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茶德
苏轼赞美的是茶、墨共通的“香”,也就是超越物质的“形而上”;联系到社会生活,他崇尚的就是超越性别、肤色、民族、党派的道德节操,这才是人类共通的“香”。
苏轼在文学上盛名赫赫,但是,在政治上,他的态度颇有点不合时宜,因而一辈子不得志。王安石新党执政时,他跟着司马光反对新法,屡屡被贬,甚至莫名其妙卷入“乌台诗案”,打进天牢,差点遭杀身之祸。司马光执政后,苏轼连升三级,提任礼部侍郎,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职。可是,当司马光将王安石新法全部废除时,苏轼却跳了出来,与司马光争执,认为新法不可尽废,应该参酌新旧,因时制宜,择善而从,结果被旧党贬出汴京。哲宗亲政,恢复新党的执政地位,新党并不记“恩”,苏东坡的处境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被一贬再贬,贬到海南,远至天涯海角。
这样一来,他和司马光也就有了恩恩怨怨,于是,流传出他和司马光的一番对话,自然,这番话与茶有关。
据说,因为苏轼既喜好饮茶,又擅长书法,一天,司马光突然发难,问他说:“茶越白越好,墨越黑越好;茶越重越好,墨却越轻越好;茶越新越好,墨则越陈越好。人们对这两者的追求恰恰相反,你为什么偏偏同时喜欢这两样东西呢?”
这类话题,宋朝人叫“机锋”,出个难题,看看你能否随机应变,机智、准确、幽默地回答问题。当然,这个小小的难题问不倒苏大学士,苏东坡含笑答道:“奇茶妙墨俱香”,司马光听了,不得不服帖,苏东坡答得太妙了。
苏东坡的意思是,茶和墨虽然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但是茶叶的功能性,只要各自达到顶尖的程度,奇特的茶和绝妙的墨,都会有一种令人陶醉的魅力。推而广之,武夫和文人,相去甚远,但只要是顶尖极的,两者自有相通之处;再推而广之,新党和旧党,积怨甚深,但只要是顶尖人物,如王安石与司马光,其人品、见识都有过人之处。
苏轼赞美的是茶、墨共通的“香”,也就是超越物质的“形而上”;联系到社会生活,他崇尚的就是超越性别、肤色、民族、党派的道德节操,这才是人类共通的“香”。
苏东坡借茶喻德,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政治上失意了,道德上却成功了,这其中的成败得失,读者自可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