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唐代初现的茶膏雏形

2021-01-29 12:36:04热度:264°C

  茶膏没有形成之前,中国的唐朝与宋朝时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茶膏生产经验,由于相关历史原因,或者说因工艺及品质的不成熟的原因而“半路夭折”,很多茶膏品种没有延续下来,却也为后来的普洱茶膏生产者提供了借鉴作用。

  古时候,中国的茶叶在汉代是作为药来使用。因为中国的中医药在最初的发展中,就经常将一些植物泡水给人喝,以期达到治病的效果。这种做法一直保留到现在,如我们今天就经常将胶股蓝、枸杞子、人参片、金银花、甘草等泡水饮用,是古代最原始的治病方法的一种延续。

  汉代以后,出现了一次革命化的转机。它已不是古代郎中(中医师)手中的一味药材,专为病人使用的,成为了人们日常的饮品。中国的“茶人”概念也开始出现,它不是某个人的称谓,而是一个群体的专称。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充满智慧的一个群体。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汉代以后,将茶树上采摘下来的一片片嫩叶加工成形态各异、滋味不同的茶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必需品。

  “茶人”中最为出名不为陆羽,也是中国第一个茶膏发现者,或者称为启蒙人。因为陆羽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个将茶叶中出现的“膏”(茶叶加工后出现的膏化物质)记录在《茶经》里的人。

  公元780年,48岁的陆羽在友人的帮助下,将呕心沥血数十载的《茶经》正式刻印。第二年,唐朝的德宗皇帝召见陆羽,要他烹茶,皇帝品饮后,大加赞赏,封他为“茶圣”。《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茶叶和茶文化的专著。

  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认为在饼茶的加工过程中应“畏流其膏”,意思是如果把“膏”挤压出去,会使制成的茶饼表面像箩筛,形状枯干。最好的饼茶应是“含膏者皱”,即是将茶叶中的茶汁与茶叶挤压出来,又不遗失,仍然附着茶叶表面,经过空气氧化后,使茶汁形成的膏状物质存留在茶叶之间。这就使饼茶的表面由于“膏”的生成,形成皱纹状。因此,在唐代,好茶表面上一定是“含膏者皱”,这是唐代鉴别好茶的一条标准。

  陆羽的发现对后人起到了极大的启示,在他去世的一百多年之后,“茶膏”一词竟悄然出现。

  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

  第一,“茶膏”名称正式出现;

  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

  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他茶叶以多少担计算,凸显稀少与珍贵;

  第四,茶膏一亮相,就作为贡品出现——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安溪铁观音茶叶价格茶叶销售好做吗在当时的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的记载之中。

  虽然陆羽之后的唐代出现了“茶膏”,仍然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4382090 20901985 19854754 47542136 21361872 18722464 24641991 1991484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47689) and MATCH(title) AGAINST('44382090 20901985 19854754 47542136 21361872 18722464 24641991 1991484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