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开发地产茶叶,打造地方品牌
马鞍山茶叶年代悠久
据有关专家介绍,马鞍山早在唐代就有茶叶问世。据传,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曾饮过采石广济寺僧人沏的本地茶。茶圣陆羽曾在广济寺借宿,也曾饮过本地茶(见《陆羽传》)。清代美食家童岳荐编撰的食谱大观记载的茶叶中,安徽名茶“黄山毛峰”未在其列,而马鞍山当涂的“涂茶”早已进入茶业行市。据当涂大青山一带老辈们讲,当时的“涂茶”作为贡品,每年都要进贡给朝廷。由此可见,当涂所产的“涂茶”在清朝已非同一般。近年来,我市濮塘茶园所产茶叶,一直以“九龙坳雨花茶”、“龙茶”的牌子对外销售,获得一定的好评。
地产茶叶渐渐消失
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濮塘茶厂解散,茶园分茶到户后,因种种原因我市地产茶叶就渐渐在市场消失了。现今,濮塘、当涂一带的茶农每到茶叶季节,采摘下的茶叶大都作为雨花茶、碧螺春等外地品牌茶的鲜叶或毛坯茶。其好端端的茶叶资源,只能被动地去等待外地的茶贩们上门收购。有些茶农去年产的茶直到现在还没销完,还有不少茶农因茶叶难以销售,只好将茶园荒了。价高无人问津,价低又难以保本,因茶伤农的事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和挫伤了茶农种植茶叶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茶叶品种无特色,制茶工艺和方法陈旧,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政府引导,没有形成产、供、销经营链和树立品牌意识。
如何让我市茶叶早日走向市场
据了解,我市境内的丘陵和山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以上,地貌植被特征类似于龙井、碧螺春的原产地。境内有濮塘、霍里、当涂大青山、十里长山等5000余亩茶园,生产的“毛茶”芽叶厚实、肥壮,是无公害、有机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具有马鞍山地方特色的茶叶早日推向市场,不但解决了因茶伤农、茶园抛荒的问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可带动茶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再就业,更是马鞍山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开创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新亮点。因此,开发茶产品潜力巨大。
据介绍,目前我市一些茶叶生产制作企业已认识到发展地方品牌的重要性,有些茶叶龙头企业实行公司+科研+农户+基地的模式,辅以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共同开发,力争创造出马鞍山名、特、优茶叶品牌,使“茶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资源之一。
制茶在马鞍山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大多是手工炒制,从来没有制茶机械,传统的制茶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据记者了解,引进现代化制茶机械,使产品生产上“线”化(指清洁化的生产线),产品档次分“级”化(指茶叶的精制分级),生产品种多“样”化(指袋泡茶、养生茶),以高起点到高目标的发展思路生产出高品质的茶产品,这已成为制茶企业的共识。像马鞍山太白农庄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制茶龙头企业正积极同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农业大学等单位联系,开展我市的茶叶科研论证工作,以此来赢得产品的品牌可靠性、权威性,从而为茶产品上市创造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有关专家认为,将具有马鞍山特色、又具普及性和新颖性的茶产品投放市场,使马鞍山人文历史与我市的茶艺文化相结合,再加上营销机构的全力推广以及我市各旅游景点及农家乐市场的推荐,辅以地方政府的宣传和推广,推崇马鞍山人喝马鞍山自己的茶,相信我市地方品牌茶产品的市场潜力是可观的。茶叶的用法茶叶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