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汤感描述错误词——厚实
文/wkrcn
譬如感官上的厚和实,就是矛盾的。但因为长期以来茶客们惯用这个词,所以非常容易对别人造成误导。这类词会误人视听,让人们更加不能够清晰的体验到茶的汤感。
近来每有茶局,都会和各位高人交流一个词,厚实,越交流越发现,厚实这个词,用来作为对普洱茶汤感的描述,相当不科学。。。
相同的原料做茶,茶汤喝起来厚的,一定更加不结实,茶汤喝起来结实的,一定更加不厚。
厚和实其实是不能并存的,就如同样重的棉花制成两床被子,薄的那床一定密度更大,盖在身上就一定比厚的那床结实,所以,在内在物质量相等的前提下,感官上的厚和实其实是相反的。他们不是一对同心同德的夫妻,而是一对背道而驰的冤家。
有高人要问了“为什么有的茶,喝起来就是淡而薄”而有的茶喝起来明明就是“饱满而厚重”?
菏泽能种茶叶树吗两点:其一,原料的区别,有如美女的身材,有的美女,就是既丰满又苗条的,而有的美女,既不够丰满,又不够苗条。
其二,清冽,是制法返璞归真后的必然结果,而清冽的茶一定不可能有厚的感觉,但在一泡顶级的茶汤中,会有其它三大美女并存,一个叫油润,另一个叫沉实,还一个叫柔软。
而常常与“厚”为伍的两位,则分别是“粘稠”和“泡肿”。
以上所言皆指纯汤感范畴,不涉及滋味及香气。各位高人请了。。。
站在制茶者的角度,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取舍”,取什么,舍什么,左边是原料,右边是茶客的嘴,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得必有失,然而,工艺一旦上了时间轨道后,就会成为塞翁失马。一切现在的所得都只能是不确定的将来。
幸好我们及时的悟出一个道理,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字字珠玑,读完后,我们坚定了,最好的工艺,就是做一个最彻底的减法。
开始做减法后,就发现了很多被加上的东西其实是可以分开的,就如同用观察一个整幢的房子来学盖房子是很难的,但若是拆过几幢房子,就很容易明白房子是怎么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