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近勐库茶区(西半山下篇)
豆腐寨
豆腐寨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公弄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勐库镇北边,距离公弄村委会2.00公里,距离勐库镇14.00公里。海拔1,580.00米,年平均气温20.00℃。
豆腐寨和小户赛中间隔着一条河,两寨呈现对望之势,以前小户赛的人称豆腐寨为中户赛,根据地形蜿蜒向上,依次是小户赛、中户赛、大户赛,后中户赛改名豆腐寨,并沿用至今。
豆腐寨也是产茶大寨,现有七十多户人家,位于邦马大雪山上,虽然海拔不低,但地势较低,沿着大雪山往上,在豆腐寨上面还有两个寨子——五家村和三家村,三个寨子中间是连绵成片的古茶园。
豆腐寨普洱茶特点:外形上来说,豆腐寨的茶条索黑亮肥壮,白毫尽显。香气非常高亢,洗茶时就能闻到很馥郁的花香,茶汤入口,苦味和甜味几乎同时显现,苦味化的非常快,一闪即逝,回甘生津明快鲜爽,两泡之后整个口腔都是甜润的,有舌底鸣泉之感。腐寨的茶,新茶时期展现出清新的花香,经过几年存储转化逐渐趋于果蜜香。
三家村
三家村隶属于临沧双江县勐库镇公弄村委会,属于山区。海拔2000米,算得上勐库西半山产茶寨子里海拔数一数二的,有古茶园面积100多亩,新老茶园面200-300亩。
从五家村到三家村的路大约有一公里,此间古道两旁密密麻麻的栽种着古茶树,相传都是民国时期留下来的,其中茶王树的主干树维已经超过一米,高约6-8米,三家村背后就是邦马大雪山。
三家村的古茶树生长在村子周围的山坡地带,这里自然环境优良,又背靠勐库邦马大雪山,非常适合古茶树生长,茶树盘根错节,长势良好。
三家村普洱茶特点:干茶条索紧结,色泽墨绿,显毫;汤质醇鲜,苦涩极低,甜度非常好,有一股与寻常生茶不同的清鲜花香,山野韵足,汤色绿黄透亮,仿佛进入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迫不及待的喝上一口,上颚、两颊感觉微苦,但苦化得很快,紧接着两颊生津,若潺潺溪水,舌底鸣泉,喉韵凉感明显,持久不易消散。
丙山
丙山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1960年前叫邦丙,是邦骂和丙山的合称。地处勐库镇西边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870米,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20度。
以布朗族、佤族为主。丙山村委会下辖邦骂大寨、丙山上寨、下寨、滚上山等自然村,各个寨子的茶园连在一起,难以区分,有上千亩的新茶园,修批发或零售茶叶税率剪的很是规整,是勐库高产新式茶园的代表,但老茶园还是有不少的。
丙山土层深厚、肥沃,有着丰富的原生自然植被,古茶树自然散落在山间田野,村村寨寨都种茶,茶园面积有4000多亩,有近千亩是1949年以前的古老茶园。海拔1500米以上,古树群落大,大约在2000亩左右。但有部分被矮化,非常可惜,古树茶茶龄在200年以上。
丙山普洱茶特点: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使得生长在这里的勐库大叶茶叶片特大,一般呈长椭圆或椭圆型,叶色深绿,叶质厚软,芽叶肥壮,呈黄绿色,绒毛特多,内含物质十分丰富。
汤色黄亮,果蜜香浓郁,茶气强劲,苦涩均衡,入口香气足,苦涩味稍重,但入口能很快化掉,苦化甘快,生津明显,茶汤香柔,耐冲泡,叶底肥嫩。
邦改
邦改属双江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西南边,距勐库镇政府所在地22.00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气温26.00℃,年降水量1,800.00毫米。邦改不仅有古茶园还有古水渠、古梯田,都是拉祜族人所开所修。据考证邦改民国初期曾大面积地种过茶,现在还能看到四五百亩民国时期的老茶园,都是满天星的种法。
邦改普洱茶特点:叶片厚实,芽头肥大,素有正宗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美誉,茶汤明黄透亮,入口微甜,茶气足,经久耐泡,回甘生津不仅好而且非常持久。
护东
护东属勐库镇护东村委会,属于坝区。国土面积15.96平方公里,海拔1150.00米,年平均气温25.00℃,年降水量1600.00毫米。
护东普洱茶特点:茶清香,条索清晰,芽尖肥厚多毫,叶片壮实完整,滋味柔顺,醇厚浓郁,回甘生津迅速,喉部非常舒服,尾韵足,耐泡,二十泡后,仍留有香甜滑柔感,水浸出物丰富。
忙波
忙波傣语读宛波,位于南勐河西岸勐库坝子的边缘,现属护东村委会管辖,勐库有两个傣族村寨有古茶园,一个是冰岛、一个是忙波,忙波寨海拔在1200米左右,比起勐库东半山和西半山其他村寨海拔要低好几百米。
忙波的茶地坡度不大,不旱也不涝。忙波的傣族人种茶与东半山西半山汉族寨的汉人不同,忙波的傣族人过去在茶地里留有不少大树,太阳光照到茶地里就漫射成散光。
傣族人说茶园里要有盾买(大树)茶叶才长得好,盾买(大树)留得住水,盾买给茶园遮着阴,茶树热不得也冷不得,有盾买在地里,人采茶时也不会被太阳烤。
不知是不是茶地里有盾买(大树)的原因,忙波茶在口感和汤色上与山上寨子的茶不一样,云县人才特别喜欢忙波茶。
忙波普洱茶特点:细腻顺滑的汤感在口中没有新茶的单一。
或许没有出众的优点,均衡,不偏不倚的口感,就是忙波茶最大的优点,茶香不仅仅是在茶汤表面,整个茶汤中,包含的都是满满的甜香,回甘的甜韵,使整个舌面和喉间都有甜味。终于明白,“腊丽宛波”如何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