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问这款茶好不好的时候,我们究竟在问什么
春茶季,几乎每天都有朋友推荐的素不相识的朋友来问茶,各种问,各种答。空闲时,我会一遍又一遍的科普茶知识,忙起来的时候,实在有些顾不上。趁着刚试完茶的一阵清醒,尝试着总结一下一小点经验。
晚上翻到朋友圈一位做茶朋友发的一段话,深表同意,她说识茶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有足够正确的样本,和多点细腻用心。这是我当年在版纳学了一年普洱茶时的体会,开始每天去景洪大大小小的普洱茶庄喝茶,每天看普洱茶的树,书上说南糯山的茶是这样的,易武的茶是那样的,然后发现每家的南糯和易武都不一样,越喝越不明白。后来有幸跟着厂里师傅一起去收茶,才发现南糯山里不同的寨子、不同的小山场、不同的朝向和山形,不同的土质和海拔,甚至不同的树龄,滋味都是有差别的,真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上你知道再多,也是喝不过厂里的收茶师傅的,他们土生土长,熟悉大大小小各个寨子,也熟悉各个寨子的每一块茶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喝到的茶样都是一手样本,久而久之,他们对茶的熟悉度就像每天逛菜场的大妈对菜品的了解一样,光是看一眼,也能知道个大概。
后来回杭州做龙井,去武夷山选岩茶,莫不是遵循着这个定理,走茶山、看工艺,喝一手样品,只要不断地喝,只要数据积累的够多,判断就会越来越准确,最后总能不那么费力的找到自己放心的茶。
当然,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想深入学茶,这是值得尝试的也是最不容易出错的笨办法。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有些不现实。
然而,当我们在问这款茶好不好的时候,我们究竟在问什么呢?
我想以下几点是有必要了解清楚的。
1、山场
英雄不问出处,但茶叶必须要说明来处,而且是越具体越好,包括地理位置、所属山脉、土质、海拔、山形、朝向、水流、周边生态等等,这些可以说是茶叶的命,茶叶原料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你喝到了这块地的茶,你就可以把这些因素和茶的滋味联系起来,喝多了,慢慢就会知道哪一个条件会对茶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至于有一天,你真的可以试着通过茶汤去反推山场,而不是靠自己的冥想去幻想山场,当然,也可以反忽悠一些故弄玄虚的“大师”。
2、茶树品种
不同的树种,他的外形是有差别的,口感也是有差异的。另外,他可能需要的生长条件也是不一样的,包括培育的方式。比如,我本人特别喜欢老树种,因为有性繁殖,茶树生命力强,能适应各种恶劣条件和气候,茶园品种丰富,滋味也有层次。但是,扦插种也有其优势,比如品种特征,比如标准化制定。品种有差别,喜好无好坏,但有必要了解。
3、茶园打理方式
茶园的打理方式,决定茶叶是否干净,好比一个孩子的后天教育,再不好的茶园,如果打理方式正确,至少这款茶叶是干净的。但再好的山场,如果打理方式不对,比如长期使用一些化学药品,从而破坏了茶园本身的活力和生态,即使再好喝,也不是一款能喝的茶。
4、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虽然属于制茶人的专业,但是多一些细节的了解,喝茶的时候,可以对茶汤有更清楚的判断,特别是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是因为哪一道工序不到位引起的。如果能有机会体验制作过程,那就更好了。当然,即使懂了一些工序,也不要自己觉得就真的懂了,毕竟,制茶还是一个技术活。曾经遇到过一个小伙子指导老师傅做茶,一开始老师傅觉得这小伙子有两下子,后来越听越不对劲,一问才知道,原来经验都是百度来的。
每一点就不展开聊了,过程需要自己慢慢去体会,经验也需要自己不断去总结。相信当你这么去问的时候,卖茶的人也不敢对你小觑了。如果你让他觉得有些不耐烦,便大可绕过,相信,认真做茶的人一定很愿意跟你分享茶叶的点点滴滴,因为这是对做茶人最大的尊重和肯定。
了解清楚了这些,你就不用再问这款茶好不好喝了,这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口感是很个人的事情,只有买来试试才能知道。
比如最近,我每天都忍不住想强卖的这款里木坑白片,便值得买来试试。
购茶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