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华:茶人眼中的“美丽中国”梦
一家企业如何以自身经营活动回报社会,一家企业如何造福天下茶农,中国茶文化又如何助推中国经济发展?日前,中国茶产业链联盟创始人、东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天得茶业创始人蔡金华就此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专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美丽中国”、“中国梦”的宏伟愿景,在谈到自己的“中国梦”时,蔡金华说,他的个人梦想就是要成为中国茶文化的推动者和贡献者。承袭祖上茶之渊源,我要用我的实业报国和社会责任来回馈中国茶农对我的期望,要让中国七万茶企扬眉吐气。
他说:“我的梦想是要让中国茶成为中国健康饮品的引领者,让13亿国人享受我们的健康饮品,把我们的天得茶业做成全世界茶产业链第一平台,让全球70亿人可以分享到中国茶的资源。”作为天得茶业的舵手,一“本”在自心,另一“本”在员工和奉献社会。作为企业家,不仅是自己一个人发家致富,更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同时,要以人为本,让加盟商赚到钱,让员工能够看到希望,让茶农得到实惠,进而提升生活品质。
蔡金华认为,中国茶要成为世界品牌,实现茶通天下,当务之急,要系统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加大对中国茶产业标志性项目工程和中国各大茶产区基地建设的投入扶持力度;二是加大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多种措施扶持鼓励茶企在品牌创建方面加强投入,实现中国茶真正走出国门的目标;三是加大对茶产业的科技投入,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对茶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茶深加工产品的发明;四是建立产学研体系,鼓励茶科技成果的运用和推广。
(中国茶产业链联盟创始人东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天得茶业创始人蔡金华在茶叶基地)
茶人蔡金华,肩负天下茶农重托
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茶代酒敬全国人大代表,彰显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运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道出了国泰民安的“道本”之路。习总书记用老子的话说出了治理大国的方略“治大国如烹小鲜”。李克强总理亦深有感悟“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东莞市人大代表、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对记者说。
茶叶种苗茶叶漱口十多年来,蔡金华走遍了中国每一个茶叶产区,亲身感受了茶农缺乏茶叶营销渠道的困境,因此他成立了天得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茶叶生意,天得茶业系列产品在众多茶企中脱颖而出,天得茶业生意做遍世界各地,并在温哥华,纽约等地享有盛誉。他的良苦用心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传播了中国茶为国饮的文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蔡金华因社会贡献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诚信建设示范企业家”、“广东十大杰出粤商”等许多荣誉。
蔡金华当选为东莞市人大代表,他说他感到莫大的荣耀。“我虽然是东莞人民选出来的,但我所做的事业却是关系到中国茶行业和中华民族的事情,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一个茶人,我感到光荣、崇高,同时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蔡金华说:“喝酒容易喝坏身体,喝茶却能越喝越健康,越喝越和谐,还能增加中国茶农的收入,中国茶农和茶从业者超过千万人。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祖先在唐代就与茶结缘,一千多年过去,作为蔡氏后人能有机会回报天下茶农,是我的荣幸。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中国茶产业做大做强,让全世界的人受惠于茶。”这就是蔡金华,一个茶人一个民族企业家赤子的敬茶情怀。
茶行业市场空间巨大茶消费从“慢销”跑步“快消”
蔡金华不仅爱喝茶,更有经营好中国茶产业的宏图伟业,他要让“名门普洱”走入千家万户,世界上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中国茶。作为管理学博士,他选择了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茶产品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领域,众多国内知名茶企还处于“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食品领域的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尚未关注袋泡茶这类产品,国外茶叶同行巨头没有在中国得到较好发展。眼下人们的泡茶方式开始向冲泡方便、快捷、时尚的袋泡茶转变。相信蔡金华旗下的天得茶业,未来将如立顿一样成为茶领域世界级龙头大企业。
国家商务部经济研究中心学者刘年艳指出,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公斤,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3杯,那么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公斤。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茶叶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同时,由于消费人群人对茶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茶消费正逐步走向细分。
蔡金华告诉记者,袋泡茶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好产品。茶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突破品质的壁垒。他指出,速溶茶、茶粉、茶浓缩液的生产,需要应用生物科技等手段。这样能保证茶产品保留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在泡饮时既快捷,又不失原茶的色、香、味。而在袋泡茶的研发上,茶企还应着重考虑如何更耐储存、味道更好等问题。此外,以袋泡茶为主打产品进入机场、高铁、港口、高速公路服务区、商超等渠道、突破传统茶叶的“慢销模式”也很值得尝试。
中国茶走向世界,袋泡茶为领头羊
虽然中国茶产量、种植面积均占世界第一位,但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显示,中国80%的消费者不懂茶,他们需要的是简单、便捷、确保安全和口味的茶。中国茶需要创新。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指出,茶企创新的突破口在于开发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便捷茶”。让高端的普洱茶进入寻常百姓家,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袋泡茶,不仅会成为茶产业的亮点,也将为快速消费品市场开拓一片新蓝海。
其实,袋泡茶的开发亦是对茶叶资源的充分利用。细茶、茶片、茶梗被称为附脚茶,其营养价值也很高。袋泡茶的出现与消费者群体的多样性有关,中国茶产业链联盟创始人蔡金华表示,洋品牌袋泡茶的出现,曾将消费者带入了茶饮的“快时代”,而主攻中端人群的国产袋泡茶的出现,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茶理念和选择。中山大学周帆教授表示,首先,袋泡茶以方便快捷经济的特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其次,随着市场的成熟,茶企应抓住消费群体细分的时机,让袋泡茶满足茶企细分群体和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事实上,袋泡茶与传统茶业丝毫不矛盾,是对传统茶业的延伸而不是替代。知名茶叶品牌专家谢付亮告诉记者,虽然袋泡茶在上世纪初就已经诞生,但是一直没有引起业内的关注,甚至被认为是茶产品中不入流的角色。长期以来,袋泡茶的生产和消费一直处于低端的地位。实际上,处于边缘的袋泡茶正是茶产业发展的开阔地,也是未来中国茶走向世界的制高点。
人物·对话
关于中国茶产业:需要大财团大资本介入
中国广播网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怎样看待中国茶的产业前景?
蔡金华(以下简称蔡):茶产业完全具备打造成数千亿产值的潜力。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中,茶被列在第一位。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茶叶总产值达到1610亿元。一旦茶产业链延伸出来,前途更加广大,突破数千亿乃至万亿产值并非不可能。
记:您对中国茶走出国门有何见解?
蔡:国外多数是大财团在经营茶叶。中国茶国际化同样需要大财团大资本介入。国内经营茶业的企业数量多,但龙头企业少;家庭式、小农性质的企业多,现代企业少;产品品牌多,名牌少。中国茶名头在国外较弱,是低档茶的代名词,通过大财团大资本介入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改变原来小作坊的运作方式,打响品牌,提高中国茶的国际品牌竞争力。
记:在产品质量上,中国茶叶企业应做哪些努力?
蔡:尽管国外对茶叶进口的农药残留标准近乎苛刻,但随着有机茶、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有效控制茶叶农残含量,提高了茶叶质量,中国茶在全球市场正在提升竞争力。
抢占国际高端市场,茶企应突出其原产地特色,中国六大茶区当塑造精品意识,贵族化,占领高端市场后再推出低价产品。欧洲需要口味重的,而东南亚则喜欢新鲜清香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茶叶的口感要求不同,要在中国茶的深加工上应做足文章,提高中国茶产品附加值,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做出对应的茶产品迎合全球消费市场。
关于社会责任:还要继续回报社会
记:多年来,您做了许多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出于什么原因?
蔡金华:企业家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企业如鱼,人民如水,鱼离不开水;企业脱离社会脱离人民大众就难以发展。这几年我尽己所能,向社会捐献了几千万元,我将以做好企业为根本,造福天下茶农,塑造中国茶品牌,继续为社会为民族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