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茶马古道普洱八景

2020-12-25 16:48:30热度:223°C

  「茶庵塘驿道」是普洱至磨黑以北到省城昆明,内地南下到思普区的一条古茶马驿道,在普洱县城东北12.6公里的茶庵塘坡头,海拔1960.7公尺,是古代重要关哨讯塘之一。清光绪年间,曾在此茶庵塘设五名住守。明末清初,为了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一条「官道」,陆陆续续铺砌了一些不甚规则的方形、长形石头。这条道也就成了商旅行人骡马运输采茶叶的遮阳工具茶盐来往的交通要道。

  驿道在蜿蜓的群山峻岭之中,过去有一小寨人住在这茶庵塘道旁,除从事一点农业外,多数是设店卖茶卖饭,接待过往茶马道的行人马帮的,因称茶庵寨子。茶庵塘因山高路险,故有「茶庵马道」之称,故亦成了清代「普洱郡八景」之一。现今还可看到宽约2公尺,断续长约6公里的茶马古道,石上已踏出2公分深的马蹄印,历史之久,由此可知。

  关於清代进贡普洱茶的情况,从「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於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两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乾茶。每斤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当时,地方官员要备办「贡茶」,普洱六大茶山和其他一些产茶区的少数民族,均以茶作主要经济来源和物物相换的对象,所以几乎处处种茶,户户卖茶,马帮塞途,商旅充斥。

  据考,「这一时期每年约有马帮五万匹於春秋二季来回於滇西、滇南及缅、越、老等地运输茶叶,随著茶叶运输的繁忙,客栈、食馆、商店也应运而起,生意兴旺,第三产业在交通沿线发展起来。」来往於思普区的马帮运输有几条干线。其一,「由下关经凤庆(顺宁)、云县、临沧、景东、景谷、双江运输猛库茶、凤庆茶至下关加工为沱茶,每年约有驮马4000~6000匹驮运。」其二,「由蒙自向西至临安(建水)、石屏,往南至江城抵西双版纳。」其三,「以玉溪为起点,经石屏、元江、磨黑至普洱思茅。」

  海关纷纷设立剌激普洱出口

  海关的设立也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运销。清光绪21年闰5月28日(1895年6月21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商务专条」,其中第三条规定「议定云南之思茅开为法越通商处所。」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三日(1897年2月4日),英国又强迫清廷在北京订立「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将在思茅设立英国领事官驻扎」,根据上述条款,1897年1月2日,法国在思茅建立了海关。

  1902年5月8日,英国在思茅建立海关。据海关统计,自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一年(1912—1923)经由思茅海关出口的红茶,价值白银110210两。十八、十九世纪在思普区进行茶叶贸易的茶商有两大部分,「石屏茶商主要垄断易武茶区的茶叶运销;腾越、思茅茶商主要垄断勐海、勐遮茶叶的运销。

  此外,中甸、德钦(当时称为阿墩子)的藏族商队,每年有驮马三百至五百匹来到西双版纳驮运茶叶,销往西康、西藏,每年约三千担。」在茶叶加工制作上,本世纪三○年代,思茅曾建立过「思普企业局」,并在勐海南糯山建立思普茶厂。解放前,黑江县有私营景星茶厂,为加工生产好茶作了努力。

  普洱量大增苛税跟著来

  普洱茶发展了,产量增多了,利润增多了,而封建官府对茶商茶农的课税和勒索也增加了。「光绪年间,云贵总督还在普洱增设盐茶道,下设官茶局及盐提举司,加重了茶商、茶农的苛派。由於茶捐过重,茶农受损,茶商亦无利可图,以至造成「普洱产茶,颇为民害」(见吴应枚《滇南杂记》)。

  「到光绪末年,普洱茶已由过去年产八万担的高峰跌落到五万担,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得另走他途。过去马帮络绎,商旅塞途的景象一蹶不振。」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全区茶叶产量降到15000担。到1949年时,全区茶园残存面积仅31400亩,产量仅6992担,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普洱茶马道亦从兴盛逐渐走向了衰落。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3477 34772537 25372132 21323853 38532293 22931643 1643301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95471)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3477 34772537 25372132 21323853 38532293 22931643 1643301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