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古六大茶山三月茶节
茶文化:古六大茶山三月茶节
在“古六大茶山”的勐腊县象明乡四山,至今还流传着有关“三月三”的山歌:
一年一个三月三,赶起骡马进茶山;
粗茶细茶勒两驮,莫让阿郎空回乡。
茶香浓来三月三,四处马帮闹茶山;
阿郎搜够全年茶,粗茶细茶都勒光。
这农历“三月三日”究竟是有何特定意义的日期呢?原来,它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自古以来的传统茶叶节日。“古六大茶山”茶业衰败前,四面八方的商贩和消费者,为了购买到合意的普洱茶,常常不远千里亲自赶来购茶。为协调好农、商之间的买卖时机,结合“六大茶山”春茶上市的节令,双方商定了这个买卖时节。
到了清代,由于宫廷在六大茶山征收“贡茶”,商人入山收茶的时限受官方制度的严格限制,该节日变得更加特殊而富有深远的意义。
张泓《滇南新语》载:“普茶贡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思茅厅饬令倚邦土司采办“贡茶”的《札文》内“封宾采办,先尽贡典,贡品芽茶及头水官茶速急收……误卯期才缴,定即严提逼追不怠”的记载中,“封宾”就是《茶山茶政碑文》中所载的“二月初十日封宾,又於五月初十日开宾……二月初十日封票起,每担加倍上纳税银七钱,又於五月初十日开票”,也就是每年的这期间,官方不给茶商发放“茶引”票,并封锁茶山各入口,禁止茶客入茶山收购茶叶。同时,平时每担茶纳税三钱五分,此期间违反该规定者加倍上茶税银。直到五月十日起才给茶商发放“茶引”票,并允许茶商入茶山购茶。“先尽贡典”就是这期间优先采办“贡茶”。“头水茶”就是节令“立夏”前采制的春茶。“误卯期”,就是延误农历四月初之限。清代“贡茶”中的“芽茶”,也就是农历三月“谷雨”后至“立夏”前所采制的头水春茶。
虽然在“谷雨”前期间采制“毛尖”,“谷雨”至“立夏”期间采办“芽茶”以作“贡”。但这期间仍有达不到“贡茶”标准的“淘汰茶”,也就是此期间降等处理给商茶者。这些茶的品质较高,仅次于“官茶”,为商茶中品质最优者。如果茶农按官方的上述规定,等到“立夏”以后“贡茶”采办结束才销售这些茶,只会卖得较低的“二水茶”价,再往后更降为“小满茶”价了。而要在“贡茶”采办结束前零碎私卖这些茶,又受到官方禁止。这期间官方对茶叶品质等级控制严密,这类茶叶品质较高而数量较少,要不是官方限制贩卖私茶,抢购会很激烈,不易收足所须的茶量而且茶价偏高。这些购茶人希望有大量的春茶及时地集中某地而有挑选机会和谈价的余地。官方为了方便茶农及时出售春茶,又为了集中私茶交易的时间和所销售的茶叶,以方便审查和管理市场,杜绝茶农私卖“贡茶”等级的茶叶。于是,茶农、茶商和官方达成协议并约定俗成,以每年于农历三月三日为“茶节”,也就是在这前后几天里集中交易“降等头水春茶”。到了民国期间,它就是销售大量春茶的盛大节日了。
为了方便农商间的茶叶卖茶,也为了方便官方管理,官方划出各山的各茶贸片区,指定各片区的集贸点,并进行合理布局。届时还要向各茶贸点派出管理人员。每年的这几天,茶山各寨的茶农将自家的散茶带到各集贸地销售,茶农的姑娘、伙子赶往茶市增进交往。各地茶客聚集到“古六大茶山”各山的茶贸中心或集贸市场寨购茶。客人中的单身汉会驻扎在茶山的茶农家里边搜罗茶叶,边谈情说爱,甚为热闹。
“三月茶节”对推动茶业发展很有意义,很值得传承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