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说普洱茶 文革砖茶{二}
文/知青
老周说:1998年我在茶叶市场黄老板处买的200元买文革砖,半市斤重,内飞5×6.3公分,上面印着云南砖茶,中茶牌之字下有一行藏文,然后是八中茶图案,之后是印着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砖体硬实,外红内绿,茶色青绿,汤色浅栗。
涤生说:你可能未见过文革砖!我家中有块真正的文革砖,砖型14×8.8×2.5公分,有面料;茶底低劣,茶梗老叶丰富,砖底网纹,粗大;茶色青绿,最特别是内飞4.8×3.7公分,纸质薄白、透明,上面印着云南砖茶,下面印有藏文,之后中茶牌印在中间处,八中茶图案中红色是鲜红如珠砂;茶字之色鲜绿,下面印有云南省下关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的字样。
老刀听到涤生与知青在争论后便大声地笑起来:哈……你们在争论的东西都不是一间厂的,知青,你说的是勐海茶厂的,而涤生,你说的却是下关茶厂的;虽然两种都可称文革砖,不同茶厂是无得争的;两种都不是!两人听老刀说就再不敢说话了,因为文革期间老刀是在云南省茶叶公司质检工作的。
菊花林看见涤生与知青在争论文革砖,想说些什么,但见老刀说话一锤定了音,就随便说了句:茶都是茶,只是牌子不同,时间不同而已。听到老穆这样说,就装出一付专家的样子说:云南只有一种茶,中国内有一种茶,你下关只有一种茶。
老李说:菊花林!你此言差矣。天下只有一种茶?请问什么是茶?原植物是什么科属?
此时人们才注意到有菊花林这个人,陆园走到老穆身旁对着老穆的耳朵问到:这个是什么人?老穆听后转过身对着陆园的耳边小声地将菊花林介绍一番。菊花林就是早年买菊花到茶楼的,后来自己开了间茶叶铺;讲老实话,他是资深的茶叶从事人员,无样叻,就是把嘴叻!他属于老一派的普洱茶人仕,又在江湖上混迹多年,他就是陈茶!就是普洱茶的代表人物,他最有特色的是一轮嘴念口黄,把茶与药混为一谈,记得哪里就说到哪里,说到哪里就算哪里。
我们背后称他为收买佬!因为什么旧茶他都收,不管什么茶类、品种,不管怎样做旧,只要样子旧,就行了。
菊花林说:不论什么科属!只要是茶,无论大叶种、中叶种、中小叶种,他们也只是在茶种下的分类!什么植物学、什么科属,这只是西方学说,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饮茶是凭口感。因为饮茶是自己个人的事;甜、酸、苦、涩都有是自己感受出来的!一毫一斤的茶他自己觉得靓,一千元一斤的茶人家说不好,这又怎样?
知青说:为什么你说话连一个基本标准也没有!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去说明问题所在吧。为什么中国要推行普通话呢?就说云南省吧,一省内就有26个少数民族,就有26种语言;如果各民族只强调自己民族的语言,你说民族间怎样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信息,就没有共识;所以,凡是都要有个基本共识点,中国各民族的沟通是通过普通话的!而茶叶的沟通点就是口感,大多数人的口感。如果你没有这种常人的口感,你要学习、调节、适应,学会有这种口感的感觉。否则,你就很难与人沟通,强调自我即孤立自己。
老穆说;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社会之路将会是越走越窄,只顾自己的人,是不能做厨师的,只做自己人喜欢的菜,不管大众的口味,这是主人翁的企业特色吗?这样的企业一定关闭。
陆园说:质检部门就是强调统一性,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制定与质量标准有关的法规,执行其行政行为是对大多数人的保护。
知青说:存大同求小异是社会中的一种共性,没有共性又怎样谈个性呢?茶叶的共性就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谈什么茶底呢?沱爷为什么被人称为沱爷,就是沱爷最热衷于研究沱茶,当然什么型茶,沱爷都收集一些,只是作个比较而已。下关的型茶就是有个质量标准,在这个质量标准的大前提下,我侧重收集下关的沱茶,而且是生沱。这就是我个人的个性,至于什么年份、什么口感,这统统都是在大原则下的小原则;并不是只顾自己的口感,不管什么茶种,中国境内生产着几百种茶,每种茶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各式各样的口感。在各饮茶地区都有茶地区的共同口感、风格、风味;就是这样形成流行时尚,又是一个共识;没有一个共识,怎样会有人接受?多人接受了就变成了流行了,有了共识才会产生时尚。
华医生说:普洱茶为什么会再次流行?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我认为,就是价钱低!大多数人都接受得起;商家看中了这种商机,故将其炒作起来;第二是较原始的茶叶,多少带些药性,有些保健作用;第三是好奇,普洱茶树生长在落后的地区,有许多离奇古怪的传说,这能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第四是耐放,新茶饮不完可以存放,不象有些茶叶,新鲜时好饮,时间长则走味或变质;耐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小农经济,勤俭为持家之道;第五是有实物,普洱茶不管过去了多少年,实物都还有,这给研究带来资料。为什么我们会知道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曾有过恐龙时代?就是有恐龙的化石,这类实物,我们才知道出现过恐龙宿松的茶叶统治地球的时代;第六玩收藏,和平时兴收藏,请你们回忆一下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上兴过几多种收藏热?我认为普洱茶也可收藏,在经历多种收藏热之后,人们手头上的资金流入普洱茶收藏中,使普洱茶的销量猛增,使更多的人把目光转移到藏茶、玩茶、炒茶的行列中。人多玩了,自然就热起来了,这就是共性被转化为共识。
老古董说:我记得所谓的文革砖是半斤不足,只有二百二十克,规格是14×9×2.5公分,内飞是3.9×4.7公分的;近四十年时间但十分干仓,还带有些青草味的!茶叶青绿但茶汤红栗,无茶气、不生津、喉韵淡、水性薄、茶味涩略微甜,茶韵新。
老李耐不住心中的不满地说:你们都在评论文革砖!你们知道文革砖的情况?有几多个人了解文革砖,有几多个人透彻什么是文革砖,文革砖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老刀说:由于磨菇紧茶劳动强度大、工序繁琐,很不符合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故于1967年期间将磨菇沱改成简单的砖型模具,所以说文革砖是砖茶的鼻祖!我们在谈论型茶的变迁时,是很有必要评论文革砖的。文革砖为什么看起来是青绿色的茶底,但开汤却是红栗色?原因就是在老叶嫩茎中拼配了红茶末。
涤生说:下关的文革砖是没有掺红茶碎的!而是熟茶碎!具有灌林茶之苦涩的特有味道。文革给中国人也都是苦涩的!所以,这个时期茶砖具有特殊意义:一是首创砖型;二是茶和人都是苦涩。所以说,每个集茶人都应有文革砖!每个上了年纪的玩茶者,都应有文革砖!但由于文革砖有这种特殊性,故茶叶市场中诞生了许多版别的新造文革砖。我认为知青的文革砖是流野!重量不符、陈化度不符、内飞不符,我可能未见过多种文革砖,也许很多茶厂都造过文革砖,也许文革砖有很多版别。但有一点是我们要有共识的,就是说:自1967年到1976年生产的砖茶,才可能特称为文革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