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茶:湖北第一文化名茶的魅力
中国素有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武当道茶四大特色名茶著称于世,而武当道茶与寺院禅茶并称我国两大宗教名茶,禅茶中有茶机,道茶中有道理。
武当道茶,又因其武当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饮此茶,心旷神怡,清心明目,心境平和气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极,谓之太和,由此,成为名茶和贡品。道茶出自道人,道人传承茶道,道茶与道人何以相缘?这得从道茶中蕴藏着多种药用价值和道人注重养生修性谈起。
千余年来,武当道茶之所以能够盛名不衰,誉满中外,贵在其品质优质。武当茶树品种优良,土质好,气候好,雨水适宜,茶叶肥壮内质好,称之为仙山云雾。有关医学研究还表明,常饮绿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有益于抗衰老,延年益寿。有的中医药专家,则根据茶叶的药效功能,选配一些植物类中草药组成药茶,饮用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
近日,从第108届广交会上获悉,武当道茶以其“形美、香高、味醇、有机茶”的产品内质和“养身、养心、养性、长寿茶”的文化特质,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开馆第一天,欧洲采购商Mate以一年至少实现100万美元销售额的承诺,要求获得法国和德国的代理权,并全部以“武当道茶”的品牌进行销售。广交会前两天,武当道茶就成交2000万元,成为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又一新亮点。
去年以来,市农业局运用现代农业理念,破除就茶论茶的思维定式,整合全市茶叶优势资源,打造“武当道茶”品牌。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武当道茶被授予“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显现出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开发效益、提升农业知名度的综合功效,展现出扩产、引资、引项目的强劲势头。今年,全市茶叶预计产量1万吨,同比增14.9%;产值13亿元,同比增49.4%。
品牌打造促进了企业盘大做强。据初步统计,去年以来,市内茶叶生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投资3000余万元,扩大茶叶生产加工规模。其中,武当山八仙观茶场投资800万元,在丹江口市土关垭镇兴建4000多平方米的武当道茶加工基地,项目已竣工投产;竹山圣水茶场计划投资1200多万元在房县兴建茶叶加工车间,一期工程投资260万元在窑淮建设的1300m2的加工车间已正式投产;竹溪梅子垭茶场投资700万元,新建茶叶加工车间;龙王垭茶场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乌龙茶加工车间。2009年以来,我市省级茶叶龙头企业由2家增至4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实力和辐射茶叶可以倒马桶吗带动能力大幅提高。
品牌打造扩大了茶叶招商引资。武当道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吸引了境外企业和社会资本纷纷参与武当道茶开发。北京大红门集团投资3000万元,依托八仙观茶场建设武当道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日本丸达茶叶株式会社投资2800万元,与竹溪梅子垭茶场联合开发茶微粉、茶多酚,第一批30吨茶微粉已生产交货;凤缘春茶叶制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在张湾区西城开发区建厂,开发茶多酚生产项目。
品牌打造搭建了项目争取平台。去年以来,品牌打造先后共争取到国家及省市有关方面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其中,武当道茶品牌打造被省农业厅纳入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示范项目,三年共计扶持1200万元;省政府将其纳入全省乌龙茶开发重点支持的三大品牌之一,三年共支持900万元;国家发改委将“武当道茶城”纳入重点产业服务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三年扶持600万元;国家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800万元,用于支持两竹建设茶叶标准园;科技部将竹溪县列入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扶持资金130万元;市政府设立品牌打造专项资金,2010年列专项资金200万元。
品牌打造促进了农业自主创新。去年以来,全市新建高标准茶园3.2万亩,改造老茶园3.5万亩。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研发制定武当道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成为全市第一个茶叶生产技术标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武当道茶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作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被亚太环境保护协会授予的“亚太(国际)低碳农业奖”;武当道茶系列产品中有机乌龙茶、2个茶食品品种获国家发明专利。
品牌打造提升了道茶文化内涵。武当道茶品牌打造以来,多次组织农业、道教、文化等方面的专家,系统挖掘整理武当道茶文化相关资料,先后编写了《武当道茶》宣传册、《魅力十堰——武当道茶》专刊,精心制作了武当道茶电视专题片,聘请全国书法大家、道教领袖和文化名流为武当道茶题字题词,央视7频道、央视国际网、《湖北日报》、《中国贸易报》等主流媒体也开辟专栏,系统、全面、生动地对外宣传武当道茶品牌,提升品牌文化内涵。
品牌打造提高了茶农收入。茶叶是十堰山区重点特色产业,对全市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居八大特色产业前茅。茶叶主产区竹溪县,茶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竹山占45%左右,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武当道茶品牌打造以来,受惠最大的是茶农。今年,全市茶叶产值预计13亿元,促进全市35万茶农人均增收900多元。(官玉范 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