壤下层呈嫌气状态,尤其是红黄壤和红壤地区,土壤中常形成低铁、低锰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再加腐败性嫌气细菌的活跃,对茶树根系生育极为不利,常使茶树遭受不同程度的湿害。在一般湿害情况下,地下部吸收根减少,根皮颜色由红棕逐渐转灰黑色,根层浅,侧根发育不良,向上生长。地上部生长缓慢,芽叶瘦小发黄,分枝稀少,树型矮小衰败。湿害严重时,输导根逐渐转为灰黑色,继而发生腐烂,吸收根枯死脱落,芽叶萎缩,枝条出现枯死亡现象。
在生产实践中,有些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并非是因为采摘过度、培肥管理不善或是病虫为害等原因所造成,而主要是由于土壤滞水过湿造成的灾害。对这类茶园必须先做好排水工作,再结合改土、改树等其他农业技术措施,才能改变茶园面貌。
2、茶园湿害的类型与改造措施
(1)集水型湿害茶园分布于丘陵山区的坡地茶园,在坡脚洼地,常常因雨水沿着坡面径流和潜水汇集,如果土壤透性差,水流前进的方向再受到某种阻力(如路基阻挡或水稻土水位的侧压等),则流水聚积,为害茶树。
这种湿害茶园的改造措施,主要是在该园上皮地段开挖横截水沟,以拦断由上坡下来的径流与潜水,同时在茶地最下方低处,开设暗渠排水。
(2)不透水型湿害茶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茶园,无论是红黄壤还是红壤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层不易透水的隔层存在,这种隔层有粘土层、铁盘、死僵土及母岩等,如果这种塥层位置很高,耕作层浅,使得雨水无法向深层透渗,地表流速小,大量雨水就会潴积起来,造成茶树湿害。这种茶园多见于平坦地,坡麓和蝶形洼地等处。在开辟新茶园时,为求得茶园集中成片,常把凹塘与局部水田,未经破除犁底层与积水胶结层填平作茶园,嗣后往往积水成害。这类茶园,由于经常积水,土壤结构差,根系浅,生活力低,在干旱炎热季节,最易遭受旱害。
改造不透水型湿害茶园,首先要破塥深耕,挑培客土,改良土壤,同时开设暗沟(或明沟)排除潴水。暗沟一般开在80厘米土层以下,底部用石块砌成桥洞形排水孔,再放石砟或砂石,然后填土。杭州茶叶试验场经验,为了增加土层内的排水效果,靠近暗沟两侧的土壤要开得深些,渐远渐浅,使硬塥层向排水沟至少有1/200坡降,排水效果才显著。对于明显的洼地茶园,除了破塥深耕、加土改良外,还应该围绕茶园开设排水明沟(深一米以上),并与其他排水沟渠连通。
(3)地下水位型湿害茶园在水塘、河流、水库附近的低地茶园,由于坝身透水或地下水外渗等原因,使低地茶园水位较高,土壤底层有潜育化现象,亚铁反应强,毒害茶树根系,形成茶树湿。这类湿害茶园,应在水塘、水库等的下侧和茶园的上方开设横截水沟,切断径流与坝身渗水,降低地下水位。
茶园排水设施,是防除茶园湿害的主要条件。对于湿害的主要条件。对湿害茶园,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找出产生湿害的原因,再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并积极配合其他农业技术措施,方能见效。对建园基础差,湿害严重的茶园,应结合换种改植,平整土地,重新规划,建立新园。如不宜种茶的可改种其他作物。在开辟新茶园时,应把水利排灌工程列入统一规划之中,并视为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容易产生积水的地形与土质,要做好排水设施,严格掌握开垦质量,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茶叶去脂肪茶叶的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