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茶 > 黄茶知识> 正文

黄茶的历史_不同时期的黄茶概念

2022-11-02 18:15:03热度:80°C

黄茶因其制作的成品具有“黄叶黄汤”的特点,因此而得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黄茶的历史,了解下不同时期的黄茶概念吧。

黄茶历史

历史上发现黄茶是人们在对绿茶进行炒青的过程中,由于干燥时不及时以或者程度不够,使得茶叶变成了黄色,这样就产生了黄茶。

黄茶概念

黄茶产生的历史已经十分的久了,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在对黄茶的概念却有着不同的定义方式。最早人们在对茶叶的归类上,是根据茶叶的颜色呈现出来是黄色时,然后将其归为黄茶一类。比如在唐代时,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在命名时,人们就是根据其茶叶呈现黄色才得名的。

古时候黄茶茶叶的辨别方式,没有很系统。大都是根据茶叶的颜色来辨别,这样就会使得加工方法和品质大不相同的一些不是黄茶的茶类被归为黄茶。

白小芊儿探索茶文化之黄茶

最近的自己在静与不静中徘徊,也在书与茶中寻找到一丝轻松、畅快。很久没有跟大家分享有关茶的故事,不如,来一杯与大众格格不入又独一流的黄茶,品一方水土,悟一道人生。

说到黄茶,闻其名不见其茶,见其茶不知其味,知其味不知其本心。我们的六大茶类中,属它最小众,如同一颗不起眼的螺丝帽,缺它不可。

作为古老的茶工艺,中技术不成熟的时代,言传身教的代代相传,师从何出,茶工艺依然参差不齐。又因工艺的复杂性以及“跟着感觉走”的无刻度、时间的把控,想做出美味地道的黄茶实属不易。

有趣的是,黄茶的出现正是制作绿茶时步骤失误而来,然而失误便有失误的好处。在炒青绿茶时,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叶色变黄,冲泡后又留有清香,于是,珍贵的黄茶由此而来。

黄茶工艺在明末清初才定型,而唐朝时期出现的黄茶,只是因安徽寿州和四川蒙顶等地茶树的芽叶发黄而得名,实为绿茶。

如今的黄茶产量与销量稀少,主要是工艺复杂或是失传,市场需求小,手法不当近似绿茶或黑茶。

黄茶是我国特产,属非酶性氧化的轻发酵茶类,在10%-25%左右,工艺与绿茶相近,在干燥过程前后,增加一道“闷黄”工艺。即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工作制成。

1、杀青,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此时(推荐阅读::白茶属于什么茶,学习茶知 识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茶多酚慢慢变化,蒸发水分,散发青草气。

2、揉捻,塑形作用。湿热时紧揉成条,有利于加速闷黄

3、闷黄,热化作用,产生茶黄素。一种是湿坯闷黄,黄变速度更快,一种是干坯闷黄,提高香气。闷黄是黄茶制法的特殊步骤,叶绿素在杀青、闷黄的大量破坏和分解下减少,形成黄汤黄叶的叶黄素。

4、干燥,毛火低温烘炒,足火高温烘炒。色、香、味、型的保存。

黄茶讲究黄汤黄叶,与绿茶的三绿相像,三黄是指“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

根据芽叶的老嫩度分为三类:

1、黄芽茶(芽、一芽一叶)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2、黄小茶(一芽一叶、一芽两叶)

北港毛尖、平阳黄汤

3、黄大茶(一芽多叶)

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

虽说黄茶是小众茶,但它的功效可不容小觑,它与绿茶的制作工艺仅差闷黄的工序,但闷黄中可以产生消化酶,能促进肠胃消化、消食,对脾胃最有好处。黄色入胃经,性温性平,女士可美容养颜,黄茶中产生的茶黄素还可以抵抗自由肌。

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市面上常见的黄茶:

1、君山银针

黄芽茶、金黄色、纯芽头、有白毫

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岛,又名“黄翎毛”“白鹤茶”,传说一位仙人在君山岛用白鹤井的水泡茶,出现白鹤水雾的奇特现象而得名,更有“金镶玉”的美誉。

汤色杏黄清澈,摇香似玉米,杯底留果香。

冲泡可用直升杯(玻璃杯),可留根冲泡,茶芽吸水下沉,会有“三起三落”的奇特观赏性。

2、蒙顶黄芽

黄芽茶、淡黄色、闷黄明显

产于四川雅安蒙顶山,唐代的贡茶产地,文成公主曾将蒙顶绿茶带入西藏。吴俐珍最早将野生茶树移植在此山间道观门前,开启了人工种植茶树的先河。此道观留有非遗绝技铜壶龙行十八式,有时间不妨去一探究竟。

冲泡可用盖碗,z字形冲泡更富有观赏性。

3、平阳黄汤

产于浙江平阳,号称九烘九闷,因为黄茶需要掌握技术中的时间分寸,因此常有工序上的检测,九仅仅表示次数较多罢了。

冲泡可用小盏,可留根。

4、黄金芽

产于浙江安吉,90年代才发掘,凤形,此茶中氨基酸含量比白茶还多三倍,达到9%,因此口感更鲜嫩。

冲泡可用大盏,乐活勺,从7:30冲泡,可使茶叶旋转,茶叶侵泡到位,更富观赏性。(

小讲六大茶类之黄茶篇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岁月洗涤,大浪淘沙,能够跻身于六大茶类,黄茶有着自己的汗水与骄傲,当然,也有着一丝的运气成分。

黄茶之中,不乏珍品,这些口感与茶形较为优越的名茶是黄茶立足的根本。

黄茶可分为黄芽茶、黄大芽和黄小芽三大类。其中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是为黄芽茶代表。黄大芽以安徽霍山茶区及广东大叶青较为出名。黄小芽多以两湖之地为佳,如湖南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及湖北鹿苑毛尖等。

黄茶之所以称作黄茶,根本原因在于制茶工艺上,多了一道闷黄的程序。

对制茶工艺感兴趣的饮者可能会发现,六大茶类中,唯有黄茶与绿茶的流程与手法颇为相似,绿叶采摘后随即高温杀青,破坏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茶叶发酵,随后揉捻,主要是为定型。为何会出现闷黄这一流程呢?

事实上,当杀青这一流程不够彻底时,茶叶中不仅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且氧化酶活性也没有被完全破坏,在之后的制茶过程中会氧化茶叶中多酚类有机物,所以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杀青不彻底,会导致茶叶出现绿、黄不均匀的色彩,这便是黄茶的雏形。

制茶人见成品色泽不佳,索性洒水湿布盖之,是为闷黄,机缘巧合下竟成一新品种,为我国庞大的茶文化添砖加瓦。

而后经不断实践与改进,终成现有的黄茶工艺,一时传为佳话。

一杯黄茶,见证黄叶、黄汤的美妙变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