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茶,尽在不言中
“烹来盏内花犹白,浇出胸中不语尘”。这是宋代诗人对“茶”的描绘,清、淡、静、雅,不只是茶,也是对饮茶人内心的阐释。
茶中千百味,茶人且品之。人不同,对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有人觉得自己就是个大俗人,喝茶只是喝茶,不讲究不细品,不评价,它就是一味饮品,并无特殊之处。我想,这不是俗,这是很多人的心之所想,我爱茶,闲来无事喝上一杯就好,至于其中滋味,就交于东风吧。
我大抵是喜欢这样的喝茶心态的,不拘束,倒显得自在。
有的人就不一样了,觉得既是喝茶,那就要陶醉其中,才能品出茶中真滋味。自古就有这样讲究的人,比如帝王之家,广为人知的乾隆皇帝。他留下的佳话和传说挺多,但不可否认乾隆对茶的爱,特别是龙井茶。
茶宴、茶礼等必须有,这还不算,乾隆还要赋诗,不只一首去抒发对茶的爱意,不得不承认,他对茶是真爱。
当然,说到沉醉于茶,自是少不得那些风流诗人。这里的风流,可不能理解错了,当是内心洒脱,似是微醉模样,在风雪之夜,煮上一壶茶,吟上一句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待茶烟袅袅,茶香四溢,这韵味可是合了诗人的心意。
伴着火炉正暖时候,知音做客,酒哪有茶喝得有滋味。如此陶冶其中,也只有诗人能这般享受了。
作别寒冬,迎来早春,细雨纷纷时,诗人也会觉得百无聊赖。听一夜春雨后,看巷子里小贩卖杏花,诗人思绪万千,“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他是带着愁绪的,许是看多了官场的凉薄,怕京都的烟尘玷污了自己的洁白衣衫,享受这片刻幽静,还是早些归乡的好。
环境不同,诗人喝茶的心境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是与友人夜饮,还是独自感伤这世态炎凉,他们都可以用一杯茶感怀。
当然,对于茶的理解,还有一种群体。他们不是粗枝大叶的喝茶人,也不是像乾隆一样的讲究人,更不是细腻高雅的诗人,也许可以称他们为养生者,对茶的定位也是养生品。
他们对茶的研究,可能是四时有不同,该怎么喝茶,早晚又该怎么喝茶,抑或喝什么样的茶,才能让自己肤白貌美,身体康健,尽可能靠近“冻龄女神”。当然,冻龄是不可能的,但喝茶,喝对茶,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比如春季微暖还凉,一杯花茶必不可少,提神消困;夏季炎热,那就来一杯清凉的绿茶,消暑去火;由夏如秋,干燥,那就来一杯不疾不徐的青茶,不冷不热,还润喉;冬季自是需要一杯红茶,暖胃,去油腻,因为冬季没有谁会想要去拒绝火锅美味。
茶于个人而言,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吧。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茶仿佛变了样子,不再显得散漫,而是成了礼品,显得端端正正,如君子之交。
“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丈红尘三杯酒”。我国本就是礼仪之邦,茶在这中间也起着重要作用,以茶交友,以茶会友,以茶送友,留下的佳话也有很多,其中大宋文人尤喜以茶会友。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虽家境贫寒,但沉迷茶道,用茶找志同道合之人。此外,还有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一众文人,都非常喜欢喝茶。他们在茶中对诗,挥毫泼墨,茶就成了交友的媒介,只为心灵相惜之人“做媒”。
几千年传承,茶与茶文化也在与时俱进,不仅仅拘泥于人,或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上升在国家高度,成为佳话。汉武帝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伴随茶文化兴起,茶叶也逐渐走上了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
在曲折蜿蜒的陆路与碧波荡漾的海路之间,茶叶成为主要的流通商品,传入欧洲地区,成了这丝绸之路的主角,也成就了丝绸之路的别名:茶叶之路。
驼铃声声中,航船漫漫里,茶叶承载着文化,抵达世界各地,传递者“丝绸之路与茶”的故事。时至今日,茶叶依旧带着文化价值,沿着中国新时代的“茶船古道”,一次次出口国外。
这里,茶叶反馈的不仅仅是商人心中的茶的价值,更是彰显着中华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茶之于人,犹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都离不开茶自身积淀的千年文化,深沉,有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