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陕西茯茶历史2

2022-05-09 03:47:27热度:163°C

明初,朝廷下令汉中府属茶叶输边易马。洪武四年(1371)奏准:“陕西汉中府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县茶园,每十株官取一分;其民所收茶官给价。无主者,令守城军士薅培,及时采取,以十分为率,官取八分,军取二分。每五十斤为一包,二包为一引,令有司收贮,于西番易马”(《明会典》)。

“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马互市,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173˙9清˙张廷玉˙明史)。

明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的驸马欧阳伦奉旨巡边,多次派手下到陕西偷运茯茶,贩卖出境,牟取暴利。1397年被朱元璋处死。

除了,绿茶红茶,陕西还有茯茶,还有近几年开始有的陕西白茶(福鼎白茶工艺,陕西鲜叶)。

二,黑茶

在文章《学茶笔记--茶类发展史下(六大茶类的由来)》中提过,“唐宋以来在历代王朝都实行“以茶易马”扩充军备,以茶治边,直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停止,前后约有千年历史。最初的黑茶品质是在“船舱中,马背上”形成的。茶产于两湖,四川,云贵等省。

唐宋年间盛产蒸青绿茶,为便于长期运输至西北边去,必须将散茶压缩体积,蒸制成团块或者篓包茶。

绿毛茶要加工成团块茶,要经过20多天湿堆,期间茶坯也逐渐由绿变黑。加上当时的边茶要运输至西北等地,多经由水路北上,在沿陆上丝绸之路,由骡马,骆驼长途运送。因团块或篓包茶防水性能极差,受水运潮湿条件和途中日晒雨淋的影响,茶叶在湿热条件下,化学成分发生深刻变化,逐渐形成黑茶。

受实践启发,便产生了以绿茶湿坯经常时间堆积,渥成黑色的黑茶制法。”

黑茶,分为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黔黑茶(安茶),云南黑茶(熟普),广西六堡茶。

其中:湖南黑茶分为“三尖三砖一花卷”。具体为:天尖、贡尖、生尖,花砖、黑砖、茯砖,安化千两茶。

其中的茯茶,是有着湖南还是陕西的两种发源说法的。

三,茯茶

现今宣传的多是,茯茶起源于明朝。所以很多茯茶命名为《1368》(1368年为洪武元年,明朝开国年)。

实际上,元建朝前,成吉思汗时期,茯茶被大量用于军队,以解决军团杆菌带来的疫病。具体时间没资料能详实考证。

现今的宣传多是,茯茶以前都是湖南茶运到陕西,再加工成茯茶。实际上,唐朝以来,因为地理方便,陕南茶一直是茶马互市的首选。早期的茯茶是用陕南茶为原料加工的。

明中叶后,西北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量巨大,汉茶产量有限,而湖南安化地区茶产量而价廉,所以陕西茶商大量收购安化黑毛茶为原料,做茯茶砖。“客帮来湘制茶以闽商为早,宋元时代已有踪迹,次之为陕西山西两帮...”(《湖南茶叶调查》)。

明承宋制实行“茶马法”,十分重视陕、川茶,分别称为汉茶和川茶。明太祖朱元璋曾对户部尚书郁新说:“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四川松茂茶如之”(清˙张廷玉˙明史˙卷八)。

汉茶和川茶属于细茶,价值不菲,故“汉川之茶少而值高”(《明史˙食货志》)。自茶马互市以来,陕南、四川的茶由政府控制,为“官茶”。安化茶属于粗茶,“多而值下”,属于私茶,不能随意边销。

清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出人陕甘总督,率湘军镇压回民起义,见“汉茶”充斥西北市场,提携湖茶,主持制定了《变通茶务章程》,规定凭票销售茶叶,为湖南茶商挣得份额。泾阳茯茶步入兴盛时期。

民国后期,陇海铁路开通,茶叶逐渐转向产地直接加工生产外运,过泾阳茶叶锐减,产量下降。抗战前,泾阳有茶厂六十多家,自从武汉沦陷后,仅剩元顺,天泰,裕兴重,茂昌盛等八家,1951年统归“泾阳人民茯砖加工厂”,生产红星标记的茯砖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1344687 46876082 60821872 18723290 32904223 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61764) and MATCH(title) AGAINST('41344687 46876082 60821872 18723290 32904223 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