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茶人郑启五

2021-03-06 13:34:46热度:126°C

厦门资深人郑启五,现为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厦门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市紫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启五爱茶程度极高。因为茶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说“茶救过我的命。”他不仅常年喝茶,而且常年写茶,在边喝边写中,他度过一个个美妙的年华,并总结出自己的对茶文化的理解:养生。郑先生是如何如茶结缘的呢?茶又是怎样就过他的性命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郑启五与茶的故事。

“首先,我爱茶。我和茶结缘的起因也非同寻常。”郑启五回忆道,“我在厦门大学外文系食堂当炊事员,1977年,我因工作来到厦门郊区的双岭村。没想到这个小村庄竟然有一片茶园,那个时候让我接触到了最原始的制茶工艺,从此我就开始饮茶,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的茶是原汁原味清香型的毛茶。从此之后我就爱上了茶,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郑启五先生年轻时与茶结缘的那段故事,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他不仅了解到了茶叶从采茶到制茶的过程,而且体会到了制茶过程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她认为“茶救她的性命”。

郑先生说道:“在我当炊事员时,茶叶供应比较紧张,一般是出口的。但国家对炊事员的劳动保护条例里有一项是提供劳保茶。所以,我每个月可以享受6包劳保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喝茶对我来说有重要的人生意义。现在我们说的“毒油”——反复烹炸的食用油,在我们那个年代用来食用是正常的。因为当时食用油的供应不足,又没有冰箱,每当有供应鱼的时候,我们就要先把鱼炸熟便于保存。没办法,我们只能一百次一千次的反复利用炸过的油。吃这种反复炸过的食用油是会损坏身体的。我们当炊事员会不仅日常食用,而且在做菜的时候也不断的吸收油烟。整整四年的时间,我可能已经吃了上百公斤的毒油了。不仅是毒油会损伤我的身体,还有“毒水”——反复煮沸的水。如果食用反复沸腾后的水是会损伤人体器官的,但我们当时没有这样的概念,以为一再煮沸的水才是最干净的,常常用来泡茶喝。在当时,光是“毒油”和“毒水”就食用了上吨。但食用后,我的身体却依然健康,并没有受到严重损伤。我的体质并不好,食用了这么多的有害物质我至今仍身体健康。我后来在想,当时喝茶挽救了我的生命。如若不是因为当时一直饮茶,或许我已被疾病夺走了生命。所以,我常怀着对茶的感恩之心,开始认识它并深深地爱上它。”

郑启五他不但爱饮茶对茶有很深的感情,而且将自己对茶的感情化作文字,写了许多关于茶的散文。有人说要数中国写茶之多就是郑启五先生了。他开始认识茶、爱上茶并将自己与茶的相处体会写成散文与大家分享。至今已写了五六百篇了。并且出了两本以茶为主题的书——《饮茶》和《到闽南饮茶》。很多关于茶的网站都专门为郑先生开设了郑启五专栏。他把爱茶和爱文学相结合,茶也成为了他写出好文章的源泉,他对茶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到底精深在哪里呢?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都未真正的提及到这一点。因此也让茶文化的精深变得十分玄乎。郑启五先生表示,在了解茶、爱上茶的过程中,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茶文化的独一无二的认识。

上海茶叶审评车内放茶叶

郑启五先生认为,茶是一种非常亲近老百姓的东西,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对老百姓的生活十分重要;却也并不重要,排名在最后,它属于七件事中的最后一件,只有做好前面六件事了才会想到茶,光有茶是不行的。

他还有另一个认识,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开始大量对茶文化的演绎,美化了茶的表现形式。但只不过是现在对茶叶的一种商业包装。并不能证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中国茶文化的真意,就要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开始探究。其实在神农时期,对茶最早的认识就是一种草药。药就是去病养生的功效,所以人和茶的关系就是源于人的生命和茶的关系,茶有保护生命的功效。讲到《茶经》,它讲述了任何茶的关系面面俱到,实为一部茶典,但实际上并未突破《神农尝百草》中写到茶的对人生命的意义。这几千年来,中国对茶文化的认识并没有重大的突破。茶文化固然博大,但却没有人指出茶文化真正精深的所在。所以郑先生在思考这一点问题时觉得,茶文化并非精深,茶和人生命的关系并没有被深入的研究下去。

无需别人的认可或反对,这便是郑启五先生对茶文化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茶文化固然博大,但对茶文化精深的研究却不够深入。这一方面的研究要从茶和人的生命开始,就是茶的养生功能。茶能养生这是许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茶养生的原理的是什么呢?有什么科学研究呢?关于这方面内容,下集《茶的基因》中,郑启五先生有更多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