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湖北日报】神奇东方“树叶”拥抱“最强大脑”——走近湖北省农科...

2022-05-08 05:11:43热度:110°C

春风一笑绿山冈,喜见银芽处处芳。随着气温回升,湖北跑步进入“采茶季”。

据4月初农情调度,今年湖北春茶保持“三增”态势——开采茶园面积较上年同期增23.1%;鲜叶收购价较上年同期增26.34%;累计春茶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4.53%。这背后,是以湖北省农科院为代表的省级茶叶科研单位,团结带领全省茶叶科技工作者克难攻坚、协同创新,为鄂茶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汇聚“最强大脑”,引领鄂茶振兴。省茶叶学会会长、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省农科院茶叶创新团队带头人高士伟研究员说:“坚持科技兴茶,提高茶叶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成果在茶产业中的贡献率,探索一条由传统茶产业向以绿色健康、跨界应用为特征的现代茶产业提质增效之路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省茶叶学会会长、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省农科院茶叶创新团队带头人高士伟

研究员(左)在车间指导茶叶生产

团队概况

湖北省唯一省级茶叶创新团队。现有科技人员31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博士13人、硕士14人,新世纪创新人才1人,平均年龄38岁,研究领域涵盖茶育种、栽培、植保、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全产业链。团队成员长期扎根全省40个重点产茶县市区,对口服务50余家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与成果推广。10人被选为科技特派员,18名“三区”人才支援贫困地区, 2人挂职贫困县副县长(产业顾问)。

团队成绩

“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等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3项、国家专利授权44项,制定省级标准17项。

研究成果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项次、省主推技术10项次。其中,茶叶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在我省应用累计600万亩以上,助全省优质茶率提高10%以上。

选育出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鄂茶一号”,推广面积超100万亩。

帮企业装备升级各类茶叶加工生产线超百条,累计增加经济效益160亿元,辐射带动50万名茶农增收致富。

现有平台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一岗一站

(特种茶加工岗、鄂东南综合试验站)

青砖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主持单位

湖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

湖北省茶叶学会挂靠单位

湖北省茶叶创新工作室

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个

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

无性系茶树良种“鄂茶一号”

筑强鄂茶“芯片”——

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迈上新台阶,形成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

4月里,在湖北山区,走到哪儿仿佛都会被茶香环绕。在武汉市江夏区金水街,却有着一片不一样的“茶林”——湖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也是我省唯一一个省级茶树资源圃。资源圃内,收集保存了“鄂茶一号”、龙井43、薮北、茗科1号、金茗1号、白叶一号、黄魁、紫娟、涟源奇曲等国内外野生资源、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品系材料资源1000余份。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茶树资源与育种团队负责人金孝芳博士说,这里是未来我省茶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良种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基础和关键。一个品种造就一个产业。当前,常规茶叶产能过剩,鄂茶要走出去、走更好,需要正本清源,有自己的当家品种。

湖北省农科院茶叶资源与育种团队依托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重点聚焦优质、高抗、宜机采、品牌专用等育种目标,通过对收集保存的茶树资源创新研究,先后选育出无性系优良茶树品种7个,其中2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7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品种登记、获得茶树新品种权1项。采用“剥花授粉”技术育成的国家级良种“鄂茶一号”入选2019(首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的百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鄂茶201”成为我省首个通过国家茶树品种登记的适应机采、玉露专用型全新良种。

良种还需良繁配套。团队通过茶树良种配套技术研究,制定了《无公害食品 鄂茶一号栽培技术规程》《金茗1号茶树无性繁育技术规程》等系列省级地方标准,助力恩施、宜昌、孝感等地建成一批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形成适应我省气候特点的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为优化我省茶园品种结构、加速推进茶园的无性系良种化进程提供了科技支撑。

如今,团队选育出的茶树良种推广应用面积已达百万余亩,助推全省茶树良种率由2015年55%增长至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鄂茶一号”已成为全省当家品种。团队先后斩获涉及茶树品种的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其中“鄂茶一号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荣获全省唯一一项涉茶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湖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

引领茶园“革命”——

生态茶园搭上智慧快车,空中、树丛、地面全方位生态管理

4月10日,赤壁清茗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基地,茶山青翠,一眼望不到边际。细心观察,一盏盏太阳能杀虫灯伫立其间,俨然“绿色卫士”。基地负责人介绍,省农科院茶叶栽培团队在当地推广“空中挂灯、园中插板、以毒治虫、以色诱虫”为特色的减药技术模式,以及有机肥替代+新型缓释肥料的减肥技术模式,茶园化肥减施25%以上,化学农药减施75%以上,示范区茶叶产量提高了8%以上,优质茶率提高了15%,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欧盟标准。

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首席、茶树栽培团队负责人毛迎新研究员介绍,针对茶园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团队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发生预测模型,可实现害虫第一峰发生量和防治适期的较精准预测。研发茶尺蠖病毒高效防虫技术,利用昆虫多角体病毒控制害虫种群,以毒治虫,害虫不产生抗性,可长期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从天然植物中筛选出对害虫有较强控制作用、对天敌影响较小的植物提取物茶皂素,配制成新型植物源防虫剂。这套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用药相辅助的绿色防控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适用技术,在全国各大茶区应用。团队还建立了湖北省茶园土壤信息数据库和测土配方施肥推荐模型,研发出茶园专用推荐施肥系统和以脲甲醛为氮源的茶树专用长效缓释肥,推广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茶农绿色生产意识明显增强,绿色兴农、质量兴农逐步深入人心。

浠水县董河村过去灰茶尺蠖为害居高不下,茶园深受虫害困扰。董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与团队对接后,大力推行减肥减药绿色生产集成技术,茶园化学农药减施70%,化肥减施29%以上,亩均节本提质增效500元以上,惠及2000余茶农增收脱贫。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先后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农村部极具发展潜力品牌奖、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荣誉。

“十三五”期间,茶叶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在我省茶园应用累计600万亩以上,全省优质茶率提高了11%,实现了茶叶品质和综合效益双提升。

五峰青岗岭万亩生态茶园

重振“国饮”辉煌——

超百条各类茶叶加工生产线装备升级,茶叶好喝还能吃能用

“轰隆隆、轰隆隆……”春茶生产季,各大茶厂生产车间奏响小康“丰收曲”,茶农脸上写满喜悦。

喜悦来之不易。近年来,随着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何突围?唯有创新。省农科院茶叶加工团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助我省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实现二次飞跃。

创新茶叶机械化加工工艺。团队系统研究提出机采鲜叶适制加工技术5套,首创先进工艺3个,创制新产品4个,破解了机采鲜叶原料不能加工优质茶难题,相关成果连续5年被列入省农业主推技术。其中,首创茉莉花绿碎茶“一压(花)一窨(花)一提(花)”新工艺,所制产品品质提升2个等级,利润率达到24%,适合大众消费、优质实惠。

研究名优绿茶一线两用自动化关键技术与装备,解决了名优绿茶连续化加工标准化程度低、产品一致性差、制优率低、能耗高等技术难题。其中首次在茶叶加工高耗能工序中采用热管技术进行余热回收利用,设备热效率提高30%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优化低氟青砖茶配套加工技术。研发出低氟青砖茶,产品平均氟含量217mg/kg,风味好,售价同比上升104.2%。

创新青砖茶加工品质调控技术。研发出典型陈香风味青砖茶加工技术及新产品,解决了传统渥堆环境因子无法调控、少量毛茶难以独立渥堆的难题。

科技不是枯燥高深的科研理论,而是企业和茶农真实的幸福体验。

近年来,团队走遍省内各大茶产区,为大小茶企 “体检”“开方”。

支持采花茶业、金果茶业等龙头企业装备绿茶连续化生产线60余条,突破恩施玉露、毛尖绿茶、机采大宗优质茶、机采绿碎茶、卷曲形绿茶一系列绿茶加工技术瓶颈,累计增效100亿元。

开展宜红茶和青砖茶特征性风味物质基础解析、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加工关键设备和系列新产品研发、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创新应用,支撑省茶业集团、赵李桥茶厂、鑫鼎生物等龙头企业装备升级加工生产线40余条,累计增效60亿元。

联合采花茶业研发了高品质速溶红茶、茶含片、茶皂等终端产品,技术支撑金果茶业建立3条抹茶生产线,年可加工优质抹茶1000吨,探索出茶叶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新路。

“专家们把我们当朋友,我们也特别信任他们!” 金果茶业董事长苏方俊说,这些年,只要企业有困难,团队总是有求必应。每次到访,专家总能带来新技术、新点子,令他受益匪浅。

“这些专家特别真诚、负责。”湖北贡易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福军说,团队每次现场指导,都及时指出问题,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解决方案。面对茶农咨询,总是不厌其烦,令大家非常感动。

省农科院果茶所茶叶加工团队负责人郑鹏程博士说,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展茶叶消费新市场,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喝茶,千年古茶定能在刚需与新消费浪潮之下焕发新春。

名优绿茶一线两用自动化生产线(湖北采花)

创新,永远在路上——

品牌定制茶叶品种、茶园“机器代人”“六茶共舞”业态已近

去年,湖北提出重点建设包括茶产业链在内的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省农科院茶叶创新团队3名专家入选省茶叶链工作专班,茶科技与茶文化、茶产业融合更加紧密。高士伟研究员介绍,下一步,团队将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围绕茶产业链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实施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省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等,扎实做好茶产业链科技支撑工作,加快推进我省茶叶品种良种化、生产绿色化、加工精准定向化、茶产业多功能化和营销品牌化。

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培育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茶、赤壁青砖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专用品种,实现“五大茶区”茶树良种差异化发展。开发花香浓郁、栗香持久、滋味绵长的地方特异性品种。结合老茶园低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率提高到75%以上。

进一步开展茶园土壤养分优化管理与土壤信息系统研发,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在主产区开展茶叶减肥减药技术模式集成与应用,推广绿色综合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循环农业示范、茶园“四机”(即机剪、机采、机耕、机防)等集成技术,破解劳动力短缺难题,实现化肥农药施用负增长,推动茶叶生产全域绿色化建设。

未来还将重点开展茶鲜叶精准机采,高品质绿茶、红茶、青砖茶精准定向加工,出口茶轻简化精制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同时,研发、推广清洁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模块化茶叶加工装备,全面推进加工清洁化能源改造,实现我省茶叶加工第三次跨越发展。

积极倡导“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大力开发抹茶、茶食品、现代茶饮、茶工艺品、茶生活用品等茶叶衍生品,加快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主题公园、特色小镇、茶主题酒店,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实现“接二连三”,延出附加值,催生新业态。

抓紧制修订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栽培、加工和产品等系列标准,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信息与追溯系统;推广茶知识,传播茶科技,为品牌化发展保驾护航,力推鄂茶品牌香飘海内外。

科技赋能,荆楚大地上,无限春光里,科技兴起来,楚茶强起来,茶农富起来!

小橘红

花香红茶

低氟青砖茶

恩施玉露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01302694 26941717 17174053 40531708 17080131 01314181 41813870 38702211 22112329 23290116 01164287'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61096) and MATCH(title) AGAINST('01302694 26941717 17174053 40531708 17080131 01314181 41813870 38702211 22112329 23290116 01164287'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