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武生产工艺之传统和现代化之思考之晒青下——易武行后感(19)
讲了半天的故事,还是得论述一二,否则被冠以“光练不说”的噱头岂不就成了“江湖人士”了。其实在易武一般茶农家中,晒青多还是用“簸箕”,直径多在一米以上,有的在门口搭个架子,复杂的就像个小露台,简单的如同两个双杠,揉捻后的茶摊开后放在簸箕里,就上架开晒,有的直接就在院子里的地板上,有的放到房顶上,也有的人家弄个竹篾编的大席子,所有茶都摊开在上面晒,还有直接在水泥地板上晒的,总之,一切能见到太阳的地方,都能晒青。
由于透气程度和茶青摊放厚度的关系,各种情况下晒出来的茶也会有所差异,从颜色上说,在同等阳光条件下,摊层越薄,簸箕垫得越空的,色泽越绿白,反之就越黑,在水泥地上晒出来的就更黑了。
不同时段的太阳和不同强度的阳光晒出来的茶也会有所差异,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晒得越快茶的品质就越好,有一次我曾经在正午的时候将某茶农家的大簸箕里的茶弄了点出来,用一个小簸箕极薄的摊开,大约两个小时候,该茶就干了,色泽比较大簸箕的来说要明显绿一些,冲泡开后发现,竟然有点类似苞谷杆味的“高温香”,待过了三个小时后,大簸箕里的也晒干了,抓了一把泡之,高温香轻了很多,几乎很少了,但是依稀仿豆浆茶叶蛋打包带走佛还是有那么一点,
这个情况引发了我的兴趣,于是,第二天我又弄来十斤鲜叶,在早晨十一点左右开始杀青,一半杀得比较透,一半杀得稍微不是太怎么很透,然后分别将其摊成厚中薄共六份,开始晒青,。。。。说到这里,才发现我上三醉这么多年,勤奋灌水,还是个穷鬼,迄今才一万多块钱,俗话说,人逢喜事智商高,遇上烦恼记心差。越想越伤心,不小心将结果忘了,誒,实在对不起各位斋友啊,不过,我想若是我的账上不小心多出五千块钱,我一定会想起答案来的。
惭愧,惭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