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访谈云南知木贸易老总杨旭
认识杨旭不到三个月。说来很有意思,我们是在云茶报价网主办的创新营销模式拓展会上认识的,当时我正跟一个朋友小声吹着散牛,不料前边一位先生正在竖起耳朵听我们的谈话,突然间其扭过头来唐突地问,你会写文章,能不能帮我写点宣传文章。一向坚持独立写作的我,于是正告他说,我一是写不来文章,二是不写商业文章,想以此吓退他。谁知其马上接过话头说,我也反感商业化,我们是做文化方面的宣传。遇到如此一位具有粘性的主儿,没有办法只好留下联系方式,一切随缘吧。
不想茶界的圈子很小,搞来搞去还是朋友的朋友,托朋友的福,在一起吃过几次饭,也就混成脸熟了。慢慢也熟稔了茶人杨旭的其人其事,越发觉得其有个性,不是一般的茶人,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挖掘,于是我决定即便有为人做托的嫌疑,也要帮他好好宣传一下。一位茶界前辈曾经对我说,所谓商人,就是经常受伤的人。我以为,草根茶商因先天不足,后天吃力,又是商人群体中最容易受伤的人。其经受的苦难,受的歧视非常人所能理解。举个简单例子,在茶界,如果是品牌商做宣传,大家会说那是茶界新闻,而草根茶商做宣传,大家以为是广告。很多草根茶商怀有做大做强的梦想,这就是飞翔梦。而杨旭呢又比一般茶商更多了一份做事的疯劲,所以给这篇文章起了个“先疯茶人”的飞翔梦之标题。如同“先疯诗人”张广天说的,火焰熄灭了,你就在苦难中飞翔。杨旭就是在苦难中飞翔数年,终于能看到曙光的茶人或茶商。以下是跟杨旭的对话。
笔者:怎么给公司起个云南知木贸易有限公司的名称?
杨旭:既然是做茶为主,就要对茶树的种植、茶叶的生产、加工等环节很了解,才谈得上能做出好茶叶,所以我才给公司取名知木。在茶界有很多爱茶之人,后来都做了茶,这样的茶商跟一般茶商不同,其是抱着爱茶之心来做茶的,产品就如同其十月怀胎的作品,一点也马虎不得。我是2002年开了一个茶庄卖茶,其间就接触了普洱茶,对其一见钟情,从此踏上了普洱茶的不归路。通过数年的学习与钻研,觉得自己对普洱茶有一定了解,决定按照自己的理念来做普洱茶,做到知行合一,于是在2006年我正式投资做起了普洱茶。
笔者:06年是做普洱茶的黄金时代,那你应该狠赚了一笔吧?
杨旭:那时是尝试着做,虽然市场很疯狂,但我做的量很小,赚了一些钱,但不多。后来想想这也是我的福分,因为做得小,在2007年普洱茶崩盘之年我才没有套牢,才有余钱在2008年的市场底部进入。做茶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我大规模做茶是从08年开始,那年我收了很多超值古树茶,以后每年我都注意留足库存。在普洱茶上好原料快速上涨的今天,历年积攒下来的数十吨中高档原料就是我的最大财富。
笔者:意思是08年你抄了普洱茶的底,当时你做出这样的投资举动,是基于赌博心理,还是有对商机的洞见在里面?
杨旭:我是搞金融分析出身的。当时我分析,茶价已经跌破成本价了,价格被严重扭曲,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强劲反弹,这就是我大胆收茶的原因。
笔者:08年虽然是一个绝佳的投资之年,但当年毕竟是茶商最难熬的一年,很多优秀的茶商都没有挺过来,最终黯然退场。说句实话,你那年过得容易吗?如不容易,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杨旭:08年我做茶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一是做的茶太高端,一片茶零售价要卖数百元,二是在茶叶的包装上留有公司的联系方式。这样一来我们虽然大面积在市场上铺货,但茶叶很难销动,经销商也不愿意帮我们推,怕推了以后,消费者看到联系方式直接跟我们联系。那是我人生的最低谷,生意最黯淡的时候,半年没有销售记录。那时我虽然坚信自己的做法没错,会有很好的前景,但毕竟残酷的现实摆在那里,为此我经常睡不好觉,在最困难的时候,得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经常打电话安慰我,问我差不差钱,需不需要帮助。但困境不长,针对自己做的茶太曲高和寡,在坚持高端价值的同时我加大了中低端茶叶的投入,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以增加企业的赢利点以及抗风险的能力。通过产品线的调整,慢慢就有了市场。同时,进入了2009年,普洱茶市场处于复苏之中,茶价在上涨,我08年积压的货迅速盘活,手中有了余钱就可以从容布局,慢慢做大做强。
笔者:作为中小茶商你是怎样布局未来的?
杨旭:我坚持两条腿走路,第一条就是前面谈的重视上好原料库存,在好的原料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谁掌控了好的原料谁就具有话语权,谁就占据了市场的先机和主动。知木公司的长项在于上好原料收购与产品生产,销售是我的短板,我不懂销售,公司的员工也不太懂销售,但我的茶不愁卖,因为有好原料优势。第二条就是我坚持自己独特的做茶理念。我们虽然是一家小公司,但近年来发展很迅速,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没有跟风做茶,坚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知木公司做茶的价值观是,坚持以科技为核心,走天然饮品保健的道路。现代消费的核心是注重天然环保,因为太多的工业化不安全食品已经严重威胁到国人的健康。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扎实的科研成果做支撑。我们从06年就开始进行环保产品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出了三项专利,分别是环保布袋、天然竹片标志、天然茶树叶内飞。这三项专利主要是解决普洱茶包装物与内飞都是纸质印刷品,容易残留油墨污染的问题。我们的思路是换成不会污染的天然材料,用没有印刷的白棉纸包裹后套上布袋装茶,就避免了有油墨的绵纸污染茶饼;用竹片、茶树叶做标志、内飞,并用无污染的激光雕刻技术雕内飞信息,就能避免纸张与油墨的污染。
<天津武夷星茶叶专卖店p> 笔者:你的这些专利都很小,属于技术改良型,消费者认同你的改进吗?杨旭:我们做的是精细化文化,日本、德国的产品为什么那么过硬,并不是说其的技术比其他国家领先多少,而是在精细化上下功夫,众多的小改良汇集在一起就是大改进,这是别人很难超越的硬实力。知木不追求浮夸式的跃进,知木追求对细节问题长年累月的不懈改进,打造精细化的产品文化,用过硬的产品质量,能合乎时代要求的消费文化来引导消费者。说句实话,在08年我们的环保研发技术正式进入量产阶段,上市开始,经销商与消费者并不买账,他们以为这纯粹是多此一举,传统的纸张包装与油墨印刷内飞是一种传统,没必要抛弃,虽然有一点污染但关系不大。好的理念需要引导和逐渐渗透,通过我们的持续坚持和宣传,越来越多人接受了环保包装。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改进的不止于环保包装,我们做的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环保、健康理念为旨归,只要种植、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都是我们致力研发的方向。举个例子,普洱茶的检测经常灰分和农残不达标,这就是我们研发的重点。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灰分超标和农残的问题,还有新的天然环保型茶厂都是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只是需要时间来投入而已。
笔者:得品牌得天下,能谈谈你们的品牌文化吗?
杨旭:我对员工强调,你的产品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去忽悠消费者,一定要讲诚信,我们的品牌是建立在诚信文化基础上的。另外,我们还坚持科技文化与传统茶文化的结合。科技文化就是我前边讲的那些环保、健康做茶理念。而传统文化呢,抛弃一些不合时宜的传统,如油墨印刷内飞等,发扬优良传统,比如我们的产品大都是精选无污染高山古树茶全手工制作以传统全手工工艺制作而成。我对品牌的理解是,品牌首先是要对消费者负责,增进客户互动体验,这是做品牌的基础,其次是要坚持,有了好东西坚持认真细致的做下去,长期推广,自然就会形成品牌。
笔者: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一个茶企的掌舵人的性格往往会决定一个茶企的走向。请谈谈你是有着怎样性格的人,其对企业的影响如何?
杨旭:首先我是一个快人。我决策快,做事采取逼迫式的策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决策,别人还在犹豫思考的时候我早已去做了,很多人受不了我的这种做事风格,以为我有点“疯”,又因为特爱茶,有个别朋友甚至当着我的面叫我“茶疯子”(笑)。但我做事还算快慢有序,决策前先权衡,但很快,我不习惯处理一个事拖很长时间。在做事的时候我要求慢,事情确定后我会舍得花时间进行打磨,主要进行细节的打磨,力争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完美。我的慢还表现在我布局的周期长,都是针对5到10年做一个中长期的战略布局。比如我的原料战略、环保与健康战略都是中长期战略,通过提前布局、不断改良、长期坚守来赢得发展。其次,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对产品,对手下,要求极严,以为不这样就不能出精品,出人才。最后,我主张包容与分享。就拿环保理念来说,我不想吃独食,希望拿出来跟茶界的大企业一起分享。一枝独放不是春,云南普洱茶环保的春天是要靠大家一起来打造,我一个小企业是很难做大做强这项事业的,如果能有大企业参与进来,我输出技术,其负责量产和推广,这是双方共赢的事,也是对茶界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对内部员工来讲,我也愿意给优秀员工配股,分享企业发展的红利,大家一起利用知木这个创业平台做点事情。
笔者:通过对你的采访,我终于明白了,你不仅是一个伤人,受伤的伤,在苦难中飞翔。而且你还是一位潮人,潮流的潮,能紧跟时代潮流,在创造中飞翔。祝你的环保、健康创新事业越做越好,飞得越来越高!
杨旭:过奖了,但我要借你吉言,鞭策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把天然健康的普洱美茶带给全世界!
云茶报价网报道 文/白马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