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这部茶疗著作,与杨贵妃有关

2022-05-06 18:35:22热度:56°C

 夏日炎热,人体出汗多,体内津液消耗大,易导致精神不振。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多饮茶,尤其是龙井、毛峰、碧螺春绿茶。茶除了解渴外,还是重要的药材:它能入五脏发挥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防治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以茶叶、药用茶等为主体的茶疗养生,正在为治病防病发挥重要作用。所谓茶疗养生,是指单味茶叶,或茶叶中加入适量的中药,或不添加茶叶直接使用与茶配伍的复方茶方,通过冲泡的方式来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实,对茶疗养生的记录和运用,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一位孝子因母亲病逝悲痛钻研医药学,不但用茶治疗好皇子的病,还写成一部涵盖茶疗的药学名著……1公元726年夏天,长安大明宫的唐明皇坐立不安,口中一直念着“太医无能”。原来,他的第18子李瑁得了一种怪病:明明吃不下饭,偏偏感到饿;持续半个月,便只能躺在床上,瘦成一堆柴。太医们个个束手无策,只有等着被罢官。谁叫李瑁是唐明皇最喜爱的皇子呢!皇帝的忧愁总会有人分担。很快,某大臣向唐明皇推荐京兆府三原县县尉(相当于陕西省三原县的公安局长)陈藏器,说此人对中药颇有研究,为当地百姓治好过不少疑难杂症。陈藏器本是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出身中医世家。他小时候与长辈一起到山上采药,对许多不易辨认的草药过目不忘;10岁时跟着父亲煎熬中药,学习本草的入药技巧;13岁时,他母亲得了重病,父亲配了上百种药方也没有效果。看着母亲因病痛折腾而死,陈藏器心如刀绞;痛定思痛,他立志钻研草药,以解百姓之病苦。不到两年,陈藏器医术猛进,十里八乡生病的百姓都来找他。他当上三原县县尉后,一面为百姓治病,一面研习各类本草医书,名气大振。唐明皇选择在寿王府召见名气大振的陈藏器。陈藏器仔细察看了寿王李瑁的气色后,走到大厅,向唐明皇说出了治寿王的药方:茶!“茶也能治病?”唐明皇满腹狐疑,“如果治不好瑁儿之病,我杀你全家。”“陛下,微臣对药茶研究多年,”陈藏器胸有成竹回答,“我正准备将它写进我的书里。这部书计划是对朝廷颁布的本草典籍进行补遗。”说完,在唐明皇惊愕的眼神中,陈藏器开出自己配置的茶方,并嘱咐家人每天早上定时给寿王服下。没想到,寿王按陈藏器开的药方服用了一周,便开始进食;三个多月后,他就像正常人生活。余下的事情,便是调理,让身体复原了。原来,陈藏器用“以毒攻毒”的办法,用药茶让寿王腹泻,直至求生本能而进食;然后,再开滋补的药茶给寿王补身体。这便是中医里“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道理。唐明皇得知消息,大喜过望。他首先在宫中设宴三日,盛情款待陈藏器;接着诏告天下,封陈藏器为“茶疗鼻祖”。寿王此后常服药茶,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10年后,他迎娶美女杨玉环为妻;又5年后,倾国倾城的杨玉环被公公唐明皇娶进宫中,晋封为妃。她便是中国历史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软弱的寿王也不敢多言。2话说陈藏器受封回到三原县,由于声名太响,一时间,“病家云集,门庭若市,日有感恩者众,或携子叩首致谢,或响鞭不绝于耳……”(见《三秦志》)上司比较通情达理,尽量让陈藏器白天少做其它工作,为民治病。晚上,陈藏器便把自己关在屋里,潜心研究《新修本草》及民间单方验方,以完成他在寿王府向皇上提的事,这个事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为《新修本草》查漏补缺。(未完后续,敬请收看《这部茶疗著作,与杨贵妃有关?(下)》)《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公元659年唐政府敕令医学家苏敬等23人所编撰。据说此书不但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学典籍,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从小与草药打交道的陈藏器明白,《新修本草》只是政府命令各州县,由百姓图写药物形状而汇集,编撰者如长孙无忌等都是朝廷高官,不可能深入调查研究,所以内容上有些遗漏和错误,有必要进行整理编辑。公元739年,经过10多年的辛勤研究和编写,一部10卷本的药学名著——《本草拾遗》终于问世。顾名思义,“本草拾遗”即以收拾、整理《新修本草》遗漏的药物为主旨。与《新修本草》相比,此书新增草药692种,每种均配以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草拾遗》共分《序例》1卷、《拾遗》6卷、《解纷》3卷,其中《拾遗》部分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为宣、通、补、泄、湿等10类,并作为临诊处方基本法则,于是才有后世的“十剂”分类法。而《解纷》部分提出的“动物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药理实验,比西方早了近一千年。所谓动物药理实验,是指为了弄清药物的性能,用动物进行试验。《本草拾遗》问世后,先后被《医心方》(日本)、《证类本草》(宋)、《开宝本草》(宋)、《嘉祐本草》(宋)等药书收录。书中所记部分行之有效的茶疗秘方,在外交中影响到东南亚国家。后来,在历史的风烟中,《本草拾遗》的原本不幸散佚。后世医家慧眼识珠,根据《证类本草》等进行复原,最终让《本草拾遗》再度刊行。可惜,书中关于“本草茶疗”的记载,只剩下“(茶)上通天境,下资人伦,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等聊聊数句。到明朝时,医学大家李时珍读到《本草拾遗》时,欣喜异常,直称此书“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书而已”。后来,他编撰《本草纲目》时,引用《本草拾遗》所载的药物达368种。3历史进入新世纪。2003年,本草文献学专家和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尚志钧辑释的《〈本草拾遗〉辑释》一书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本46万字的著作,对《本草拾遗》作了全面解读和注释。书中所记,《本草拾遗》中引用的药学文献达127种,由此可见陈藏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一代药学名著经千年风雨,终于再显光芒。而陈藏器生前肯定没有想到的是,茶疗养生远远超过了《本草拾遗》的影响力。从唐朝开始,医家们对茶疗养生的研究便没停止过。至清朝时期,茶疗之风盛行,药茶的内容、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等不断被更新和充实。时至今日,茶疗已经成为中国医药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疗效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参考资料:1、 论文《本草拾遗与药物保健》(周贻谋著)2、 360图书馆之《本草拾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