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生茶还是熟茶?国标为什么要这么制定?
这个维度上,普洱茶这不是简单地翻开国家标准找定义。从我们所处的点往更早的历史往回看——普洱茶并不是一个工艺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文化概念会随着历史演进而发生流变和漂移。
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施展对“中国”这个概念的讲解。
有一种说法是“崖山之后无中国”,那么元朝、清朝这样的非汉人政权就不是中国么?事实上,古代历史上,能够稳定可持续地同时统治长城南北的朝代,都不是纯汉族。那么,是不是认同汉文化的就是中国人,还是只要在这个复合文化经济体中的人就是中国人?
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答案。概念是演化的,漂移的。普洱茶在不同阶段,也会以不同的面目示人。用这样的方法去思考,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文章比较长,这里先给出一个简单框和标题答案。依据时间和发展大概可分为五个时期:
1、原生期
普洱茶尚未进入汉文化体系,作为云南南方民族的特有物产而存在。这个阶段里,普洱茶并不是生茶也不是熟茶。我们今天从竹筒茶和罐罐烤茶上可以窥见一些端倪。
2、初始期
1729年改土归流,汉文化与云南地方文化的交融结合,使得“普洱茶”这个词汇进入汉语。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普洱茶形态也渐渐开始呈现。
3、繁荣期
从康干盛世到民国末期,因为茶马古道的繁荣,普洱茶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巨大产业。这一时期,普洱茶不但有生茶(绿汤茶),也有发酵茶(红汤茶)。
4、断代期
从二战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普洱茶被封闭。相关文化萎缩。但在这一时期,现代普洱茶熟茶发明。
5、复兴期
9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的稳定和开放,普洱茶又迎来了再次发展。很多有效概念被重新激活。
正文:
原生期
细细梳理一遍历史,普洱茶最早诞生于何处呢?
要知道“puer”这个词汇开始不是汉语,用汉语作为工具去寻找源头是无效的。1729年的改土归流作为普洱茶诞生点的这一类结论,汉文化中心主义的痕迹太重。
<茶叶研究所原书记陈叙达p>
“puer”这个发音,最早出现在云南南方民族的言说中。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语言学工具才能较为精确地了解。杨海潮老师的《“普洱”音义考》以及北京大学教授汪峰、魏久乔的《语义演变、语言接触与词汇传播——*la“茶”的起源于传播》就是相关内容较为深刻的语言学解读。
这些论文阅读难度很大,有兴趣可以学习了解。只需要记住,“puer”这个发音来自于傣族或者是彝族,这一点尚不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普洱茶”最初不是汉文化的产物。
初始期
之后到了1729年,故事就不再赘述了。总之,改土归流事件使得汉文化灌注到了西双版纳澜沧江北岸的区域。这一片区域现在叫古六大茶山,历史上属于普洱府。到了这里,汉族的制茶工艺和审美习惯与当地资源结合,我们今天看到的普洱茶的形态也就渐渐开始呈现出来。
繁荣期
需要注意的是,有需求才有产品。普洱茶在此之后同时满足西藏、南洋、中原三个方向的需求。三个方向其实是三种不同的文化,而同一种产品形态是无法同时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