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大益茶道入门讲义宣讲”研修心得概要

2020-12-27 10:57:28热度:167°C

茶道有益 以茶度人
  一月的北京,瑞雪拂面,一月的皇茶会,茶香怡人。四十年未遇的雪,把北京洗涮的冰清玉洁,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雪,这样的北京。

  几名茶人在一位智者的聚引下,相会京华,同拜陆羽,北国悟道,益人益己。此时回想,颇多感慨萦绕心头。那是极其深刻的一段时光,智者的深邃在这里光耀激荡;那是极其欢喜得一段时光,思想的深度在这里与自然相互延展。感谢那些穿透迷雾直指人心的慧语,感谢北国圆明园那场瑞雪的天地启悟,更感谢那一杯香醇的大益茶,它不仅滋养着我们的唇喉,润畅着我们的思维,更将我们的心灵,默默牵引向正信的彼岸。

  去相信一杯茶,它是一切的一切,那天拜望陆羽,我隐约看见宗师的微笑。

  是为前言。

  对大益法理之理解

  天生一物,若需传扬之,毕先立其法理。大益的法理,我的理解是:它是大益人对于大益根本之源的探求与诠释,更是对于大益之精神的根本总结与升华。同时,大益法理更是对于大益人行为方式,思维范式的总体要求与指引,它是我们修悟大益茶道的核心法门,亦是我们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总纲。法理为领袖之精神核心,是领袖对于事物的完全把握与透彻体悟的结晶,法理一出,必不宜轻言改之,法理以小见之,是组织之根本发展战略,法理以大见之,是领袖思想之根本表达。所以,认同法理,亦可理解为认同领袖之本身。

  大益法理分为八个字,前四个字为:“洁净正雅”,后四个字为“守真益和”。通局来看,前四个字是对中国传统茶道精神的总结与提炼,强调是一种融合,重在“和”;后四个字是大益人对于中国茶道精神的理解与解读,强调一种创新,重在“不同”。八个字综合理解,正是和而不同,圆融自得,一家己成,百家并蓄的境界。

  洁净正雅

  先看第一句:“洁净正雅”。中国茶道得以称为“道”,实际上是极为稀奇的一件事。中国人对于道的理解深透,故不轻易言道。跆拳道,柔道,甚至花道,香道,在中国统统不算数,统统言不得一个“道”字。在中国饮食玩乐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道是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悟一道,即可从一颗行星观道,亦可从一片树叶观道,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反而大有关联。这是东方的智慧,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对于茶道的核心精神的理解,日本人中谷川激三、久松真一、熊仓功夫等数位茶道家都有不俗见解。佛家阿罗汉小乘所修学有四谛法门,分别是“苦、集、灭、道”四种。日本学者最终也将其对于茶道的理解归纳为四个字,称为日本茶道“四谛”,分别是“和、敬、清、寂”。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并更加深刻的包含有“涅槃”和“无”的意思。

  与日本茶道四谛相比,大益法理中“洁”字与日本四谛的“清”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清即清洁,有时也指整齐,是受到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当然,日本茶道四谛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上,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茶道四谛中的“清”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又是佛理的体现,她用独特的文化式样表现出了“物我合一”的禅境。大益法理中的“洁”字在解释意义上,可于“清”做一些类似的思考。

  大益法理中的“净”字也可以借鉴日本四谛中的“敬”字的解释。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茶室中原有为贵宾设置的“贵人入口”,后改为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的“小入口”,所有的客人都必须从小入口钻进来。如果有武士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曾说:“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妒忌能手、蔑视新手,最最违道,须清教于上者、提携下者。”这里的“自高自大”和“固执己见”,用禅的话说就是“自我主心”与“我执”,这是禅宗力主排弃的完全意识化的自我和执着的自我。禅宗认为人的一切杂念和欲望皆源自此二者,要想成佛,就必须去实现一种超越经验,即无意识的内心自悟。而这种超越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敬”,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才能“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而在“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的思想中亦能体现出,大益茶道修炼学习模式中“互为师徒,同修自悟,高阶位茶者带低阶位茶者”的学习理念。

  “正”字,在这里有两层意义可以解读,一是正为不邪不妄。佛家修行格外强调正信与正念,正信是指笃信正法之心,《维摩经·方便品》:“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这里可以借鉴的是,修悟任何一个事物,体会任何一种精神,都必需有一个正确,不邪,不妄的见解与信念作为指引,茶道亦要注意这一点。“正”字的第二层意义可以解读为不偏,不离,也就是所谓的“中”,至正为中,至中为正就是这个意思。“中”、“中庸”是中国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精神标山子竹芯茶叶准与行为规范,有一段时间,当我们一提到"中庸之道"四个字,往往把它作为所谓的"调和哲学"来批判,就会把它和不讲原则、和稀泥、缺乏斗争性等联在一起。这一问题主要是所谓的斗争哲学所造成的认识上的错位,也就是极左思潮形成的认识上的偏颇。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中庸"的解释比较明白易懂,他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又引程子(程颐)的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于一边的叫做中,永远不变的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很清楚,"正道"就是正确之道,正确就是不偏不倚,没有偏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致中和"也就是要顺应、适应天地万物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做任何事情都合乎常理,合乎常理就要坚持,不要动摇不定,这就叫做不移不易。结合茶道来说,我们在冲泡时尤其讲究火候分寸,一招一式都强调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而品茗一杯茶尤是大益茶,更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最佳的饮用点,这也正正指向“中”的精神。“正”字,是大益法理中总结前人传统精神又经自我提炼的重要一字,日本茶道,中国传统茶道精神均无此字,符合大益法理“和而不同”的精神,是我们传播大益茶道德一个可宣可扬的重要亮点。

  “雅”字是对茶道形式的充分形容与表达,茶是雅物,泡茶是雅事,茶者是雅士,饮茶是雅趣,茶道是雅修。荀子说“君子安雅”。“雅”是中国人精神境界的一种享受。、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聘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曲终奏雅成了一个成语,意思是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诸葛亮《出师表》中亦说过,“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中国人,尤其是强调修为的中国知识分子,求其一生,都在为一个“雅”字而苦苦追寻。泡茶一事,俗与雅亦可为之,至俗至雅,大俗大雅。而茶道一事,则无论是从精神与形式上都担得一个“雅”字。茶道之雅,名可符实,恰如其妙。

  守真益和

  前文说过,“守真益和”是大益人对于中国茶道精神的理解与解读,强调一种创新,重在“不同”,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体悟。

  开篇第一个字“守”即以显出充分的不同,古往今来,茶道精神中,均无提此字。“守”字应有两层意味。第一,“守”字是中国人商道中格外重视的一个要诀,守既是坚守,不轻言放弃,胡雪岩商道中亦有“守字决”。经商行事中国人能独步天下的无非一个“守”字和一个“勤”字。守字当先,充分说明我们大益人,由商入道,由企业入道,由品牌入道的历史,也宣言我们作为中国新时期行商之人坚定不移,磐石不动的传统品格。第二,“守”字是中国人对于美好事物,至真大道的不懈追求的写照,超越商道而言,中国人在任何一个事物中都强调“守”字,国家靠守,所以“守土有责”,感情靠守,所以“相守白头”,大道靠守,所以“笃守正道”。“守”字是知易行难的至真君子的完美体现,透过一个“守”字,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悠悠文明的灿烂美德,看到的是中国人在求索大道中的不离不弃。茶道亦要言“守”,守住一壶水开,守住一杯汤香,守候一份事业,守望一种精神。大益茶道言一个“守”字,正是充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在茶道文化中得以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字,用之有意,用之精妙。

  “真”字是“守真益和”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字,即明示了守的是什么,又进一步开启了诠释茶道的精神大门。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必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1.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2.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3.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益”字是大益茶道的核心,是大益茶道的根本理念。正如本次研修开篇时,智者所言:“大益是茶的名字,是茶道的全部内涵,也是茶者的毕生追求”。一个“益”引发我们的全部思考与根本追求。茶之五益在于“饮、养、品、艺、道”每之一益都可净化人心,涤洗行为。大益茶道讲求“益己益人”。这是对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进一步升华,无法“益己”谈何“益人”,然觉其“益己”之后而不能做到“益人”则因存怀私之心,无利人之行而无法证得大果,“大益”之大亦在于能益己之后广益众人,达己之后广度众生而成其为大。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晏子有言:“圣贤之君,皆有益友。”一个“益”字,圣贤齐追。“益”不仅指向一种精神,更需指向一种行为,功夫在当下,修行在人间,“益在人间”则是对广施善行,济乐众生等行为的良好体现。大益茶道之“益’字,不禁是对茶叶本身功能的朴素形容,更是对于茶道精神的提髓与延展的充分归纳,一个“益”字不仅仅带个个人修为的增长,更为世间众生的平等受益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可供实践的解决方案。身为大益人,必笃行益事,要不断在“益”字上精进,要在“益”字上多做思考,广行文章。

  “洁净正雅、守真益和”的最后一个字是“和”。这是大益茶道的最后一个终点,亦可理解为证得涅槃之状态。“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已的不二法门。??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意含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与同化;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所谓“和而不同”正是大益茶道区别于中国、日本以往茶道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追求茶人自强,茶事复兴、茶者尊严、茶道昌荣的一个根本法则。一个“和”意蕴深远,作为大益茶道结尾一字,收关一字,可谓起承转合,合和意理,有其精妙,更有其广益。

  时间仓促,尚有颇多感悟无法垒述;道行有限,还望吴总先生以大智之心不吝赐教,乐骏成此一文,些许典故无法进行一一核实,列名出处,请吴总先生阅时见谅。
顺祝茶道老师体健身安,诸事顺意。
李乐骏
己丑年冬月于昆明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01162083 20835070 50701872 18722132 21324075 40753537 35372918 29185069 50694891 48912918 29180117'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98597) and MATCH(title) AGAINST('01162083 20835070 50701872 18722132 21324075 40753537 35372918 29185069 50694891 48912918 29180117'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