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两会话题甜瓜蓝莓“傲娇”背后是青岛现代农业的底气

2022-04-27 14:44:45热度:98°C

聚焦青岛两会

本地“名优特”农产品两会上引热议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青岛市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乡村振兴工作。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刚刚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年青岛市要重点做好10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就是聚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4月15日下午,出席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代表团开始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莱西代表团,代表们就如何推动乡村振兴、让莱西的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也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出建议意见。

西红柿,引起一阵热烈讨论

“西红柿能炒菜,也能生吃;北方人吃,南方人也吃;中国人吃,外国人也吃!”当天下午2时许,在莱西代表团的审议现场,代表们讨论起了特色农产品。莱西的奶牛、花生、甜瓜……提到莱西的农产品,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都能说上几种。“有一年,我在北京开会,有人一次性说出了13种山东的特色农产品。”有代表提出,命名不能仅仅是“乡镇+作物”,不妨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传承,让所有的农产品形成品牌合力。

莱西市是现代农业大市,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212个。农业产业化,是振兴乡村的必由之路。当天下午的审议现场,有代表提出,一定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企业会追求技术创新,有闯市场的驱动力和劲头,还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发展好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的意义,不仅在于GDP的增长,而是带动整个第一产业。青岛不仅有红瓦绿树、高楼林立的城区,也有广袤的乡村。“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已经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莱西有现代农业大市的底气

记者从莱西市相关部门了解到,莱西是现代农业大市,“店埠胡萝卜”和“马连庄甜瓜”是首批亮相央视的“青岛农品”品牌,“莱西大花生”入选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一县一业”。“我们采取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管理,让莱西农品的品质更优、品牌更响。”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洪才介绍说。莱西市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从品质到品牌的全方位提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实施了18个主导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莱西市通过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重点培育马连庄甜瓜、店埠胡萝卜、九联肉鸡等全国、全省知名品牌11个。其中,莱西大花生成功入选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维护品牌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品牌的树立是一个长期过程,维护这一品牌,更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莱西市各部门注重全程化管理,强化物美质优的全链条把关。莱西市将全市410家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798家农药持证经营单位、7家兽药生产企业、17家饲料生产企业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农业投入品有据可查、有源可溯。严把监测关,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抽检和农兽药残留监测,完成兽药检测343批次、农药定性定量检测221批次,合格率达99.9%;莱西市还严把市场关,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全市750家种养殖生产主体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产业链全程可追溯。

每年的甜瓜收获季节,在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发往全国各地的甜瓜开始陆续装车。为确保顺利发货,莱西市公安局会抽调马连庄派出所和交警南岚中队等精干警力,参与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为了甜瓜顺利从田间地头端到群众的餐桌上,莱西市各部门一直在努力。

莱西特色农产品 走进今年市两会

又脆又甜的马连庄甜瓜、香辣可口的宝泉麻辣花生、味正香浓雀巢条装咖啡……4月14日,在今年市两会展厅,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品尝了莱西推荐的“名优特”产品。

“为让外界更多领略莱西优质产品特色,我们携带了马连庄甜瓜、沽河雀巢咖啡、河头店鲜食黄瓜与西红柿等特产,摆放在展厅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品尝,便于我们更好地打造莱西‘名优特’产品品牌。”莱西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春燕介绍说。目前,莱西市正在建设青岛“莱西城市会客厅”,整合莱西资源,挖掘莱西特色,搭建城市IP线上+线下营销矩阵,讲好莱西故事,营销莱西形象,全方位、体验式推介优质产品。据周春燕介绍,莱西还将打造“莱西有礼”品牌,推进文创产品和城市伴手礼设计制作,增强文旅产品传播力。

发展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做优做强茶产业链

刘洪美

市人大代表、青岛海青龙泰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竹风茶韵、北域江南”,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青镇有茶园3.5万亩,茶企200余家,年产值3.6亿元,是山东省实施“南茶北引”战略最早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海青镇主动担当“乡村振兴攻势”主攻手,先后在特色产业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市人大代表、青岛海青龙泰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洪美此次聚焦茶产业发展,指出产业发展中茶园建设标准普遍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持续发展乏力等问题。对此,刘洪美建议安排专项资金,建设配套设施完善、便于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园,提高茶叶种植水平,降低茶叶生产成本;支持引进新型企业,推动茶叶深加工,促进茶产业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建议加强品牌打造的政策支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茶叶市场,海青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地方名优茶叶品牌。”刘洪美还建议,依托省、市级平台,制定茶品牌整合、质量提升的政策措施,探索统一的苗种改良、控肥、品牌营销等标准化管理模式,规范提升种植技术,加强绿色品控、培育,招引茶龙头企业,做优做强茶产业链,壮大茶产业特色品牌。

做蓝莓产业化“摇篮”,

培育更多农产品“宝贝”

隋军

市人大代表,青岛西海岸七宝发展集团董事长、宝山镇蓝莓协会会长

每年四五月份,酸甜可口的宝山蓝莓成熟了,它们可是雄霸青岛人心尖上的早春水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蓝莓种植面积达到了2.5万亩。近年来,宝山蓝莓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仅在青岛当地备受欢迎,还在深圳、上海、西安等城市圈粉无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明星”水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宝山镇凭借着蓝莓不断实现着破阵出圈。对此,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青岛西海岸七宝发展集团董事长、宝山镇蓝莓协会会长隋军,他对宝山蓝莓的发展如数家珍,并寄予了厚望。

“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让宝山蓝莓‘走出去’,去许多城市推广,同时坚持‘引进来’,把外地的渠道商、游客等引入宝山,采购质优价美的宝山蓝莓。”隋军介绍,在叫响宝山蓝莓知名度的赛道上,宝山镇一直在寻求突破和创新,在往年举办蓝莓文化节、采摘节、美食节的基础上,首次在今年开创了属于宝山蓝莓的IP,继续深挖蓝莓背后的品牌文化附加值,为蓝莓产业的持久发展积蓄能量。“目前我们的蓝莓销售情况非常好,一直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我们准备在蓝莓酒、蓝莓酱、蓝莓干的基础上,再扩大蓝莓深加工的产业链,从而带动大田蓝莓的果品销售,同时通过培育引进新品种,不断丰富宝山蓝莓的果品种类,为产品质量打下坚实基础。”隋军表示,宝山蓝莓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线上销售仍有潜力可挖掘,这也是宝山蓝莓下一步发力的方向之一。

以蓝莓产业为标杆,宝山镇的其他特色农产品也在齐头并进,宝山苹果、猕猴桃、地瓜等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在宝山蓝莓现有发展基础上,我们还将做大做强宝山蓝莓品牌,走出一条属于‘宝山蓝莓’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也可复制给其他地域农产品的开发,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宝山力量。”隋军说。

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做出“青岛贡献”

李中华

市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一直以来,乡村振兴都是两会的“热词”,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市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中华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做出“青岛贡献”,提出我市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乡村振兴的构思与设计匠心不足,“青岛模式”和“青岛贡献”的发展定位尚未充分彰显和明确,与同类城市有同质化倾向;“农业互联网”建设与农业信息化建设还未能与“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目标相匹配,农业智慧平台、数字平台与现代农业发展融合度不高;青岛农业未能有效融入和引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缺乏支撑国际话语权的乡村振兴文化、科技、学术和产业平台等等,必须要加以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

为此,李中华建议要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特色化”,因地制宜构建乡村振兴“青岛模式”的理论框架,以此为基础大力开展政策支持、学术研讨、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产业升级等工作。同时,要着力打造我市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应借助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东风,积极探索建设国际农业互联网之城。李中华还建议,要率先践行我市乡村振兴的“融合化”,探索实现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第四产业的信息产业有机衔接,进一步推进一二三四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发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带动和助力作用,尽快把工业设备、技术应用、“四新”经济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与乡村发展上来。李中华介绍,面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我市集“儒风、道骨、海韵、农心”于一体的“四型乡村”名片,携手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加快建设国际乡村振兴研究院、国际数字农业生命谷和东亚智慧农业产业园,持续加深与日韩农业经贸文旅的合作往来和乡村振兴产业、组织、人才与技术交流,要加快把我市打造为国际知名的“海陆两栖型”乡村养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拨打晚报热线

记者把你关心的事带进两会会场~

老旧小区改造后能不能聘物业来管理?能否借用商超模式管理医院停车难?城中村改造如何留下都市人的“乡愁”?……

随着青岛进入“两会时间”,青岛晚报开通的“两会直通车”热线也“热”起来了。

“两会”期间,《青岛晚报》将送入会场,送到每一位参会的代表委员手中。

晚报打造全媒体发展模式,通过报、网、端、微立体化报道,带给你不一样的“两会”报道体验。同时,晚报重磅推出特色视频栏目——“毅”起“波”报,呈现视频、文字等多重新媒体报道产品传递“两会”好声音。

如果您身边有烦心事儿或者好的建议,快拨打热线,晚报记者会把您的声音带进两会会场。

END

来源丨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刘卓毅 于波 

编辑丨沁园

声明:“青岛晚报”公号刊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有图文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行为,请直接留言指正,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支持我们请分享 评论 点赞 在看☟☟☟

相关文章