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赵佾归赵途中遭遇倡后“仙人跳”,背后才是大智慧
《大秦赋》虽然已经更新完毕,但剧中经典的几个片段依旧活跃在观众的茶余饭后。春平君赵佾,看似宅心仁厚,而又处处让人感觉到憋屈。憋屈在哪呢?赵佾原本是赵国的太子,但却被赵偃设计,到秦国为质。在秦国的朝堂之上,大呼秦王名讳,被发配到骊山修坟。赵偃他爹让赵偃代替赵佾如秦国为质时,赵偃就能当即表示:“我不去”。赵佾则不同,他身为赵国太子,有着出色的大局观,为保赵国免受刀兵之祸,甘愿入秦为质。我看的旧很憋屈,赵佾咋就不敢和老爹干一架呢?反正也不怕秦国,不服气打一仗就好了,秦国如果真的有足够的实力灭赵,还用得着用这样的手段么?很显然,赵佾被自己的忠孝所束缚,没能够坚持自己最终的立场。也可以理解为,赵佾为了赵国,为了赵孝成王,甘愿入秦。在他看来,国家的大事,要比个人的得失重要多了。赵佾入秦,失去太子之位赵佾入秦之后,在秦王廷表现得极其恐慌,给秦人一种错觉“赵佾不过如此”。在身处险境之时,将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嬴政之所以将赵佾弄到秦国来,就是听到有关赵佾的传闻。赵佾是一个贤明之人,嬴政怕这样的人给自己东出埋下祸患,才会费劲心机地将他弄到秦国来。假如赵佾在朝堂上表现的进退有度,让秦王以及重臣看出赵佾具有真才实学,那么赵佾还有命归赵么,必然是没有机会了。于是,赵佾在踏入秦王宫殿的那一刻开始,便表现的拘谨且懦弱,赵姬一怒之下将他弄到骊山去修坟墓,好歹远离了咸阳这个是非之地,也算是因祸得福。赵佾在骊山修墓,一修就是数年,赵偃在赵国也当上了国君。总有一些不好的传言传到春平君的耳朵里,赵偃这个弟弟的形式作风他也有所耳闻,在心智以及大局观方面,赵偃并不输赵佾,但他有一些随心所欲,赵佾在一定程度上,在与秦王斗智斗勇方面,根本比不过赵偃。赵佾自信,如果能够辅佐赵偃,兄弟二人的优点集中起来,必然能够斗过强秦。赵佾想要回国,仅仅给嬴政说一声,嬴政是不可能放他回去的。于是,他便向嬴政透露,自己要回去争夺王位。而嬴政也乐得坐山观虎斗,于是便同意将他放回去。赵佾巧遇倡后,上演一波将计就计若没有几把刷子,能够骗得过精明的嬴政么?赵佾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估计只有他自己清楚。赵偃在得知赵佾归国之后,慌了神。他对于赵佾归国的意图,自然也有所耳闻。满朝文武大臣,内心倾向于赵佾的还真不少。赵偃一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倡后此时提出计策,并以王后为代价交换观众对于赵佾出师未捷身先死,被倡后一波流带走的遭遇,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便是看不懂赵佾的操作。自己从秦国归来,半路遇到不认识的女人,便让荷尔蒙战胜了自己的理智,这哪像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能做出来的事?而嬴政在得到消息之后,第一个看法也和观众一样,那便是赵佾是个废柴。赵佾真的是一个废柴么?赵佾真的是被荷尔蒙战胜了自己的智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赵佾在看到倡后之后,应该就看出来倡后的把戏,然后来了手将计就计。背后透着大智慧,一般人根本看不懂。赵佾看似此举中了倡后的“仙人跳”,可结果如何?春平君安心当臣子,赵偃对他也放了心,倡后也成为了王后,赵国也没有了王位之争,嬴政断定了他是个憨憨,也没有再难为他。一举多得,完美化解了一场危机。如果赵佾不中计,赵偃必然要迫害他,他想要保命,必然要和赵偃斗,二人一斗,就中了秦国的奸计,由此可以看出,赵佾中计,反而使得各方全都满意,赵国恢复了平静,自己获得了自由身。后记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赵佾一番操作,让自己获得了自由身,还化解了国内的危机,真可谓是大智慧。做人能够明白这一点,能将明白与糊涂,能将舍与得糅合在一起,必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