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吴觉农重撰新茶经

2021-03-07 13:13:14热度:163°C

吴觉农,原名吴荣堂(1897年-1989年),浙江上虞人,为现代最富成就的学泰斗,人称当代茶圣。

吴觉农早年就读于浙江省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浙江农业大学的前身)时,就对茶叶的研究发生了兴趣。1922年,年仅二十五岁的他在日本农林水产省茶叶试验场学习时,在搜集、研究了古今中外各种茶叶资料后,以大量铁的事实撰写了论文《茶树原产地考》,第一个雄辩地论证了茶树原产于中国,驳斥了一百多年来许多外国权威认为印度是茶叶原产地的奇谈怪论。此后,十多年间,他先后撰著了《中国茶叶改革方准》、《中国茶叶复兴计划》(与胡浩川合著)、《世界主要产茶国之茶业》和《中国茶叶问题》(与范和钧合著),所著处处以振兴中国茶业为主旨。1938年,他主持翻译美国威廉·乌克斯编撰的六十万字巨著《茶叶全书》,在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烟战火后,终于在1949年告竣。

吴觉农是茶叶理论的巨匠,又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1938年初,他在武汉代表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和苏联商务代表谈判,顺利地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1940年,他通过活动,在重庆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叶专业系科--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系。1941年,他又在福建武夷山麓办起了我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自己亲任所长。

新中国成立后,吴觉农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为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他如鱼得水,大展鸿图,立志重振中华茶业。吴觉农对我国茶业的贡献,只要看其主编《茶经述评》即可见一斑。

还在五六十年代时,农业出版社即有意把中国古代有关茶书加以整理、注释,汇印出版。由谁来主持这一继往开来的大事?出版社自然而然想到了吴觉农。他欣然接手这项浩繁的工作。但是,当他把古代一些茶书进行对照后发现,这些书大都围绕陆羽《茶经》而写,且多互相重复,如一一予以整理、注释,并无多大意义。后来又碰上文革,此事便耽搁下来。

可是吴觉农对此事并非简单处置,而心牵神挂,耿耿于怀。他认为,《茶经》一书的内容从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来衡量,可资参考的并不多,但鉴于其内容比较全面,可以通过评述《茶经》的形式,兼及其他古代茶书,以回顾历史经验,古为今用。这一想法直到文革结束后才有实现的可能。农业出版社知悉此设想后颇为赞同,并认为这种既述且评的方法较有新意,于是拍板由吴觉农主编这本书,书名即定为《茶经述评》。

1979年,吴觉农以八十二岁的高龄主持了《茶经述评》的编写工作。在整个编撰过程中,吴老真是精益求精,三易其稿。最初因为《茶经》原文较为古涩,于是用了较多时间来对照、校勘它的版本,研究它的文字,撰写中比较侧重于《茶经》的注释,后来添入一些新的评述内容,写成了第一稿。仔细研究后,吴老对第一稿很不满意,认为有的内容已超越了评述的范围。于是,又对第一稿加以精简,突出评述,写成了第二稿。但是为了反映最新的学术发现和观点,吴老再次加以修改补充,这便是后来出版的第三稿。

值得敬佩的是,吴老编撰这本书并非就关在书斋,足不出户,为了争取到令人信服的第一手资料,他不顾八十高龄,远行千里,跋山涉水,如为了对茶树原产地和我国生产红细茶的问题进行研究,他曾先后前往四川、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省区再次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论文,提出建议,最后融汇在《茶经述评》之中。

经过五年紧张、艰辛的工作,在编撰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茶经述评》终于在1984年脱稿完成了。是年11月,陆定一在为《茶经述评》写的序言中说:后人的著述,只重复陆羽的窠臼,少有新意。人们多么希望看见二十世纪新茶经的出世。这个任务,现在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了。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就是二十世纪的新茶经。……这部书无疑是茶学的里程碑。陆定一非常敬佩吴老的人品,因此他在这篇序中还评价说: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事,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1989年10月28日,吴觉农因病逝世于北京。在他逝世前的一个多月(9月15日),他还不辞年高体弱,兴致勃勃地前往民族文化宫观看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的展出。他看得很仔细,并与周围观众和蔼亲切地交谈,还为展示周题词留念,又发表了他生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他说:我的名字叫觉农,为什么叫觉农呢?因为我的一生中,最关心的是农民的生活和他们的生产。现在农村里,茶农还有许多困难,希望你们到农村去看看,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特别是帮助茶农搞好科学种茶和制茶,增加经济收入,使茶农一天天地富裕起来。中国茶业的前途是很有希望的,茶叶生产发展了,中国茶文化也会兴旺起来。

吴觉农的一生,是矢志不移振兴我国茶业的一生。他是中国茶业界的骄傲。山茶叶嫁接孕妇能不能喝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