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景迈、芒景等布朗山寨:行走“八百媳妇国”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澜沧县,是历史上令元朝大军铩羽而归的“八百媳妇国”故地。这里的景迈、芒景等布朗山寨,有越长越矮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有一言九鼎的“布朗王子”,有用竹子做的“出生证”;还有把茶叶的功用发挥到极致的“腌茶”——茶叶不仅是饮料,还是蔬菜……
一直以来,我只喜欢喝西双版纳州澜沧县惠民乡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山上的古树茶,而且只喝生茶。我那充满厌倦的舌头和味蕾,对那里的古树茶有着天然的癖好,所谓“闻香识普洱”,我就只闻这一种香,只喜欢这一种普洱。
因为茶的缘故,此次到景迈,我真的有点近乎“烧香还愿”的感觉。
我们假道澜沧,一不小心就踏上了一条“扬灰路”。土路上不时有载满甘蔗的汽车呼啸而过,卷起的黄尘像一面大旗,眼前什么都看不见,路面上的粉尘有尺把厚,三三两两的是车上掉落的甘蔗。
这样的灰尘几乎让人窒息。细细的粉末钻进驾驶室,呛人眼目,我却有些兴奋,这样的路况是如此熟悉——事实上已经够幸运了,和雨季汽车经常深陷泥淖相比,一身灰尘并无大碍,最多洗个澡了事。
满目青山绵绵亘亘,像无数条苍龙矫娆。汽车带起一路黄尘,奔驰在弯曲的山路上。
1忽必烈南征时,一个头人和他的800个“女秘书”令元朝大军铩羽而归;上世纪日本鬼子闯入时,山民们设陷阱、射毒箭、埋竹签,令其闻风丧胆。
在思茅港附近的整控,有一处元代摩崖石刻,记载了一段历史夹缝中的悠悠往事。石刻记载的是元朝大军南征“八百媳妇国”的兵事。
《明史》记载:“八百媳妇,元初征之,道路不通而还。”清《道光云南志钞》载:“八百媳妇,元初,征之不下。”据《新元书》记载:“八百媳妇者,夷名景迈,世传其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故名。”也有学者考证,“八百媳妇国”就是“兰那国”,意思是“百万稻田之国”,是13世纪到18世纪存在过的一个王国,我国史书称其为“八百媳妇”。
尽管历史总是充满了缺憾,但景迈的山高林密却是真实的:浩浩荡荡的元朝大军席裹挟着猎猎旌旗、滚滚狼烟,几乎无坚不摧、攻无不克。但在这里,令元世祖忽必烈望而兴叹的,除了难以逾越的古道绝险,瘴疠横行的密林幽径,还有头人和他800个“女秘书”精心设计的弩箭和陷阱。据我个人理解,“800”也许是号称,因为不论古人今人,都喜欢夸大其词。
但历史有时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据传日本鬼子在上世纪也曾试图闯入澜沧的竹塘,但最后夹着尾巴狼狈撤出。武器精良的日本兵面对的,是一群手无寸铁、衣不蔽体的山民。他们躲在大树后,藏在草丛里,设陷阱、射毒箭、埋竹签,令鬼子们闻风丧胆——毒箭上涂抹的,是那种叫做“见血封喉”的箭毒木的汁液。村民们用对付山禽、野兽的办法,来对付这群穿了衣服不长毛的畜生。
汽车终于拐上了柏油路。我们为这段走错的路而付出了小小的代价——大家的头发和睫毛上像裹上了一层面粉。车到惠民乡,拉祜族女副乡长吕玉梅早已迎候在街边的大青树下。
2古茶树长到一定的岁数后,就会越长越矮,与高大常绿阔叶林交错生长。古茶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且多数茶树上生长着“螃蟹脚”等多种寄生植物。
一段不长的柏油路后面,就是新铺的弹石路。高山顶上一个小小的寨子,早已名扬海内外,吸引着纷至沓来的朝圣者、参观者。
景迈和芒景是山水相连的两个寨子。浓密的原始森林里,能看到一棵棵错落有致的碗口粗的古茶树。斜阳的光斑透过浓密的树荫洒下来,落在地面厚厚的枯枝败叶和长满苔藓、地衣的树干上。在一棵苍劲的大树脚下,有傣族人插下的经幡。吕副乡长告诉我们,这是傣族的神树,神灵通过大树虬壮的枝干,连接着天空和大地,祈福着这一方水土风调雨顺。
我仔细地观察着古茶树。说真的,有一点点失望。我的目光越过山林,寻找着更大的一棵正山小种茶叶介绍。吕副乡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便告诉我,古茶树长到一定的岁数后,就会越长越矮。据《布朗族志》和景迈佛寺木塔石碑上的傣文记载,这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茶园,可以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33年的历史。古茶园由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组成,占地2.8万亩,实有茶树面积1万余亩。古茶树为单株乔木型,与高大常绿阔叶林交错生长。不用农药,不施化肥,而且多数茶树上生长着“螃蟹脚”(一种具有降压功能的药用植物)和多种寄生植物。
景迈、芒景古茶园,是目前全世界发现古茶树数量最集中、面积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明代以来,这里的茶叶已经是孟连土司进贡朝廷的贡品,并远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