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也在路上(1):各地茶人的饮茶观点
那天收到了从深圳发来的两筒96紫大益,这是我一年前去香港时从新星茶庄选购并存放在深圳朋友那里的。茶没有醒过,打开后直接按照GB冲泡,也没有做任何的水烘或者水炖处理。因为从边缘出茶比较松碎,我就当散茶来泡,润茶一遍十秒,第一泡刚喝一口,我就对先到的茶友小道说先喝三泡歇茶等云鹤来了再继续喝。为什么?因为这款茶堪称经典,要与云鹤分享一下。经典在什么地方?从茶的香气来说正好处于樟香向药香的转变之间,从茶性来说处于活泼与沉稳之间,茶气还蛮猛的。我自己平时习惯喝些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茶如88青、薄纸8582、83铁饼等,经营与试茶则以2000年以后干仓存放下的茶为主。对90年代茶我总有一种看法,那就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感觉。这款96紫大益就是个典型例子。也难怪某香港大茶商存了大量这个时期的茶前两年就是不愿意卖一点出来,每次跟他提起总说还没放好。
一款好茶,除了原料、工艺外,我体会还应该有五个“到位”,即:放仓到位、退仓到位、醒茶到位、预处理到位、冲泡到位。其中:冲泡到位的基础是预处理到位,预处理到位要以醒茶到位为条件,而醒茶以及退仓到位都分别要以退仓和放仓到位为前提。每一个环节都以前一个环节为基础和前提。这中间有一个不到位,就不好喝,就会让经验并不丰富的喝茶人产生不好的印象。即便手上全是好茶(受港粤喝茶人追捧喜爱的好茶),退仓时间不够或者处理不好,照样难喝。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作为身处北京宜昌萃茗源茶叶店的茶客,我了解港粤茶友的饮茶习惯,也知道云南茶商茶友的观点,对其他地区茶友的看法也略知一二。应该说,我自己的看法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我认为:
一、普洱茶作为后发酵茶还是要发酵以后再喝更好些;
二、普洱茶良好的后发酵是有环境要求的,也是要依赖时间的;
三、香港传统仓储对普洱茶来说是绕不过去的历史,鉴赏老茶必须了解传统仓储;
四、港粤茶友喜欢顺滑绵厚、发酵程度深一些的茶,北方茶友可能更喜欢清爽生猛、发酵程度浅一些的茶,这是由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性不同造成的,都应该得到尊重;
五、对于仓储的认识程度是反映一个普洱茶爱好者识茶辨茶能力的重要标志。
那么,到目前为止什么茶可以算是基本上放仓退仓到位、可以试喝了呢?我个人的看法:作为一款传统香港仓储的茶,基本上放仓退仓到位可以试茶的,离我们最近而我们也比较熟悉的大概要算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厚纸8582了。这款茶经过充分的醒茶及巧妙的预处理以后已经有红印在五六水时的感觉了,而且长期仓储产生的异味有希望降到最低。比厚纸8582早些时候或者时间相当的七子黄印、小绿印、雪印等如果醒茶、处理和冲泡得好是当然的好茶,而中茶简体与繁体铁饼如果也是传统仓储的话,就可能失去铁饼的生猛特性,我更喜欢存放较干的铁饼。88青饼与同期自然存放出来的薄纸8582走的是另一路数,现在喝多少有点可惜,再放个两三年、三五年可能会更好。作为差了十年的茶,96紫大益显然还欠火候。
人在路上,茶也在路上,等着吧。 文/黄刚 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