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故事:我的习茶之路
今天下午去喝茶,一下车我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刚到门前,有人出来相迎,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笑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到露雨茗苑,第一印象始终如一。
落座入席,正赶上第一款茶F7(第一次喝,印象不错)开始出第一泡汤,之后依次喝了F5(好茶,也比我泡的好)、03年青云砖(涩味有点重,个人不太喜欢)、03年绿昌泰(我喜欢,个人认为前途无量,在我的记忆中相对地位堪比第一次喝到的七级砖,喝这款茶可以享受整个过程,再喝几次,后面我会专门记下自己的心得)、92年临沧健身沱(一款南方仓茶,个人不喜欢,且一年茶史中始终没能喜欢上这股味道)。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分愉悦的下午,因为这些茶,也因为这些因茶而聚的朋友。这些朋友工作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对普洱的喜欢是相同,这也就足够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猛的想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来这里喝茶,在对茶的追求中我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这个想法在脑子里一出现不打紧,立马占据了我的整个大脑,并持续到回家,走到五环的肖家河桥时,雨过天晴,能见度甚高,不经意间回头竟然看见了几十里外的盘古大厦,心情高度愉悦!也就在这个时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几句词从脑子里涌现了,这与我喝茶有关吗?这是我习茶的一个过程吗?我开始问自己?回到家里我开始想这个问题。
在众多喝茶的朋友中,我喝茶的历史是短暂的,第一杯普洱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喝的,但是第一杯让记住的普洱茶就在一年前,也就是第一次喝博友七级砖的时候,那种勐海系最经典的焦糖香在我的记忆中长久挥之不去,甚至有些刻骨铭心。回首喝普洱这一年的历史,感觉在一年中快速成长有三个值得总结的阶段,现在敲出来,与友分享。
第一阶段:2008年年底——2009年中。2008年年底因公去了趟云南,在与煎茶叶水的功效朋友会面时,朋友赠了我一份云南招商银行建行5周年的普洱纪念茶(稳隆茶厂出品),回来后,由于没有喝过普洱,就束之高阁了。09年年初拿出来喝时,感觉不错。喝完后,认为普洱喝着也挺舒服,就想再买一些。之后跑过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和马连道的多个茶店,选回多个普洱熟茶。但却始终喝着不是当初那个味儿,让家人与身边的朋友喝,喝过茶的老说有股子木头味儿,没喝过茶的干脆说有股子臭鸡粪味儿,但我始终不死心,想找点第一次喝普洱的那种味道,却始终不能如愿。这一阶段马连道的许多普洱茶商认识了我,但我却始终不能认知马连道。套用一句词,犹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踏上马连道的高楼,渴望寻找记忆中的普洱风景,古树山头,纯料拼配,我是一头雾水,越想了解是越不明白。真有些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的那种窘境?这阵儿是我对普洱茶的情感堆积、蕴酿期。
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底:在寻找记忆中的普洱时,我开始借用网络查找这方面的知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见了黄刚的博客。说实话,有点一见如故,刚好那个周未值班,无事在办公室几乎是从第一页一口气看到最后一页。立马打电话咨询黄普茶校之事,之后去上课。第一次课,喝到了七级砖,七级砖改变了我对普洱茶的看法,这第一节课使我了解了普洱茶的概貌,明确了应当追求的目标与方向。之后,每天至少一泡七级砖,开始享受普洱茶。套用一句词,有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种劲头儿。这阵儿马连道的茶商可能还在等我,而我已经不想再去马连道。这阵儿是我对普洱茶的真情生成期与热恋期。
第三阶段:2010年年初至今:进入2010年,我三十有二了,第一次有了一种不再小孩儿的潜意识,做什么事都会想我还是那个曾经英俊才华的小伙子吗?这一年工作上的事开始多了,茶不再是每天喝,主观上有心情想喝茶时自己会洗手出茶,客观上吃完大鱼大肉时也会上手一泡。这阵儿虽然不再天天喝,但喝茶时却有种怡然自得的愉悦心情。这阵儿喝茶有时是为了解渴,有时是为了闻香,有时甚至只为养养那把自己喜欢的小茶壶儿,但不管为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愉悦感。套用一句词,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经过不算太多的周折和磨练后,我对普洱的感觉,逐渐成熟起来。这阵儿我不管马连道驴连道,只要有我认可的好茶,这个地方儿就是一条好道儿。
文/乔木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