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茶叶产业行业调研报告2007年
云南省临沧市茶叶产业调研报告2007年
临沧市茶叶为及时掌握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状况,发现存在问题,为产业决策服务。市茶办派出由茶办、茶科所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的4个调研小组,于2007年5月下旬深入重点产茶乡(镇)、村、农户及企业、茶所,对八县(区)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春茶产销两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市现有茶园94.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70万亩,高优生态茶园29万亩,有机茶园3.7万亩。获得生产许可证(QS)茶叶加工企业80户,茶叶初制厂500余户。
2007年春茶农产量18344吨,较上年同期14652吨增加3692吨,增长25.2%;春茶精制茶产量5742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精制茶中普洱茶产量4661吨,较上年同期3062吨增加1599吨,增长52.22%。春毛茶销售平均价53.08元/千克,较上年同期15.42/千克元增加37.67元,增长244.3%;精制茶销售平均价82.8元/千克,较上年同期25.34元/千克增加57.46元,增长266.7%。春茶农业产值97375.5万元,较上年同期22589.9万元增加74785.7万元,增长331.06%;春茶工业产值47543.3万元,较上年同期17738.3万元增加29805万元,增长168%。茶农人均春茶收入597.4元,较上年同期138.6元增加458.8元,增加3.3倍。
市内获生产许可证茶叶企业加工及收购毛茶约13000吨,投放收购资金约7亿元。其中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及收购毛茶3000吨,投放收购资金2.4亿元。
在普洱茶市场热销和全国宏观经济形势看好拉动下,今年春茶市场需求旺盛,销售十分强劲,厂商收购资金充足,茶叶价格大幅上扬,茶农收入大增,茶农从发展茶叶产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涌现出许多发展茶叶致富的典型和样板。如:
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茶农,通过建设高优生态茶园,走上了致富之路。安石村有居民763户,3063人,全村共有新老茶园6181亩,户均有茶园8.1亩。2001年,安石村在茶叶产业化经营政策推动下,开始建设高优生态茶园,到2004年共建3650亩。今年安石村春茶户均鲜叶款收入达1万元。火把山小组陈权于1984年袋款1500元,一直无力偿还,今年靠茶园收入才一次性还清了本息5000元的袋款。
双江县勐库镇丙山村邦骂自然村位于勐库大雪山中下部,具有悠久的饮种茶历史。目前,共有茶园面积4800亩,其中树龄在150年以上的老茶有2000多亩,全自然村有121户,560人,户均有茶园近40亩,人均达8.57亩,是一个典型的茶叶专业村。近年来,依靠着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勐库大叶良种优势,在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指导、原料收购、资金扶持下,将4800亩茶园转换建设成为有机茶园,鲜叶质量提高,茶园效益不断增加,今年春茶产毛茶75吨,实现产值525万元,户均4.33万元,夏茶开采后,鲜叶价还比春茶增加,每千克达26元,比普通茶园每千克18元高69.23%。预计全年户均茶叶收入将达10万元以上,人均达2万多元。
圈内乡坝胡村是圈内乡的主要茶叶产区,全村有15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091户,总人口4474人,茶园总面积5400亩(其中老茶园2000多亩,高优生态茶园3400亩),占全乡茶园面积的28%。在茶叶专业大户李廷忠的带动下,今年坝胡村人均春茶收入达2000元。一农户唐发灿,带头发展种植茶叶,现有茶园20亩,今年春茶收入8000多元。
毛稗田村民小组全组共有65户农户、270人,仅今年春茶一季鲜叶收入达96万元,人均3556元。
茶叶市场看好,产业效益显著,各级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发展茶叶产业、建设高优生态茶园积极性空前高涨。年初各县区计划今年新建高优生态茶园68505亩,至5月底完成开挖面积46008亩,完成计划的67%。规划区外许多群众纷纷自发开挖茶园,自行购苗种植。预计将超额完成年初计划。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看到,茶农已成为茶业快速发展最大的受益者,茶叶企业成为成长最快、效益最好的企业,茶叶产业再次成为临沧第一大产业,是临沧最具经济文化竞争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显著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高优生态茶园建设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但种苗投入完全靠市级补助费。据初步统计,1999-2006年全市建设的29万亩高优生态茶园到目前还拖欠茶苗款4000多万元。市级扶持政策一旦取消,所欠苗款无法偿还,将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上。加之茶苗价格大幅上扬,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加大,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将受严重影响。
(二)龙头企业弱,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大部份企业规模小、装备差,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三)劳动力阶段性不足、劳动力价格大幅攀升的现象突出。全市茶区普遍存在茶叶采摘劳动力不足,在耿马、沧源茶园比较集中,户均茶园面积大的区域十分突出。一方面造成鲜叶未能及时采摘或不下树,影响茶叶质量、产量和应有效益发挥。另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价格大幅攀升,鲜叶采摘费用从上年0.60-1.20元/千克上升到今年4.00-8.00元/千克,上升了6-7倍,采摘费用占鲜叶生产成本的比重从约56%上升到86%,与毛茶价格的比例从约26%上升到45%,茶农应得纯收入相对减少,临沧茶叶成本领先优势被满削弱。
(四)普洱茶产地区域以外的原料进大量涌入临沧市场。国内贵州、广西、福建、湖南、浙江等省区和国外越南、缅甸、老挝等国非普洱茶产地的毛茶在市场上频繁出现,或兜售给加工商,或由毛茶贩运商收购拼入当地毛茶中冒充普洱茶原料。当地群众制假售假的情形时有发生。群众上山采制并在市场上出售的非茶类植物叶芽近20种,在茶叶中加盐巴、粘土增加茶叶重量的事件也多次发现。
(五)茶叶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利益趋动、技术缺乏、农资市场管理混乱、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知识缺乏等原因,在茶园滥用或者是不合理使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现象非常普遍,农药残留、重金属、稀土等安全指标超标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对茶叶质量安全和出口构成严重威胁。部份获得生产许可证的茶叶加工企业未严格按《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相关茶叶生产标准和卫生标准组织生产,生产加工条件恶劣,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是对茶叶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另一重要因素。
三、对策建议
为抓住机遇,乘势发展,在临沧建成世界一流大茶园,把临沧建成天下普洱第一仓和世界著名滇红之乡,成为君临天下的茶都。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稳定和完善高优生态茶园扶持政策。临沧茶业能够取得今天这么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力于各级党委政府多年坚持不懈很抓茶叶基地建设,特别是1999年以来在市级高优生态茶园扶持政策推动下,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快速推进,产业基础增强,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规模效益全面体现,茶产业再次成为临沧第一大产业。如果没有茶园基地的规模基础,市场再好,茶价再高,也形不成产业规模效益。扶持农民建茶叶基地,是对企业、对产业最大的扶持,是政府公共职能的体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政府应该做且必须做,事实证明是现行经济社会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投资效益最好的环节。发动、引导农民和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建设高优原料基地是茶叶基地建设的发展总方向,但目前只能作为个案和样板,抓住市场机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快速推进高优原料基地建设,各级政府应是第一责任人。
(二)强化茶叶科技发展资金征收管理。采取可行措施强化茶叶科技资金征收管理,力争应收尽收,足额征收,不得减免。所收取茶叶科技发展资金全部用于扶持高优原料基地建设。茶叶科技发展资金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征收。为体现权利、责任、义务对等原则,实行分类征收。市内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一般纳税人茶叶加工企业按1.00元/千克的标准征收,市内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小规模纳税人茶叶加工企业1.50元/千克的标准征收,其他企业和个人一律按2.00元/千克的标准征收。
(三)规范毛茶叶交易。规范毛茶叶交易的目的在于:一是确保茶叶质量,禁止掺杂、施假行为;二是防止普洱茶产地区域以外的原料进入临沧市,毁坏临沧临沧普洱声誉,损害普洱茶产地和消费者的利益;三是有便于茶叶科技资金征收管理。主要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1、实行茶叶收购登记证管理制度。企业和个人收购毛茶原料,须到收购地县区工商行政管理登记,办理茶叶收购登记证,严禁无证收购;
2、实行毛茶专业市场交易。各县区应根据实际需要,在主产茶乡镇和街道办建立毛茶交易市场,工商、质监、卫生、税务等部门进场服务和监管。取缔场外交易。
(四)加快茶园管理机械化推广步伐。在条件适宜区域广泛推广机械采摘、机械修剪、机械耕作、机械开挖,缓解劳动力不足,降低生产成本。对茶农、企业购买采茶机、修剪机财政适当给予补足。
(五)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技术、信息服务和培训体系,强化对茶农和企业的实用技术服务和培训。围绕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茶叶质量安全,为茶农和企业提供实用技术服务和培训。通过加强神农大叶茶网建设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为茶农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服务。
(六)尽快建立临沧茶业标准体系。建立涵盖临沧所有茶类,从生产加工环境、种植、加工、销售到茶事茶艺服务全过程的,立体的茶业标准体系,构成良好的种植规范(GAP)、良好的加工规范(GMP)和严格的产品和服务标准。规范茶事活动,构建临沧茶业标准竞争优势。
(七)尽早启动临沧茶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地理标志保护是临沧茶历史的和现实的优越品质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最佳证明和保护,一旦通过认证,将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认可和保护,对提升临沧茶业竞争力的意义不言而喻。
(八)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监管。
1、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打击倒力度;
2、普及茶园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技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和开展经常性培训,强化广大茶农茶叶安全生产意识,掌握茶园安全生产技术;
3、加强对已获生产许可证茶叶加工企业监管和培训,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并不断改进。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证经营;
4、建立茶园安全生产和茶叶质量安全定期监测制度,及时掌握全市茶叶量安全状况,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关于当前普洱茶市场调整的简要分析
6月初夏茶大量上市以来,全国各大茶叶市场普洱茶销售疲软,流通量锐减,大益、松鹤(宝焰)、中茶、云南印象等较长时期来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品牌出现集体跳水,如大益7542从最高时40000元/件(1333元/千克)下跌到14000元/件(467元/千克),下关沱茶(松鹤牌、宝焰牌)从400元/千克下跌到160元/千克,炒家损失惨重,普洱茶市值严重缩水。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主要普洱茶产地原料价格迅速回落,降幅达1/3-1/2。临沧目前毛茶平均价降到34.41元/千克,仅为春毛茶平均价53.08元/千克的64.8%。业内外一遍哗然,投资者、消费者的信心受到较大打击,云南普洱的竞争对手、反对者和部份主流媒体乘机恶意炒作,鼓吹云南普洱茶崩盘,普洱茶泡沫破灭,对普洱茶市场暂时下滑推波助浪,大有欲置云南普洱茶于死地之势。如不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势必影响投资者、消费者和政府的信心和决策。
首先茶业和普洱茶经过5000年历史的检验,证明具有强大而有持久的生命力。茶叶价格有波动,茶类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有变化,但世界茶业始终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稳步增长。普洱茶以其独特的生理、文化、收藏价值显著区别于其它茶类和潜在替代品,其市场前景毋庸置凝。
其次,2007年初普洱茶市场容量和市场价值突然放大数倍,是普洱茶生理功能、文化功能、投资功能被消费和投资者普遍认同,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迅速提高的结果,不是泡沫,不应该被误导,更不应为宏观经济过热承担责任。当前宏观经济是良性快速增长还是过热尚无定论,应该是兼而有之,以良性快速增长为主。普洱茶目前实际市场价值不应超过300亿,中国茶业实际市场价值不应超过1000亿,和20万亿的证券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等热门产业相比,实在太小,不足以对宏观经济走势造成决定性影响。普洱茶的库存量也被肆意夸大了,2000年以前普洱茶产量很小,所剩甚微。2000年-2004年普洱茶产量逐年增加到3万吨左右,2005年达到5-6万吨,2006年8万吨左右,2000年-2006年普洱茶累计产量应在25万吨以内,就算收藏量达到2/3,库存量也应在20万吨以下,就算一次性投向市场,和正在快速成长年消费量超过60万吨的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相比,其理论空间仍然很大。不可否认,普洱茶产业确实存一定过热和炒作的成份,平稳增长更有利于普洱茶业和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普洱茶市场调整是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当前属于茶叶销售淡季,市场流通量必然减少;大益、松鹤(宝焰)、中茶、云南印象等品牌的普洱茶在流通环节(不排出生产商参与)过分投机,被投机者和少数庄家大肆炒作,从消费品变成投机工具,价格虚高,严重偏离价值。价格大幅下滑,是价格向价值回归,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是普洱茶市场从非理性走向理发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反映。从这次市场波动和调整的结果看,价格大幅下滑的少数建立了严格的销售管理体系,投机者和庄家有机会炒作的品牌,没有受影响的品牌占多数,临沧市的茶叶企业几乎不受影响,特别是"勐库"牌普洱茶仍然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反而有所上扬。从直接经济损失看,长期从事茶叶经营的销售商受损很少,被套牢损失惨重的多是新进入普洱茶行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从短期来看,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给普洱茶产业和整个茶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从长期来看,普洱茶价格回归价值,有利于普洱茶和茶产业健康发展。
第四,普洱茶原料产地毛茶价格回落实属正常。受季节影响,4月20日以前的毛茶多在3级以上,习惯上都归入明前茶,想降低级别还低不了,且晴天多空气干燥,农户加工容易,主动权在农户手上。5-7月的毛茶多为6级以下,品质和春茶有较大差距,且阴雨天多空气湿度大,农户加工较困难,主动权多在初制厂手上。生产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尽快推出新茶占领市场,不惜竞价抢购春茶。因此夏茶价格回落是必然,不回落才是不正常。不可否认,由于对普洱茶未来市场行情吃不准或质量要求等原因,许多生产商减少或停止原料收购,对夏茶价回落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夏茶平均价在22-45元/千克之间,比春茶均价53.08元/千克低了许多,但仍此上年同期高出1倍以上,为数不多的1-3级毛茶比春茶同级别茶还要高出约10元/千克。
第五,普洱茶市场调整对临沧茶业发展影响不大,而且是临沧茶在竞争中胜出的机会。临沧茶的优势在于品质好、茶类齐全、成本领先和市场宽广,春茶期间由于生茶叶小焙笼产成本过高,临沧的优势品种滇红无法大规模生产,夏茶价格回落后,滇红集团等红茶生产企业,及时调整产品方向,开始生产工夫红茶和CTC茶,既保住了传统红茶市场,又避免了农民卖茶难的情况发生。在普洱茶市场调整中受到重创的都是热门品牌,品牌形象受损严重,特别是"中茶"牌,由于商标使用权持有人急功近利,冒险不规范操作,受损最为惨重,几乎没有翻牌的机会。相反,对以品质和成本领先见长的临沧普洱茶而言,则是在竞争中胜出的机会,"勐库"牌等临沧品牌普洱茶仍然俏销就是最好的证明,关键是企业和政府如何把握。
市茶办创新办
二ΟΟ七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