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故事】我也说说普洱茶
写在前面的话:如题,就是随意说说,想说就说,定的格调是神散而形不散。
(一)
因为普洱茶,也认识了不少新茶友,对于他们之前得到的资讯,在我看来实在离谱,比如上面直接印上“文革砖”的文革砖,八十年代老班章、老班章古树熟茶......
这还不算,前段有个云南来当地开店的茶商跑来我这儿,指若《求败》说昌泰陈世怀是她叔,这款茶要多少有多少,当时我不在,否则我就想讲个网上看到的笑话给她听:
这个茶商的茶店我是去过了一回,看到她把茶摆在柜台上,就问摆在柜台上的茶还能卖吗,她说没事,我在店里转一圈借故溜了,那是2007年的事,此后再没有交集。(这里讲一个常识,摆在柜台上的茶受通风光照等影响会快速氧化导致茶质流失,买的人不懂是一回事,卖的人不懂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后来还听到一些很搞笑的说法,说斗记的陈海标是石昆牧的前辈,说社老太太你知道么那可真是神一般的人物呀,你没喝过她的茶?好吧,厉害,I服了you。
我因此更加认同“普洱茶生于云南,存于香港,发扬送礼茶叶费列支光大于台湾”这个说法,甚至认同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说法:普洱茶就没有云南人什么事!(有感于某些专家乱编历史想要回话语权)
(二)
普洱茶出生在云南,这当然不可否认。
但是:
最早研究普洱茶对人体功效的是法国、日本和台湾的学者,时间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对于普洱茶的推广,普洱茶制程、仓储的研究,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的前世今生的考究,主要是台湾、香港的茶人。(邓时海的《普洱茶》、耿建兴的《普洱茶》(续)、曾志贤的《方圆之缘》、石昆牧的《经典普洱》,以及台湾茶人有感于国营茶厂七、八十年代的茶不如之前的号级印级茶而于九十年代中期克服交通困难重走易武之路探寻古法......等等,都是有力的佐证)
至少2003年之前,云南人没有存茶习惯,也没有越陈越香的概念。他们甚至认为会过期,更没有考究它能够陈化的原因。(那些“我爷爷做的茶留存至今”的故事,听听就好;我朋友是云南人,家里是做茶的,并不能代表什么,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并不意味做出的茶就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