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包装上的通风储存还要误导多少人?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为神、水为体、汤为色、味为骨、香为魂。
水漂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最响亮的广告词。
纵观绝大多数的普洱茶外包装上,在存储这一栏都会莫名其妙的印上通风。
我们应该知道,通风环境在严重阻碍普洱茶中后期的优质陈化。很不幸的是目前绝大多数厂家的普洱茶外包装上,却都标注了储存环境是通风,并没有注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使用通风,误导了茶友认为普洱茶储存需要全程通风。
通风,普洱茶在外包装上的所谓通风环境中长期储存,误人至深!
普洱茶的香气
普洱茶生茶是自然发酵。在新茶发酵最初阶段,香气多以樟香、荷香、兰香等为主。
普洱新茶的自身香气形成与茶树生长环境的负氧离子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网上多有文说到发酵进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樟香、荷香和兰香,这是不对的。樟香、兰香与荷香基本是普洱新茶初始发酵期具有的自身香气,普洱茶这些自身香气会随着普洱茶的陈化进程逐渐消失,转而逐步形成一级级的陈化香,也就是我们说的陈香。
普洱茶的初香、花香、蜜香、果香、菌香等,基本都会在三四年时间内完全消失,但这些初香会成为普洱茶陈化过程形成陈香的重要组成基础。
普洱茶陈香形成是一个缓慢过程,包括了生物、化学和混合等,是庞大的活性生态体系平衡的多次打破和重建。
普洱茶从飘起的花香,逐步转为果香(水果类)进而进化为实香(木本或坚果类果实)。当发酵转入深度时,会显现出明显的枣香或果糖香;当发酵达到成熟并趋于稳定时,会出现药香。
普洱茶陈香的形成机理
在这里不能给出对应多少年份会出现的香气类型,是因为存储环境的不同、茶叶拼配的不同等都会影响普洱茶的初始香与陈化香的生成,这很难形成一个具体时间表。
欲得到一款陈香四溢、味醇滋厚的普洱好茶,其基础条件必须包括茶树的品种和龄、树的生长环境、叶的采摘时节、师傅的制茶技术、成品的仓储环境(温度、湿度、混杂)和陈化时间等。
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可以越陈越香,霉茶不会越陈越香,毒地生长出来的茶也不会越陈越香,使用绿茶工艺也不应该会越陈越香或大打折扣,应该不会有多人喜欢喝三年以上的绿茶。
我们知道因红茶、青茶、黑茶或普洱熟茶等在制作初期就工艺不同,锁定了普洱茶陈化初期阶段的重要物质基础。
制作普洱茶时借鉴或采用上面任何一种所谓的工艺改良,在以后的陈化就会从一个残缺不全的物质基础上形成变化,导致最终的茶品成为不伦不类的非普洱茶产品。
普洱茶的陈化,不单局限在感官所感应到的内容。至关重要的是茶叶内含物质在合适仓储环境中,随着时间推移所得到的改变和提升。
普洱茶陈香的形成是一个繁杂庞大的体系,目前尚缺少详实科学的实验室数据,其微生物升级及陈香形成机理还有待与以后的纵深研究才有可能解决。
普洱茶陈化初期降解与合成
需要有氧环境
普洱茶香气的生成与茶类高温提香不同,普洱茶是通过生物酶降解产生芳香类物质的过程。
茶叶细胞液泡在揉捻时破裂,内含的儿茶素迅速被氧化。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作用下,被分解为多酚化合物。酶促氧化下产生两种主要的色素基团:茶红素和茶黄素。
多酚氧化酶主要作用于儿茶素继而产生茶黄素,过氧化物酶主要产生茶红素。
普洱茶第二个阶段陈化
需要厌氧发酵
普洱茶陈香与高温提香截然不同,下面是普洱茶陈香形成的变化示例。
微生物→酶→脂→芳香类物质
在厌氧环境下,陈化过程中各种物质经过复杂庞大的合成系统,产生了微生物继而转化为对应的酶,酶又转化为脂类物质,脂又转化为芳香类物质。整个过程是一个忌高温,这是普洱茶所独有的陈化机理。
<荷 茶叶中国云南天叶茶叶进出口公司p>红茶的发酵模型研究茶红素形成的机理,得到以下的茶色素演化路径为: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红茶的发酵是先产生茶黄素,然后是茶红素。因茶红素极不稳定,随既向茶褐素转化。因此在对红茶的检测中,只能检测到茶褐素,不能检测茶红素。红茶中的色素演化到茶褐素时就完结了,再往后的演化就成了霉化过程,所以有烘焙提香制茶工艺的茶不能久存。
普洱茶陈化前期色素的演变与红茶相似,陈化到中后期却与红茶的色素演化不同,在茶褐素后又再析出了茶红素。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茶红素
优质陈化普洱老茶汤色
通风是厌氧环境吗?
显然,通风绝对不是普洱茶中后期所需要的厌氧环境。
所以通风环境,绝对不符合普洱茶中后期陈化过程中各类益生菌所必需的低氧条件。
茶叶中大量的酚类物质在微生物及酶类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茶叶内含物质的降解与转化,导致大量具备营养价值的活性衍生物出现。
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一直存在着降解、分解与新物质合成转化,并持续保持物质活性存在于茶叶形态中。
普洱茶在长期厌氧发酵阶段,茶多酚指标迅速衰减,在茶多酚衰减过程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没有让普洱茶走向霉变,这要归功与缺氧环境有效阻止了霉化形成。
前发酵茶与后发酵茶
陈化的不同结果
前发酵茶是经过了人工提香工艺的干预,让茶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失去活性。直观他们的外形色彩,基本就可以分辨出来。也正是因为工艺不同,让我们从茶品色泽上一目了然的定义了中国六大茶。
普洱熟茶以及六堡茶也被划分到了黑茶大类中,唯独普洱生茶一直没有准确的归类,或许他真的会成为中国的第七大茶类。
传统工艺的白茶,因为几乎没有人工干预,其叶内细胞几乎都是完整的,其活性也是最好的,但是因为他没有因被揉捻而细胞破壁,这些活性基本也就被锁在了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微发酵。
灭活的绿茶、重发酵的黑茶、红茶、乌龙茶等,虽然经过了细胞破壁工序,因工艺对活性的前期锁定,让其后期的陈化之路比较狭窄。
唯独普洱茶使用了晒青工艺,加大、保留了茶叶的内体活性,这让其后续的陈化有了更宽、更多的变化方向。
普洱茶的香气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时间沉积,普洱茶会依据自身的基础产生各类的有续变化。
普洱茶外包装上的通风储存
定义可以休矣
新茶,适当通风是散去他们的异杂青气,在初期就需要阻止这些异杂气参与陈化;在中、后期普洱茶存储时需择时通风而非全程通风,通风主要是散去陈化过程中,那些微生物新陈代谢时所聚集不适合下一步优质陈化或非我们喜好的物质气味。
在保障合适的温、湿度、防晒、洁净、适当通风的存仓环境下,普洱茶整桶储存比单饼好,整件储存比单筒好。让同一批次的普洱茶形成一个小生态互通、增厚陈化效果的存储环境,是茶友们需要注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