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作协】张益宏非遗传承水仙香
非遗传承水仙香
张益宏
清明节气春意正盛,阳光和煦,青山旖旎。南洋水仙茶乡,又是一年新芽舒展,茶青翠碧,葱郁弥香,处处蓬勃着希望。4月8日上午,“漳平水仙茶传统制作技艺暨非遗传承人交流研讨会”在南洋镇北寮村公馆岭聚缘茶庄召开。会议旨在:宣传非遗技艺,相互学习进步,推动漳平水仙茶的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水仙茶的品质和影响力,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促进茶农增收。
参会的有漳平市水仙茶省、市、县各级非遗传承人30余人,南洋镇书记吕子钦、漳平市茶叶协会会长席海勤、漳平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张洛平、漳平市文化馆馆长陈小京、漳平市资深媒体人杨建军、南洋镇高级茶艺师林赞煌等领导专家也出席了本次活动。大家踊跃发言,从各种角度对水仙茶的非遗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漳平文化馆馆长陈小京女士在致辞中指出:漳平水仙茶非遗申报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仁人志士的多方努力下,2017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果来之不易。在这期间,先后成功申报福建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张兴裕;龙岩市级非遗传承人16人:朱瑞堂、李发金、张士安、沈添星、郑文海、麻利煌、张文杰、游华平、林赞煌、余华钦、陈清华、游加毫、游柏尧、何坤茂、刘弟亮、朱大荣;漳平级非遗传承人21人。非遗传承人的资格认定是对漳平水仙茶制作者的一种肯定和褒奖,是一项无尚的光荣。不仅可以提升茶叶的售价,更能为后进者树立典范和榜样,当好师傅教好徒弟。但该资格荣誉并非一评定终身,所有非遗传承人在获得评定后,都要进行量化评分考核,比如:是否积极参加水仙茶制作技艺的各项培训活动或相关会议;是否从事非遗传承传习活动,是否带有1名或多名专/兼职学徒,学徒是否也从事或开展水仙茶的制作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各类水仙茶非遗保护宣传以及展销推介活动;传承人以及徒弟的评奖、获奖情况……等等,所有传承活动都要有图有真相。根据自身常年所做的非遗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龙岩级,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的主要依据。如此量化考核机制,为的是有效提高各级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从而在制度上助推漳平水仙茶非遗技艺的有效传承。
漳平市资深媒体人杨建军先生围绕“品茶论道”主题脱稿讲演,从中国六大茶的诞生说起:茶最先为解毒之药,而后成了食用菜品,最后才成为日常饮品。起初先民喝茶只是简单地将茶青晒干从而成就了白茶;后来遇到雨天只能放于室内阴干就顺便做成了黄茶;来不及做的,堆渥久了又成就了黑茶;后来随着铁锅的问世,先民们便将茶青拿来揉炒一番烤干又成就了绿茶;茶青揉完来不及炒制,放一旁任由其发酵又成了红茶。这五种茶的产生都有其偶然性,工艺相对简单易于掌控,只需按一定的程序制作,滋味相对稳定,适合批量生产。而漳平水仙茶是“青茶”的一种,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工艺最为讲究,一个“半”字难驾驭,素有“漳平水仙茶三年不出师”的说法,绝对是一款品质杠杠的师傅茶。为了卖个好价钱,每位师傅都会用心钻研、尽力做出最好的茶叶,抿上一口都能喝出幸福的味道,是一款值得珍惜、珍爱的茶中珍品。漳平水仙茶会因山场环境不同,造就独具个性的香气韵味,可谓是“一师一茶味,一山一茶香”,千变万化各有千秋,对顾客而言,总有一款适合自己的,总能遇上自己所爱的。
南洋镇高级茶艺师林赞煌先生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出:如今,南洋部分茶场一年产四季,茶树重采轻养不堪重负,成长乏力,叶片不如之前的肥厚,滋味也开始偏于淡薄。想要做好茶,就要少做一两季把树养好。应注重施肥复壮,开沟深施有机肥及复合肥。施用菌肥时不得与复合肥同用,应留有足够的间隔期。晒青不足、走水不透、摇青偏轻、只烘不焙的问题依然是提升水仙茶品质的拦路虎,解决的好坏就决定了水仙茶品质的优劣。望广大茶农先把水仙茶的非遗技艺学精学通,坚持传统特色。浅尝辄止就想创新工艺的做法需要格外谨慎。
漳平市茶叶协会会长席海勤先生指出:漳平水仙茶“三红七绿”的传统做法正逐年减少,之前评奖时王子茶占比可达15%左右,如今只有5%不到。之前一小包茶可冲10泡以上,如今4、5冲就没什么滋味了。需要正本清源,回归传统做法,才能做出水仙茶应有的醇厚。同时可在做好清香型茶叶的基础上,引导茶农发展浓香型的焙火茶。不仅可以去冰箱化,让漳平水仙茶卖得更远,更可以提升价位和复购率,从而促进茶农的增产增收。席会长同时指出:不能误将小叶瘦黄当作金黄优质来宣传,瘦黄的枝叶往往是由于营养不足生长乏力造成的,口感苦涩、茶碱偏高。好的干茶应当为“乌褐油润”或“乌褐较油润”。非遗传承人应加强茶园管理,该复壮的复壮,该深耕的深耕,养好茶树。坚持传统制茶技艺,将做好茶出好茶为己任,共同做好名声打出品牌。
漳平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副局长张洛平言简意赅:非遗传承就是要继承和保留先人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不忘根本方得未来,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技艺和匠心精神,踏实做事用心做茶,多出好茶多赚钱。同时也将这一门致富手艺传承给子孙后代,让非遗文化的根脉与辉煌得以延续。
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兴裕指出:茶是让人品的,不能只是让人来闻香的。闻得香更要喝得香、水软甘甜韵味持久才算是一款好茶。晒青是制茶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小开面应减重≥15%左右为佳,中开面应减重≥13%左右为好。发酵时空调温度应在18—22℃之间,湿度65%—70%为宜,当湿度上升时要及时除湿排气。炭焙温度以55—60℃为佳,温度低了易吸收炭灰味,高了易产生炭火味。优秀的制茶师本身也是评茶师,要会自我批评,发现不足,及时调整优化工艺。
市级传承人张文杰说道:不少茶农做茶对评奖看得太重,空调温度偏低,虽然鲜爽花香,但不如双洋茶厚重经泡。晒青足走水透,茶叶才经摇。摇青时要摇透而不摇过,就容易做出韵味。茶叶一定要烤干焙透,日后才不会返青老味。
市级传承人沈添星说道:近年来的新冠疫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生活,也催生了新的卖茶模式,网上销售已经十分普遍。漳平水仙茶的线上交易势头正盛,许多年轻人不开实体店一样把茶叶卖到全国各地,生意一样做得风声水起。制茶人一定要有气度,彼此要团结,在网上留言评论时一定要中肯,少一些攻诘互伤,多一些互助相帮,共同维护好漳平水仙茶的集体荣誉!
漳平茶叶行业协会会长陈清木总结道:如今,漳平水仙茶的传承已打破了“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陋习。很多制茶师傅摒弃门户之见,将家里传承的古法技艺拿出来,乡亲邻里相互交流、朋友同学彼此切磋。技艺传承不仅有利于个体,更有利于整体的提升。在传承中有所创新,如: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便可让茶叶更醇厚香甜,韵味更佳;生物防控更是为茶叶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不建议做暑茶,但提倡在春茶采完后做“二春茶”,也可以做出不俗的品质,是茶园增产增收的新路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产品---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以其独特的技艺造就了韵味珍奇的一款好茶,广受世人喜爱,曾被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赞为“乌龙千金”,是大自然赠予世人最珍贵的礼物。漳平水仙茶属青茶之列乌龙之系,在绿、白、黄、青、红、黑六大茶系中,制作最为讲究,工艺融合闽北红茶和安溪铁观音的做法,契合了儒家的中庸文化,制作时讲究阴阳互济,四摇四晾活匀红香,玉叶红边不偏不倚,适度发酵不苦不涩,武炒文炖不寒不燥,茶汤甘甜水中生香,暖胃舒心养脑安神,益智乐慧、清敬和美。百年来芳名远播,饮誉天下。
当前肆虐了2年多的新冠疫情反复不定,人们的消费比往更加谨慎、更加理智。既要高性价比,又要同类跨类比货。云南潽耳、安化黑茶、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小罐茶异军突起势头正旺,处处圈城略地,赢得了不少的市场和粉丝,也让漳平水仙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危中有机,漳平茶人开启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将夏茶制成品质相当不错的水仙白茶:浓香型的焙火水仙茶也已得到了市场认可。实现了茶品的多元化,让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后疫情时代”,漳平水仙茶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撑和时间的积淀,更需要茶农茶企抱团发展。聚力非遗传承、技术提升、共创品牌、共拓市场,做强做好水仙茶产业,助力农业转型升级。为此,漳平市文体旅游局、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南洋镇政府、漳平市茶叶协会、漳平市诚信促进会、漳平市文化馆、漳平市水仙茶行业协会、漳平市各级水仙茶非遗传承人共同倡议:发展生态茶叶、传承非遗技艺 、弘扬匠心精神、争做诚信楷模。
南洋镇是漳平水仙茶的主产区,各村庄空气纯净、河流清澈。高高低低的山坡上,一排排茶树沿山势整齐地梯级而上,茵绿油亮,清香浮动。寄托了人民对健康富足生活的向往,承载着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农民靠种茶制茶,在家门口的青山绿水间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南洋镇有千余户茶农,具有良好的集群发展态势。近年来,市、镇茶业协会不断举行各类培训,请来专家教授传经送宝,提高茶农的理论素养,规范优化种茶制茶技能。族人乡亲、同学朋友、老手新秀,彼此间亦师亦友,手艺相传技能相承,制茶人才济济,高手辈出。整体质量较多年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茶人的共同努力下,将“发展生态茶叶、传承非遗技艺、弘扬匠心精神、争做诚信楷模”落到实处,提质升级,一定能让漳平水仙茶产业焕发出强大的发展定力与韧劲,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漳平水仙茶的故乡,以茶待客不仅是日常礼仪,更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我们欢迎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能来到美丽的漳平,以茶代酒,聚首畅谈,共品一杯香气氤氲、仙韵十足的“漳平水仙茶”。
编辑|历芬
图片|张益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