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疆说普洱:老茶的诡秘营销术
有茶友在网络问茶,当今时代网络兴盛,手机终端普及,这样的方式很常见。其茶如下:
按照文中提示,该茶为1980年代云南普洱茶厂生产。我看了茶图茶汤后,随口说了一句:“世人喜广场舞,有张狂者,人谓之老流氓。非也,实为流氓变老。”
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该茶也有点年头了,但是如果说是1980年代则不可能。
所谓的1980年代指的是1980-1989年,这个时代是典型的云南茶叶计划经济时期。
我们国家1984年放开茶叶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然而云南茶叶特殊,直到1990年代初期云南毛茶出省,还需云南省茶司批条子。这件事原省茶司老总邹家驹写过,云南茶叶志上也提过。
之所以该茶主刻意强调1980年代,自然是因为如今老茶已为稀罕物,价格高昂,比如同时代的末期青饼88青卖到数万,南天公司的8592熟饼也卖到天价。
该茶注明是1980年代,又写明为中茶商标,那就应该是属于云南茶叶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云南茶叶计划经济时期的有关普洱茶的产品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
普洱茶分为两大类,散茶和蒸压。
散茶类我们在此略过。
蒸压茶分为云南沱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云南紧茶、普洱方茶、竹筒香茶。其中紧茶类又分为心脏型和砖型两种。
关于普洱方茶的记录如下:
普洱方茶,系昆明茶厂生产,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一、二级为原料,选料严格,嫩度较高,精工筛制,然后蒸压成正方形块状,长宽各10.1厘米,每片净重250克,(其后改为100克,笔者注)是压制茶中的高档产品。在清代,民间称为普洱贡茶,系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后为体现人间吉庆之意,改为成“福禄寿喜”四个字,也叫四喜方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用中茶牌商标,砖片正面压印“中茶”二字(中国茶业公司之意),背面压印“普洱方茶”四个字,即现在的普洱方茶的形状。外形紧结端正,模文清晰,厚薄均匀,色泽墨绿,银毫特显,汤色黄明,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叶底嫩匀。此茶有携带方便,耐久储藏的特点,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1950-1993年普洱方茶的生产茶厂,原料等级,形状,压制特点,审评特点,历史故事等等描述。
而网络描述该茶写明是方茶,却实际又是砖茶,本正反面应该是压印“中茶”和“普洱方茶”,却又在实物压印了一个开天辟地的“茶”字。
为慎重起见,我特意用微信咨询了一下原云南省茶叶公司办公室主任,正高级级茶叶工程师苏方华先生,苏老师说也认为写方茶而又实为砖茶存疑。
经济时期,云南茶叶属于严控物资,普洱茶更是高盈利产品,谁生产哪个产品,不生产哪个品种有严格规定,压制形状等级重量也有严格之规,并非能随意生产。
计划经济时期云南普洱茶分外销和边销两大块业务,这是力保的任务,甚至也是政治任务,内销的供应量则很小,微不足道,甚至只是供应内地一些药店作为药引之用。
如若外销,那么要有省茶司下达生产计划,如若边销,那也需要批准取得相关资质。
这些信息可以说明,当时的云南普洱茶厂没有必要生产普洱茶,自己茶厂生产了,也没有销路。只不过是当时的地名是云南省思茅地区普洱县而已。
砖茶主要供应丽江、迪庆比一壶茶叶买卖、西藏,然而砖茶的茶体上又从来没有出现过“茶”字。况且,砖茶的包装也不可能出现“方茶”字样。
行文至此,其实我们大概清楚1980年的云南方茶是什么茶了。
我在昨晚写了一句评论后,就埋头于看自己的古书《十六国春秋》去了,今日打开微博一看,一个自封的“台湾普洱茶大师”评论说:“這茶我沒見過,不表示不存在或假貨。如我PO照片中大益小圓餅沒幾人見過,卻是真實存在的真品。且這箱,值得探討!”
这句貌似客观的话,其实给该茶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国内市场庞大,消费者基数众多,普洱茶玩法多,概念多,每年新入门的茶友众多。我今年去广州开一个茶会,发现不但是茶友,连很多专门报道茶叶类的媒体记者也是新人。
新人多,老人,老茶人,所谓的专家大师指鹿为马的机会就众多。
其实看到大师回复,我就明白了。
前一段老茶鬼还在南方都市报撰文批驳这种现象,有人在茶圈里丢出一组茶图,有人批,有人问,争论激烈,所谓的专家大师再来指点迷津。
而该茶无非是这种销售套路的升级版,以前是大家一个圈子的人一起推,现在放到外面圈子,不相关的圈子来推。而这种模棱两可的鉴别标准,其实给予造假者,消费者以无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