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柑普茶的真正由来
关于茶,很多人也许了解不少,但对柑橘则可能知之甚少。其实,柑橘的历史并不比茶叶历史短,这种芸香科植物是中国本土品种,已经有近四千年历史,被誉为“东方的苹果”。而关于柑橘的掌故也有不少。
《晏子春秋》记载: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侍卫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侍卫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意思是齐国人在齐国好好的,到了楚国就偷窃,是楚国环境不好。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而那时人们已经比较熟知柑橘的习性。所以柑橘肯定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才会这么了解。那么晏子的日常生活还有什么呢?也有茶。《晏子春秋》中有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只不过那时晏子只是把茶当菜而已。
从上面来看至少在春秋时期,柑橘与茶已经同时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他们会一直相安无事,还是会机缘巧合碰撞出火花呢?
答案是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最终走到了一起。而让他们走到一起的正是中国的茶圣陆羽。
在陆羽的《茶经》中,是这样写的:“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赫赫然橘皮会加到茶里。也就是说,在晏子和陆羽的这漫长岁月之间,人们吃了橘子后,开始是把皮扔掉,后来觉得扔了可惜,就把皮留下,晒干,开始可能是像晏子一样,茶,橘皮一起当菜。而随着喝茶方式的改变,橘皮又与茶一起放着来喝了。
而同样是在唐代的《蛮书》是这样说的:“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云南那时喝茶同陆羽说的差不多,也是在茶里加上其它东西,只是没有提到橘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