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普洱茶行业的价格或走势如何?
关于普洱茶的年份,我们曾经谈过一篇文章。这个年份,不是指存了多少年,而是指采摘加工的年份。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采制的茶有所差异,这个很简单,因为每年的气候不同,但是具体如何影响,品质如何,这就值得深入探讨了。对于每年随便喝喝,也不品茶也不存茶的朋友来说,可能不太关注,最多就是产量影响到价格。但对于真正品茶,乃至存茶的朋友来说,这个问题就非常重要,决定了何时出手,怎样出手的问题。
先说一点,不同年份不一样,这是农作物的基本规律,不光是茶,我们看水果,看葡萄酒行业,都是这样。一方面,产量会影响价格,另一方面,不同年份的品质也不一样。后者对于我们真正喝茶藏茶的人来说,更为重要。下面还是开门见山,说一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个:要看前一年的气候
这个很多人会说有啥关系?关系太大了。举个例子,2017年春季为什么茶发芽那么晚,产量直接下降,有的地区甚至降了近一半。这个如果我们看2017年的气候数据,完全不明所以。很多人说易武降冰雹之类的,那都是胡扯,一个是极小范围,一个是对茶基本没有影响。实际上2017年春天的气温不算低,降水丰沛。之所以发芽不给力,是因为在2016年冬天,因为气候阶段性转暖,冬茶发的过多,到了17春季发芽就会乏力。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该藏的时候你发了,该发的时候你就没力气了。从这一点来说,2018年还算靠谱,2017年冬茶并没有大规模爆发,气温不高不低,是一个正常年份。话说回来,现在气候不断变化,正常就不易了。
第二个:要看积温
茶树不是一天长成的,你光看采茶时的温度也不行,还要看采茶前一段时间积累的温度,这个就是积温。积温要是偏高,芽发的就多,长得也好。产量和积温一般是正相关,但品质不一定,因为影响品质的因素太多了。如果积温过高或者过低,那很简单,茶叶的品质就会受影响了。2018年春季以来的积温还算正常,中间有点小寒流,整体上还是偏暖的,对茶叶萌发还是有利的。
第三个:要看降水
降水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生长过程中的降水,一个是采摘加工过程中的降水。生长过程中我们也是希望降水适量。降水过多,茶生长过快,内涵物质较单薄,影响品质。降水过少,会影响茶叶发芽,影响产量。今年发芽虽然不像17年那样反常的晚,但是也偏慢,这也是因为最近相当长一段时间,茶区降水较少。这对于品质有什么影响?一些老茶农会说,一般降水偏少(不能过少)的年份,茶叶偏甘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发芽的速度不那么快,更能保证茶叶的内含物质。今年从口感来说,这是个有利因素。从小树茶的角度,也有所印证(古树除了最南部产区,大部分还没有加工)。
再一个还要看采摘加工过程中的降水,这个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一方面采摘时如果降水,茶芽的品质直接下降,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普洱茶号称晒青,如果加工过程中下雨,对萎凋,对晒青都有直接影响。去年(2017)这方面大部分茶区不是很理想,真正的做茶人可说是如履薄冰,通过严格把控好节奏和细节来避免不良影响。目前大部分古树茶逐渐要进入采制高峰期了,我们希望接下来的天气能保持晴朗。
第四个:要看反常气候与自然灾害
除了气温和降水,一些特殊气候,自然灾害也会产生影响,但是这个是小概率事件,云南普洱茶产区那么大,即使个别地方真的受点灾,对整体影响也不大,但是对具体产区会有影响。现在有些宣传自然灾害的,往往是为了借机提价,这个需要注意甄别。
第五个:人为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对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是否翻地,是否施肥,是否修枝,之前是否过度采摘,森林茶园是否伐其洪湖茶叶公司民国青花茶叶末釉茶盏图片他树等等。这个有的是长时间系统性影响,比如有些名山古树,因为长年催芽、过度采摘等因素,品质逐年下降,甚至已经到了无法辨认的地步,这个就不点名了。这种山头,之前收了算运气,基本上某年份之后,就没有收的必要了。
有的是短期影响,主要看前一年这个茶园人为的影响有哪些方面,到了什么程度。对于一般性的翻地、少量施有机肥、少量修剪,这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甚至用生长激素等等,就会产生明显影响。
其他注意点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我们还要了解,整个普洱茶产区所跨区域非常大,气候类型有所不同,需要具体到产区和茶园才能明确影响。比如17年滇南地区产量普遍减少的同时,高黎贡山系的古树未受明显影响。
另外,具体到树种,到产区,影响口感的因素较多,以上所说的是大趋势。如果要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最好有该茶园历年茶样与历年气候数据做参考。因为普洱茶存在藏养转化的问题,所以当年判断品质,只能是大概判断其内涵物质是否丰富,口感大概方向,细节不一定完全准确,一般要两三年后才能对口感做具体判断。
综上所说,去年冬季气温正常,未有过度发芽现象。今春积温较高,适宜茶芽生长,同时降水较少,避免茶芽生长过快,保证茶叶内涵物质与口感。目前采制期未有大规模降水,希望未来一段时间气候正常,2018是一个值得收藏与期待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