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的茶马贸易
每到采茶季节,“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 砚”。同时北宋王朝继唐朝开发江南广袤土地之后,继续向岭南开发。在广东、广西开辟了很多新茶园。
茶是商品,但在某个历史时期,它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 性,在我国宋代,由于国家加强战备,渴求战马,而强化茶的禁榷,积极开展茶马贸易,成为边陲要政。
宋代沿袭唐制,对茶实行禁榷,引起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激烈争 论。改革派如李靓、王安石认为,国家对经济生活不能放任自流,但也不能干预过多,主张茶宜通商,货畅其流,而包括皇帝在内的保守 派则坚决主张禁榷,目的是有利于茶马互市贸易的开展,确保与辽和 西夏战争所急需的军贸和战马来源,解决北宋王朝面临的政治、经济两个头等重大的难题,以维护其统治的长治久安。因而两派斗争激烈 ,茶法频频变更。宋代始终把茶叶和战争捆在一起,茶马贸易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
茶马贸易形成的原因
(一)宋代茶叶生产的大发展,为朝廷开拓茶马互市贸易提供了丰宫的物质基础。宋代东南地区的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诸 路植茶在唐代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东南9路产茶遍及60个州242个县 。福建的建州,不但产区集中,产量较多,而且品质优异,引起朝廷的关注.因而设置规格宏大,管理严密,专造贡茶的“北苑龙焙”, 以代替顾渚贡茶院。每到采茶季节,“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 砚”。同时北宋王朝继唐朝开发江南广袤土地之后,继续向岭南开发。在广东、广西开辟了很多新茶园。如广东的南雄、循州,广西的静 江府及融、浔、宾、昭等州。东南地区的茶叶产量,在北未嘉祐四年(1059),已达到两干多万斤,成为全国茶业经济中心,因此北宋政 府规定专榷东南茶。大祖乾德三年(965),茶利“岁人百余万绪” 。景德元年(1004),茶岁课“五百六十九万贯”,茶利直线上升,成为国家财茶叶会抑制骨骼生长吗政重要支柱,对筹措军响起了关键性作用。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四川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 一,也是我国最早出现茶叶市场的省。入宋,虽然茶业重心南移,但四川产茶历史悠久,群众富有种茶造茶经验,茶农进一步开发山区, 广种茶树。加上北宋中期以前,专榷东南茶,川茶听民自卖。刺激了 生产的发展。熙宁七年(1074)川茶禁榷之后,开展茶马贸易,拓宽 了市场,也刺激了川茶的发展,所以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 州路都产茶,成都府路有九个产茶州(军),是川茶的中心。
四川西北与西藏为邻,茶是藏族同胞“不可一日或无”的生活必 需品。历史上川茶被称为“边茶”,其采制不及东南茶的精良。由于采摘粗老,故产量多,元祐元年(1086)达到三千多万斤。加上东南 诸路的产量,宋代茶叶总产量高达五千多万斤,较唐代增长二、三倍 ,为茶马贸易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二)“蜀茶总人诸番市,胡马常从刀里来”,汉族居住在中原 地区,以农业为主。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在高寒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 主。自古以来就进行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到唐代,朝廷采取团结宽抚政策,更加强了这种交流,促进了团结和友善。安禄山反唐, 回纥曾两次出兵助唐平乱,且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为茶马互市贸易 之始。
边疆少数民族以畜牧为业,以肉,乳为上,而茶“攻肉食之膻腻,涤通宵之昏寐”。到宋代牧民饮茶已很普遍,已是“夷人不可一日 无茶以生”,上至贵族,下至庶民,无不饮者。
古代,“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北宋与辽、西夏战火 连年,军费开支浩大,战马来源贫乏。熙宁七年(1074),王韶收复河州后,给神宗上奏曰:“西人多以善马至边,其所市唯茶。”神宗 则派人入四川筹措此事,以内地过剩之茶,换取蕃人之良马,调剂余缺,两厢情愿,互惠互利。茶马互市贸易顺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而蓬勃 开展起来,成为汉族人民同游牧民族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形式。而这 种形式的形成,对北宋来说,完全是由于政治与军事的需要。
(三)以茶易马是诸物资中最佳选择。宋初以铜钱、绢、茶等易 马。以铜钱买马,存在三个问题,据史载,综合平衡计算马价,平均每匹约30贯钱,以每年买马二万五千匹计算,耗资七十五万贯,非国 家财力所能负担,此其一。北宋初年。铜饯大量流往宋朝统治以外地区。导致钱荒,影响货币流通与市场繁荣。此其二。更为重要的是是 ,“戌人得钱,悉销铸为(兵)器”,这就等于为对方输送武器,增 强了他门进攻的能力。从而削弱了本身的抵御能力,在军事上造成极 大的危害,此其三。所以不能以铜钱买马。
再看以绢买马。太宗、真宗时,宋中央政府二税收入的绸绢每年 不足二百万匹。一匹绢值一贯,一匹马值三十贯,则需三十匹绢买一匹马,绢贱马贵。平均每年买马二万五千匹,则中央财政绢的支出几 乎占全年二税收入的三分之一多,也是宋政府财力无法承受的。只有 茶货源充足,牧民又喜爱,故以茶易马是中央财政最佳方案,从而推动了茶马互市贸易的发展。
榷茶销番,保证军费和战马来源
从历史的真实意义来说,宋大祖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但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在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此外还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 蕃以及西北的高昌、龟兹等政权,尔后又有东北的金政权。北宋统治 者片面总结了中晚唐时期宦官擅权,藩滇割据导致唐代灭亡的经验教训,而忽视了北宋的国情。在军事部署上错误她采取“守内虚外”的 政策。禁军有一半是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余分戌全国各要冲地区,主要是防止人民起来造反。边境上只屯驻少量的禁军。对辽、西夏 势力采取被动的守势。这种策略被他们所识破,就诱发了她们频倾向 北宋发动进攻。同时宋军队由于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战斗力削弱等弊端,所以虽然养了百余万大军,却阻挡 不住辽、西夏的侵忧。每次战争的结果,宋方只是求和,并奉献大量 的银、绢、茶。如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攻宋,订立屈辱的“ 渣渊之盟”,宋每年给契丹银十五万两、绢二十万匹。康定元年到庆 历二年(1010-1012),西夏发动多次人规模进攻,结果在公元1004 年订立和约,北宋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 三万斤。但到英宗治平三年(1066)西夏又发动进攻,烽人不息,长期战乱。辽和西夏按连挑战,使北宋成了历史上名符其实的“积贫积 弱”王朝。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和军事上的夫利,所以宋朝特别重视对茶的垄断和茶马贸易的实施。
宋代榷茶,始于未大祖乾德二年(964)。榷法极为严酷,以维护专利政策的推行。后调整在茶叶集散地,又是交通便捷的“要会之 地”设荆南府、汉阳军、等六个榷货场。其次又在准南盛产茶叶的靳 、黄、庐、舒、光、寿六州设立十三场。凡六州园户种的茶,一律隶 属于所在山场,把茶叶生产者控制起来。从而造成东南诸路茶皆榷, 唯川、广茶听民自卖的局面。
神宗即位,力图富国强兵,欲彻底改变对辽、西夏的屈辱地位。 他采纳了王韶招抚居住在今甘肃洮河流域一带的吐蕃部族,目的是把矛头对准西夏,制服辽国。过去在河北、陕西一带打战,故榷东南茶 以助军响,现在要在与四川接近的地区打仗,不能舍近而求远,故决 定禁榷川茶。这说明川茶之榷,主要是为了保证熙州、河州地区军事需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