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茶会西湖龙井·微雨落,牡丹绽,古瓷青,春茶香
—— 栏目开篇语 ——
茶为国饮,千年传承。“非遗茶”,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更是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彰显出蓬勃的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瀹泡千年茶,品饮非遗美”雅聚栏目旨在每逢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来临之时,邀三五好友,与青山为伴,以风月为侣,冲泡上一款非遗茶,款款而谈 —— 茶人、茶器、茶事、茶缘背后那些有趣的事儿。壬寅虎年,“共话茶器道,同品非遗美”。
时间:2022年4月20日(壬寅年三月二十)
地点:茶缘创客基地
节气:谷雨
冲泡茶品:非遗·西湖龙井
观赏茶器:非遗·越窑青瓷茶盘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春茶茂盛。谷雨时节,茶缘创客基地的窗外春雨潺潺,温柔的雨丝落在新出的枝叶上,满是春色。屋中,两盆娇艳的牡丹花从容绽放,彷如舞台上聚光灯下的少女,迎接远远欣赏她的目光。(谷雨时节 茶缘创客基地里盛开的牡丹花)
“简老师,咱们基地的牡丹养得如此雍容秀雅,仅是谷雨赏花,已然不虚此行了。”一位年龄与简老师相若的端庄女子,不住地称赞。
“宋教授,谷雨观花只是今日茶会序章,正戏还没开始呢。”简老师笑道。三位年轻的创客茶友,听闻简老师如此说,心中不觉漾起了期待。(往期节气茶会 简小敏老师正在冲泡非遗茶)
简老师邀请众位依次落座,一只盖着红色锦缎的木盘被小心地端放在桌子中央。
“宋教授,各位小友,大家猜猜盘中为何物?”“我猜是一只玉器。”
“难道是一套陶瓷茶具?”几位年轻创客踊跃作答着。简老师却摇头否定,继而眼含期待,看向宋教授。宋教授盯住木盘,娓娓地说:“简老师的茶会以冲泡非遗茶为本,还将非遗节气、非遗茶器等非遗文化元素相融合,盘中之物我猜多为瓷器。其次,茶会以谷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为序曲,所以此瓷器花纹样式我想必与牡丹有关。”简老师不禁拍手称赞:“宋教授果然智慧,正是如此”。说着亲手揭开红色锦缎,一只青瓷牡丹刻花盘映入大家的眼帘。(越窑青瓷茶盘《花开富贵》 嵇锡贵制)
宋教授凝神聚气稳稳地将瓷盘端到眼前,细细观赏,频频点头,良久才慢慢地说:“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越瓷类冰’。这只青瓷刻花盘釉色自然素雅,精巧瑰丽,手法多样,浑然一体。尤其是这牡丹花,刀尖之下仍保持灵动,颇有宋代文人画之恬淡意境。这应该是出自一位功力深厚的大家之手啊!”。
简老师回应道:“宋教授真的是好眼力!这只越窑青瓷盘《花开富贵》出自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唯一传承人嵇锡贵之手。1975年中南海毛主席用瓷的设计制作,2016年“G20国宴瓷”的花面总设计师就是嵇锡贵大师。嵇大师曾经跟我的老师说,‘越窑青瓷72道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嵇大师不仅传承了精湛的越窑青瓷烧造技艺,还创造性地摸索出了三个独创的手法:青花彩绘、陶瓷釉下综合,以及陶瓷釉上彩绘装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在制作越窑青瓷作品)
(越窑青瓷技艺传承人嵇锡贵和她的学生们)
几位年轻茶友也仔细观赏着,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越窑青瓷的品鉴机会。
“越窑是我国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唐代诗人陆龟蒙盛赞其‘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可见越窑在唐代时期的兴盛与巅峰。嵇大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传承非遗制作技艺,却不因循守旧,在复原中加以创新,真是令人钦佩。”宋教授感慨地说。正在众人观赏越窑青瓷牡丹刻花盘的同时,简老师拿出一只小四方锡制茶叶罐,罐体上錾刻着清幽雅竹,俊秀挺拔。“这是非遗抬凿錾刻艺术传承人姚士荣先生赠与的茶叶罐,大家看看今日茶会我们要品鉴的是哪款非遗茶。”说罢,双指用力,打开罐盖,用茶匙将茶叶放到茶荷之中。(西湖龙井 中国茶叶的一张名片)
“这个茶叶我认识,是西湖龙井!”一位茶友抢道。另一位茶友打趣道:“西湖龙井谁人不识?我看这茶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远远闻见鲜嫩香气,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想必这是今年的明前极品西湖龙井茶吧!”(西湖龙井茶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
(简老师温杯 激发龙井茶香)
众人或观茶叶,或阖眼静嗅香气。杯中龙井芽叶朵朵,或似春笋,或为麦粒,或如雀舌,或如兰花,茶汤澄清碧绿,芽叶嫩匀成朵,亭亭玉立,旗枪交错,上下浮动栩栩如生。细细品缀,滋味鲜爽,甘醇,入口回甘生津,让人回味无穷。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牡丹初绽,春雨沥沥,在茶气氤氲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转动,将美好定格在了永恒。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