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饮——点茶
宋代茶饮—点茶 中国茶饮至宋代更为盛行。中国茶史上历来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制茶、饮茶又有了新的突破,与宫廷饮茶相适应的是饮茶之风已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盛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并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 宋代饮茶方法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发展成为高雅的点茶法。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包括炙茶、碾罗、候汤、焰盏、点茶等一套程序。 宋代点茶用饼茶。饼茶也需炙烤加工后使用,炙茶的过程与煎茶相同,也是用炭火烤干水气。然后将茶饼碾碎成粉末,筛得越细越好。候汤则是要掌握点茶用水的沸滚程度,这是点茶成败的关键。掌握水沸的程度,冲点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汤.只能凭点茶人个人的经验来完成。置茶尤为不易。先要将适最的茶粉放入茶盏中点泡一些沸水,将茶粉调和成清状。然后 再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匙击拂。点泡后,如果茶汤的颜色呈乳白色,茶汤表面泛起的"汤花"能较长时间凝住杯盏内壁不动,这样才算点泡出一杯好茶。点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掺任何杂质,并且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点茶以茶粉作为原料,再用沸水点冲,所以人们饮用时要连茶 粉带水一喝下。比,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从城市到乡村,皇帝贵族、文人、僧侣、百姓无不点茶。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又经日本僧人南浦昭明传至日本,后经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改造而成日本茶道。 宋代饮茶斗茶之风炽盛,即评比调茶技 术和茶质的优劣,也称茗战。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一些地方新茶制成后,茶农们为了评五百一斤的茶叶什么档次比新茶品还进行比赛活动。同时评比斗茶者点汤、击拂技艺的高低。斗茶决定胜负的因素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最后综合评定味、香、色。汤色指茶汤的颜色,当时的标准是以纯自如乳为上,其他色泽则等而下之。汤色是制茶技艺的反映,如果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制作精良;如果色偏青,则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则蒸时过了火候;色泛黄则茶叶采制不及时;色泛红则烘焙时火候太过。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和汤色的要求是一 致的。汤花泛起后,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搅动都恰到好处,汤花匀细,就可紧咬盏沿而且久聚不散,这种效果叫作咬盏,即为好茶。茶汤要做到味、香、色三者俱佳,才能算是最后获胜。 宋代斗茶之风普及民间,不仅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骚人墨客,连市井平民、浮浪哥儿也 喜斗茶。宋徽宗赵估经常在宫中召集群臣斗茶,直至将他们全部斗倒为止。 与斗茶同时,宋代还流行一种泡茶游戏― 分茶。分茶又称茶百戏。玩法是将茶末放入茶盏,注入沸水,用茶宪击沸茶汤,使茶乳变幻成图形或字迹。茶汤在泛出汤花时,汤花在转瞬间就消失殆尽,要使汤花在这极短的时间内显现出奇幻莫测的物象,需要高超的技艺、,还有一种方法更是技高一筹:此法只需单手提壶,将沸水由上而下注入放好茶末的茶盏之中,茶面立即显现出奇丽的图形或文字。不过分茶法今已失传,人们只能从古代文献记载当中去感受这种高超的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