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影响的多方面因素——茶山四人帮(26)
文/wkrcn
王学普停了一下,看了看窗外,接着说:“k兄,这些年易武都有些什么大侠来过?”
“首先是台湾人,然后是广东人,接着是云南本地人,再然后是全国各地的人,当然也有你们北京人。”
“也就是说,现代易武茶还是由台湾人拉开的序幕?”
“可以这样说”
“这些年的易武茶你喝过多少?”
“很多,但是我没有喝过的更多。”
“那你喝过的易武茶当中,是不是台湾人的最好”
“呵呵,目前为止我喝过的最好的是广东人的”
“既然台湾人来得最早,又是普洱热浪的领潮者,再说台湾茶也有较高的工艺水平,而普洱茶又是越陈越香,从这些因素来分析,台湾人做的易武茶放到现在应当是最好的啊。”
“我喝过的据介绍为最早的易武茶确实是跟台湾人有关,但并不令我满意。”
“喔,说来听听”
“那个茶有明显的前发酵现象,高冲起来有蜜香,混有一些梅子味,但若吊水浸泡出来,其滋味和香气就不能很好的融合到茶汤里,汤感和喉韵都很不好。”老k思索了一下“开始我是这样认为的,也许正是台湾人比较追求理想化的工艺,反而适得其反,由于台湾茶多为小叶种,所以他们到了云南后,发现云南大叶种叶片很大,杆很粗,而大树茶鲜叶的水份含量又比较低,他们担心杀青杀不透就失水过度,于是就将鲜叶萎凋后再杀青,从而导致了前发酵”
“后来呢?”
“后来我发现几个不对的地方,其一,若是萎凋过程中产生了香气,那么此类香气应当在当年就很浓郁,于是我对比了那些萎凋产生前发酵香气的放了几年的茶饼,发现一个问题,他们走的是两条路,于是我又再次喝了那个茶,最后我发现,那根本就是杀青不透然后在揉捻和晒青过程中产生的发酵。再后来,我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了一些到易武来做茶的台湾人,我更加确定了我的观点,这些台湾茶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研究工艺的茶界专家,而是一些从事茶叶销售或者茶文化推广类的人士,不过我还是挺佩服他们的,虽然这些同胞做茶并不是很严谨,但的确为易武茶的兴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你是如何做出的这个判断?”
“很简单,其一,一个在制茶领域内有着良好从业经验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茶叶杀青的意义以及杀青透不透的标准是什么?其二,能在那个年代到易武来访茶的业者,必定是被普洱茶所吸引,不可能不知道普洱新茶和陈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应当知道晒青毛茶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样的茶大概会转化成他们需要的品质,再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叶中因为发酵而产生的高香会劣变,对于业界人士来说应当是一个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