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在制作步骤简单介绍
乌龙茶,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那是怎么制作的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1、萎凋:分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两种。日光萎凋又称晒青,让鲜叶散发部分水分,使叶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室内萎凋又称凉青,让鲜叶在室内自然萎凋,也是乌龙茶萎凋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2、摇青:是乌龙茶(青茶)做青的关键。将萎凋后的茶叶经过4~5次不等的摇青过程,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形成乌龙茶叶底独特的"绿叶红镶边"特点,以及乌龙茶独特的芳香。
3、炒青:以炒青机破坏茶中的茶酵素,防止叶子继续变红,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现。
4、揉捻:属造型步骤,即将茶叶制成球形或条索形,形成乌龙茶的外形结构。
5、烘焙:即干燥,去除多余水分和苦涩味,焙至茶梗手折断脆,气味清纯,使茶香高醇。
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
中国乌龙茶制作萌芽于16世纪,完善于17世纪,它吸收并传承了中国各类茶制作精华,是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乌龙茶既保留了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是半发酵的茶叶,其制作技艺工序复杂、条件要求高,被誉为世界最精湛的制茶技术。
作为一项传承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已发展成为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惠民技艺。县委、县政府在推动发展茶叶加工新工艺的同时,注重保护好传统制作工艺,千方百计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保护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知识产权。
乌龙茶的制作技术要点
魏月德在展示他在创业之初开办的茶叶加工厂的牌匾。在介绍铁观音茶树的种植技术。自铁观音始祖魏荫在1723年发现铁观音以来,魏荫家族秉承传统的制茶工艺,将乌龙茶(铁观音)传播于世。魏月德作为魏荫第九代传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十五、六岁接触茶叶开始,魏月德从事乌龙茶(铁观音)的制作和销售已有30多个年头。除了创办茶叶企业之外,他还斥巨资建造全国首个铁观音文化园,现已成为了传播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乌龙茶的四大香型
第四名:老火粗味型
老火粗味型青茶,在青茶中是品质最次的一茶叶封装机铁观音煮茶叶蛋类,它的制作方法与下一种相同,但原料梗粗老,大多是夏茶中的低档鲜叶,因而既有老火香味,又带有粗老气味。如果按常规方法烘干,不烤出老火味,就相当于绿茶三角片的滋味,不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的。
但这类茶尽管采用高温烘焙,其所带的粗老味仍不能完全除去,所以品质最差。在审评青茶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带有老火香味的青茶,不能按红茶、绿茶要求,将之评判为老火茶、次品茶。其实,青茶的老火香是属正常香气,它是制茶过程中一种补救技术措施所造成的,目的是改善品质。
季军:老火香型
阴雨天采摘的雨水叶,或晒青、晾青的气候条件不适应正常制茶要求,加工时只好延长摊青时间,或采用萎凋槽加温萎调,在摇青中形成不了“果香型”香味,最后只有通过提高烘干温度,将在制品的粗青气烘去,烤出老火香味。若烘干中不采取人工补救,则成茶青涩味甚重,口感差,精制茶厂对带粗青气的青茶,为了消除粗青气烤出老火香(似锅粑焦香),补火时常将烘干机顶部加盖来提高烘温,使热风温度达到170摄氏度以上,甚至超过200摄氏度。老火香型的青茶,干茶色泽暗褐显枯,汤色黄深,叶底暗绿,无光泽。这类产品,由于鲜叶不十分粗老,香味上显老火香味,而无粗老气味。
亚军:花果香型
它与冠军相比,香味类型相同,显水蜜桃香,滋味清爽,但人口后缺乏鲜爽润滑的细腻感,在青茶中属于二类产品,经济价值也较高。这种茶,大多产于秋茶季节,制作条件与一类的相同,产量大致占青茶总产量的23%。
冠军:细腻花果香型
这是青茶中品质最好的一类,其品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类似水蜜桃或兰花的香气,滋味情爽润滑,细腻优雅,汤色橙黄明亮,叶底主体色泽绿亮,呈绿叶红边,发酵程度较轻。干茶外形重实,色泽深绿油润,大多用春茶制作,如广东潮安凤凰单丛,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台湾冻顶乌龙等,均带有浓郁而细腻的花果香味。
注意:
虽说乌龙茶由于产量无多,不能像红茶绿茶大宗的输出,亦没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未曾普遍运销到世界的每一角落,但是却由于品质的独特与优美,故而凡属乌龙茶输销所至之处,人得而尝之后,无不受人赏识与欢迎,给予许多美丽赞誉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